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传播研究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传播研究

【摘要】立足于河南民间服饰艺术开发、传播过程,对受众的外观管理、外观知觉和社会心理需求进行研究。从传承的角度对其一致性、连贯性进行剖析,并运用现代的需要分析追求特异的视觉刺激性,从而更好地探寻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保护、传承、开发与传播。

【关键词】河南民间;服饰艺术;外观管理;外观知觉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何在新常态下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艺术,实现河南民间艺术的活化,是当下一个重要课题。面对其他艺术观念的传播和冲击,既不能盲目信从,也不能一味抵制,自我构建和自信地应对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自身艺术中朴实元素和特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同时大力传播、开发自身拥有的文化、艺术价值系统,增强河南民间艺术占位意识,积极展现自己的正面形象。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丰富而精粹,但多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面对现代的多元化,出现了停滞与没落的景象。如何挖掘、开发和传播河南民间艺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河南民间服饰艺术开发现状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它需要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世代相传。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改变,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异常深刻的革新,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必然会使现代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发生碰撞和相互交融。针对河南民间艺术开发如火如荼的态势,必须要机不可失地好好把握。而在这样的进程中,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破坏了“材美、器丽、工巧”的“天工开物”。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推广与地域特色保留产生矛盾。即使国家在大力扶持,但是传统河南民间艺术在产业规模、制作技术、创意思维、人才储备和媒介材质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制约,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1.1纵向开发

纵向开发这种形式存在多种表达模式,如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播,一个一个或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典型的特征是家庭式作坊生产中的父子传承关系,此模式主要体现在具有血缘关系的上下代之间的传播。而近些年来,很多年轻人更渴望投入科技发达的现代文明当中,追随着潮流与时尚,这就对家族式的文化艺术传承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致使许多河南民间服饰艺术逐渐没落消失。

1.2横向开发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横向开发表现在不同区域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不同民间艺术之间存在的相互碰撞和交往以及吸收和保存。此方面贵州凯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贵州凯里地区是著名的苗侗之乡,很多群居的民族支系之间服饰的式样和制作工艺都极为相似。

1.3媒介、渠道传播

借助一些传播媒介如杂志、影视剧和网络视频等大众媒介进行宣传。诸如中央科教频道等视频节目,使民间民俗艺术得到了更为直观、有效地传播。

2外观知觉中的认知需求

外观知觉和外观管理是相对应的,指的是观察、评估和推论他人外观的过程,是在外观管理完成之后进行的后续工作。不管在任何形式传播出来的民俗服饰形式,人们都会进行无意识的外观知觉活动,通过外观知觉活动可以感受或了解到外观管理的意图和内涵,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维护与开发。

2.1一致性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横向和纵向传播有效地保证了其一致性的传承。当外界的某种外观与特定情境中的形象保持一致时,就很容易被认可。费孝通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时才会发生民族的认同,这就是所谓的民族意识。所以,民族服饰不仅是一个族群最明显的识别之一,更是展示族群性的重要标志。仁、义、礼、智、忠、孝、信、勇、温、柔、慈、慧的河南民间艺术精神,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有利于对服饰传播的受众进行合理引导,有利于抵制不良的甚至是文化侵略目的的服饰传播,有利于本土优秀服饰品牌文化的传播。

2.2刺激性

如果我们每天都面对一致性的事物必定会感觉单调,意识形式也会更少,从而显得没有活力,因此适当的新奇与刺激可以调节人们的视觉神经。民俗服饰一经走入现代时尚之中便会引起巨大的反响,正如淘宝的自创品牌裂帛。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宣传的是宝石蓝,卖的却是深蓝色”,“旅游购物买时是宝,回家闲置”。言外之意就是刺激的色彩和形式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需要适当的环境与情境。刺激的信息发送者需要结合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推理,这就需要河南民间服饰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控制情境的能力。

3基于社会需求的河南民间艺术传播

3.1表现形式

3.1.1以服饰展示形式进行动态与静态结合

静态展示指具体的卖场展示、展厅展示、海报展示和POP展示等平面或立体的展示形态。动态展示主要是指T台秀、媒体传播、电视广告和网络传播等等。服饰无论是静态展示还是动态展示,都应该表现出浓郁的中原民俗特色。此外,还可以将服饰销售与民俗特技表演(如雕刻与剪纸)相结合,产品销售与风情表演结合等等,这样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产品开发就会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取得更为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2扩大宣传规模,争取在河南建立整个民间服饰艺术的服饰产业基地

扩大宣传规模,是指依靠国家的扶持使基于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产品影响力扩大。国家是比任何服饰企业影响力都广泛的政体,任何项目都应该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只有国家给予充分的扶持,才能更好地做大做强。例如浙江绍兴的纺织产业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能够进一步得到国家支持,结合河南省本土品牌,在河南省建立整个中原民俗文化的服饰产业基地,不仅对河南本土的服饰产业走出去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对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传播也是意义重大。

3.1.3建立专属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营销模式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产品设计与销售应该连接起来,从销售海报、销售赠品到销售活动上,塑造一种浓厚的中原民俗文化气息,建立一条从产品设计、开发到销售的文化路子。

3.2表现内容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服饰传播内容重点在于服饰产品本身的设计表现。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设计是对民间文化素材的再认识、再创造,包括文化内涵的改变与表现形式的转换;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设计者必须把激发创作灵感的原型因素转化为切身的心灵感受,分析、归纳原型因素的主要特征并加以提炼,然后以一种明确的、恰当的和符合时代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

3.2.1在河南民间服饰艺术基础上进行改良

创立河南民间服饰艺术风格的服装品牌,不是一味地去钻研河南民间服饰艺术,而弃世界流行大趋势于不顾。我们知道,任何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交织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如今全球化风潮扑面而来时,创造具有浓郁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特色的服装,应该是在世界性、时代性这个前提下,立足于中国风格,即“世界之精神,中国之本质”。中西服装文化观念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应地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增强服装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3.2.2提取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中的元素进行创造

河南优良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为现代时装设计乃至其他众多艺术、设计领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设计素材。具有中原民俗元素的文明产物数不胜数:灵宝皮影、开封盘鼓、开封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淮阳泥狗、泥塑,烙花烙画、麦秆画、剪纸、竹编、雕刻、陶瓷、澄泥砚、风筝、民间玩具和民居建筑等。在服饰产品设计中,要对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图案、色彩、材料和内涵进行重点开发和再创造。总的来说,服装设计师对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专业探讨是必要的,其中关键的是对文化精髓的吸取并能够合理地运用于服装设计的创新中。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的吸取不能仅停留于表面资料的把握,而是要将其内在因素辩证地一一剖析,将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艺术和思想等多方面特征进行系统工程式的融会贯通,才能在设计和创新思维上不断得益、不断涌现出新的发现。

4结语

河南民间服饰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以她非语言的形式与现代社会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地衍生出特立独行的刺激形象。然而针对河南民间服饰艺术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心理需求对消费者的随机调查中,对河南民间服饰艺术的了解还是不太深入,甚至是担当“传承”重任的业内人士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有关,由此看来,还需要开拓新的传播途径,加大传播的力度,在迎合现代人社会心理需求的同时,对河南民间服饰艺术进行更好地传承与开发。

参考文献

[1]SusanBKaiser.服装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杨源.来自田野的报告———民族田野调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6,(4).

作者:郭锐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