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小实验的作用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小实验的作用研究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的基础学科,物理实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发现物理的基本规律、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新鲜的学科。这门学科存在许多概念,将概念单拎出来,其抽象的语言会使学生不解其意,甚至对物理学科失去兴趣。因此,有效地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辅助学生掌握概念中的抽象语言,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成都程度。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趣味性;简单性

一、引言

物理小实验,突出一个“小”字。小实验表示在物理实验中无须进行太复杂的步骤,无须使用太精密的器械,仅仅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事进行实验操作,便可得出相应的物理规律,学得相关的物理知识。物理小实验不仅在于它的简单性和可操作性,更在于它的趣味性。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有趣时,便会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同时也能得以实现物理教师育人教学的目标。在此,本文针对物理小实验的三点特性,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作用进行分析。

二、物理小实验的趣味性

在初次接触物理实验时,初中学生会惯性地将实验想得繁杂而高深。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之下,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动手兴趣就会呈直线下降。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必要环节,实验本身就是一项充满趣味的工作,学生需要认知到这一点,将固有的思维转变。只有转变了思想,学生才会体验到动手做物理实验的快乐,并将物理实验中所得到的物理规律及物理知识透彻掌握,同时在掌握的期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全方位把握。物理本就是知识连贯的学科,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的特征使得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增大,它直接影响着物理理论知识的总结。因此,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置换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将物理中已得出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操作增加学生对其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实验获得更多的理论细节。初中物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课本中的物理实验操作就设计得比较有趣,这样的趣味性足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用覆杯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众所周知,将一杯水倾倒,水会向下流,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在物理原理上,这称为地球引力,水之所以向下流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导致水流运动方向的变化[1]。而在覆杯实验中则打破学生对这个现象固有的认识,学生就会对此问题产生新鲜感,新鲜感的产生则会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才会对物理知识学习孜孜不倦。覆杯实验的材料仅一杯水和一张比杯口略大的厚纸片即可,将杯中灌满水,把纸片覆盖于杯口并紧紧按压使杯中不留空气,然后将杯口倒过来,使杯子垂直向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杯中的水并没有因为杯子向下而洒出来,同样纸片也没有因为重力的作用而掉下来。因此,我们就知道了杯中水的压强小于杯外大气的压强,使得大气压紧紧地压住了贴于杯口的纸片。所以我们就能得出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通过这一物理结论明白什么是气压、什么是气压差。

三、物理小实验的简单性

物理小实验通常是就地取材,教师仅靠身边的物事就能进行物理解说,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概念,这取决于物理学科的特性,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2]。因此,不需要太过繁复精密的仪器就可以对物理概念进行实验操作的说明,就地取材的简便性让学生能够很快产生兴趣,这加大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物理学习对实验操作的需求很大,因此,以常见的事物来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乐于动手,同时它带来的安全感也弥补了学生因使用繁复精密仪器的小心翼翼而导致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的不足。例如,沪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我们知道了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对此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听听由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种不同介质的声音传播。首先是固体传播的实验,学生使用的课桌是固体的,让学生将耳朵紧贴于课桌上,然后敲击课桌下方,听听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过来;其次是气体传播的实验,教师与学生间隔一段距离,听听声音是否可以传达;最后是液体传播的实验,准备一杯水,将音叉置于水杯中,敲击音叉,听听音叉振动的声音是否可以传入人耳。这三个小实验可以得出一致确定的结论,就是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种不同介质都可以传播声音。这个实验不仅证明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种介质可以传声,还可以证明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传达的;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有关,并且还可以因此了解声音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知识。

四、物理小实验的可操作性

实验关键在于动手操作,知识是学生自身需要掌握的,是独属于学生自己的。因此,在物理实验操作中,学生必须自己进行操作,无论成败与否,都是学生自身要掌握的知识,这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才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才能在实践操作中明白实验的难点和自己的困难点在哪里,通过实验得知自己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巩固知识、吃透知识[3]。而小实验的可操作性在于它不限时间也不限地点,拾起身边的物质就可以进行操作,无须精密复杂的计算,也没有实验材料准备的困难,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根本。因此,鼓励学生养成动手操作小实验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精进自己。当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时,就不会对实验产生畏惧,而是会有一颗敢于探索的心,在实验中大胆尝试。例如,在沪教版八年级下册“光的折射”的知识点学习中,光的折射会让眼睛产生错觉,准备玻璃杯、水和一支铅笔,将玻璃杯里装满水,将铅笔放入水中,然后再看浸在水下方的铅笔,与水上方比较,铅笔不是呈一条直线的模样,而是在水中弯折了,这种现象便是光的折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折射定律,使学生通过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理解课本中的物理知识,从而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五、结语

物理小实验具有趣味性、简单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这三个特点可以将物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当物理教学具有了丰富有趣的特性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兴趣就会变得更加强烈,这种强烈会使学生对知识把握得更加顺畅。而学习顺畅就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新华.发挥物理小实验在初中课堂中的作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版),2014(29):62.

[2]夏振中.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59-60.

[3]乌云陶古斯.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小实验的作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38):165-166.

作者:郭伟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化峒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