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建设发展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建设发展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建设工程中,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等优势,可以实时全面的监管工程建设情况,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围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展开讨论,为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安全有序的进行,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许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体系中明确工程质量建设要点,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但是在信息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应用能力。

1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技术成为监督建筑工程质量有效的途径,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使用BIM技术等,利用计算机模拟构建虚拟模型,设计人员通过模型可以及时发现设计内容存在的问题,以便优化和完善设计,消除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智慧化管理环境,工作人员出入施工现场,必须使用人脸识别等方式,经过计算机确认后,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到现场。构建智慧化工程建筑环境,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许多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多,在城市内建设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粉尘,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工地扬尘噪音监管系统,信息技术作为扬尘噪音监管系统的核心,系统内部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设备终端、小型气候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噪音监控设备等,如果发现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和扬尘超过规定上限,扬尘噪音监管系统会向管理部门发出预警,施工企业按照管理部门要求,调整施工计划,将产生的噪音和扬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2.1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体制,一方面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运行能力较低,无法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

尽管许多施工企业给予信息技术足够的重视,并且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但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无法获得良好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效果。此外施工企业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未能及时将建筑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未能有效的处理。

2.3信息化利用率不高

信息化利用率不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企业未能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每个部门在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尽管将工程建设信息及时汇报至施工企业,但是未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上报的信息进行分类,导致处理质量安全问题工作效率不断下降;第二,建筑工程现场信息化管理设备运行存在问题,许多设备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无法全面实时的监控工程现场情况;第三,建筑工程由于规模较大,产生的信息较多,施工企业未能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分析信息有效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致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2.4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管理技能,针对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处理。但是许多施工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未能聘用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导致技术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此外施工企业未能给予培养技术人员信息化素养足够的重视,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导致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

2.5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内部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施工企业运用专业的施工技术,但是施工人员不仅未能掌握专业的技术,同时在施工中未能按照流程严格操作,导致施工期间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第二,施工现场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施工企业未能有序安排各个环节的施工流程,导致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的情况,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现场用电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能做好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工作,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漏电情况,致使施工人员发生触电事故;第三,施工现场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施工企业未能在现场安排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未能贯彻和落实到工作中,并且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限,无法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四,施工现场未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未能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管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致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不断提升。

2.6工程建设方与监理方不协调

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企业共同参与,其中工程指挥部是工程管理部门的核心,施工企业使工程建设的实施者,监理企业主要发挥质量安全监管作用。但是在实际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监理企业的工作受到工程管理部门的限制,导致监理企业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由于工程建设方与监理方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工程管理部门会采用拖欠监理费用方式,致使监理企业无法正常的工作,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及时处理,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质量,还会使建筑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3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遵循建设的基本逻辑

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使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第一,实现数字化监管。实现数字化监管目标,施工企业应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由于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保持在动态监管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建设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规范监管流程。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监管目标和内容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断降低。针对监管目标与内容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施工企业应建立规范化的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安全质量管理监督目标,根据目标以及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内容,使参与工程建设人员,按照管理要求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第三,要优化监督模式。在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构建监督模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工程实际情况为标准,不断优化监督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3.2做好制度的建设

做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施工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给予信息技术应用足够的重视,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第二,扩大信息化管理应用范围,使建筑工程各项工作,均以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第三,做好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通过不断宣传,引导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在工作中贯彻和落实信息化管理各项制度,为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地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3.3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的准备阶段,应做好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准备工作。在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时,应完善硬件设施,同时根据工程建设要求,配置专业的信息技术软件,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调试,使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正常地进行。进入到工程的建设阶段,施工企业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联系各个部门,使各个部门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全面掌握工程质量安全情况。

3.4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

施工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应给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素养足够重视,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能。施工企业采用培训的方式,在培训中向管理人员讲解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要求工作人员合理应用信息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且丰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此外施工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一方面及时汇总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安全信息,将信息及时上报至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带领施工企业其他人员,不断增强质量安全管理技能,从而提高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5落实建筑安全监理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企业应在每个区域安排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在现场做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建筑质量安全监理责任制,将质量安全监理责任制贯彻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求每名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管理职责和义务,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安全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针对工程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工程安全有许多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建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J].建设科技,2018,(8):82-83.

[2]康娥英.浅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建筑•建材•装饰,2017,(1):161-162.

[3]袁慧敏.解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J].装饰装修天地,2017,(2):110.

作者:史济敏 单位: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