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索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探索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1权力没有制约的结果是腐败的严重

政坛的风云变幻与不可捉摸,给予企业家们强烈的危机感,不得不移民或转移资产以求安全。另外由于对中国政治体制的信心不足,企业家和投资者面向未来的长期投资意愿明显减弱。对经济前景和走势信心不足,比较悲观。2013年汇丰PMI指数节节下滑,5月份疲弱的经济数据在6月份得以延续。汇丰银行6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8.3,为9个月以来最低;6月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48.8,为8个月以来最低。虽然汇丰的样本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当前整体经济出现收缩,需求低迷的态势没有改观。实体经济依然虚弱,制造业投资不振,民间投资缺乏意愿。银监会日前对资本进行全口径监管,对市场流动性也有所影响。”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邱继成昨日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来看,对比5月分项数据,本月变化最大的是产出预览指数仅为48.8,9个月以来首次跌破临界值,环比下降1.9%。另外,6月新订单指数仅为47.1,环比下降1.6%,新出口订单指数44,环比下降4.9%,上述数据均是近期以来的低点。政府权力的不断扩大,国有垄断经济的横行,甚至,颠覆了社会价值观,年轻人的创业、冒险精神大不如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进入体制内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终极理想。当然,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官僚享有崇高社会经济地位而仅有些微风险的时代,做出这一选择无可厚非。然而一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才都集中于政府,不过是延续了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流传统,对于发展经济和技术创新是不利的。不仅如此,前两三届政府对民营企业不放心,要求大一点的民企设立党支部,并向全国推广,增加了企业成本,制约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开放精神。

2中国可能已经错过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机

中国的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平民就没有参与的份,胡温时期国进民退,老百姓的权利更是节节受限。今天不论怎么改,老百姓只能被动接受。别国是把权力装进笼子里,中国是成功地把老百姓装进笼子里。这也注定了老百姓只能是改革的承受者。就如外媒所说的那样,中国已经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机。现在的利益集团不是一般的强大,叫权贵阶层主动放弃特权和利益,何其困难。既得利益集团早就拿到去发达国家的船票,没有后顾之忧,只管在这个国家利益最大化。当年台湾的改革也是阻力重重,最后能够成功,一是党外人士的努力和前赴后继,奠定了强大的民意基础,二是一代伟人蒋经国的推动与顺势而为,三是台湾没有那么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中国虽有政改的强大的民间呼声,但是民众在这个国家太渺小了,也没有蒋经国或戈尔巴乔夫那样为整个民族着想的领导人的推动。触及根本的彻底政治体制改革很难进行下去。

3虽然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也不可能彻底改革

但改革部分政治体制还是很有必要,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着手,一些具体改革没那么难反腐败,从民主化开始,民主化从以下一些小事开始。

(1)公开化透明化:公开三公消费,公开官员财产,公开财政预算;公共财政透明了,必定引向公众利益,公权力就会向大多数人的利益方向去运行。

(2)让民众参于:让民众参与预算,让民众参于政府的决策过程。

(3)让民众参于基层政权的组建,可以从直选县级领导和直选省人大代表开始。

(4)一定要放开新闻和舆论监督,这一条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5)司法独立,不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了。

(6)开放党禁。

(7)保障公民集会权利游行自由,承认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财产权等普世价值观。

4改革一定要有顶层设计

改革的任务如果落实到相关部门,改革的最后结果就要受制于部门利益,必然导致改革中利益部门化。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一个体改委,职能就是体制设计,不负责审批项目。所以,政治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另一方面杜绝改革的部门化和碎片化。政府本身应该正确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压力、动力不足,与一些人担心政治体制改革会触及他们的既得利益大有关系,然而不触及既得利益的改革注定不成功。总之,长期支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正在加速消失,主要要素(资源、资本、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下降,我国外延式规模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依靠制度创新释放新的增长力。经济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政治体制改革。

作者:北京 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