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本科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谈本科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对本科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涵养学生的工匠品格,着力锤炼学生的工匠技能,引导规划学生职业目标,多渠道培育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国家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腾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本科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工匠品格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种矛盾的转变真实地反映了当前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人民的需求正在朝着多维度、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方向发展。这就势必需要供给端进行调整,以创造一种与之匹配的发展方法,解决供应不平衡的发展问题。消费者需要更高质量的生活,供给端应该从供给数量转向供给质量。之前,我国民众出国购买电饭锅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的民族企业“格力”电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样的以工匠精神打造高品质产品的口号。这句广告语说出了许多中国人的心声,也是无数国人的希望。同时,工业4.0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现有工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型的创新,重点是创建了新技术、新范式和新模型。与之相适应,要想实现我国工业发展的升级换代,切实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就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工匠意识和工匠素养融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本科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的基本含义是职业精神,体现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并注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培养。”[2]在特定工作中,工匠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敬业、专业、创新等。“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尤其需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扎实专业知识、熟练实践技能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本科职业院校遵循传统注重知识教育和学术探究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本科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后,大都缺乏工匠精神,既不符合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又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就业和长期的职业发展。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颁布和实施,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不仅需要对学生开展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而且需要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品质培育,尤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亦是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感、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所以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对本科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对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背景下本科职业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对策

高职学生仍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可塑性较强,如果在这段时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和持续的影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且在接受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拥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如果他们能在今后的职业工作中秉持这种工匠精神,不断追求、持续提升,“大国工匠”将会从这些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当然,对高职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绝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多方联动、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工匠品格”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科职业院校应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涵要求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岗敬业意识,倡导诚信为本,鼓励友善待人。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宣传,将古代杰出匠人的事迹引入课堂,营造适宜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让高职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学习“工匠精神”、涵养“工匠品格”。

(二)探索多路径教学模式,锤炼“工匠技能”在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应激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塑造学生的“工匠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大胆尝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手段,从而变革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单调的校内模拟实习方式,将学习场所从学校改为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创业讲座,邀请导师和能工巧匠到校园内与学生面对面交谈,让学生近距离观摩能工巧匠的操作展示。深度校企合作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工作环境,比校内模拟实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企业师傅可以引导学生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让企业文化自然而然地浸润于学生的工作生活和言行举止中,从而实现学生“工匠技能”的锤炼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确立“职业目标”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重视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在工匠精神的教育和指导方面基本没有开展,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处于懵懵懂懂的混沌状态。进入职业院校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必修课,但不少学校也因师资力量或教学设施不足等原因,并没有对这门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这是一门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认识自我、掌握基本的创业就业知识。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系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明晰自己所学专业、行业的发展前景。这门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然后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最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3]。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合理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积极培育学生的敬业、专注、耐心、创新的职业精神。基于此,学校应开足开好创业指导课程,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让创新创业课程收到实效,帮助学生及早确立职业目标,通过努力拼搏最终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梦想。

(四)积极转变观念,勇担培养工匠人才的时代使命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承担者、践行者和创新者,培养能工巧匠是新时代本科职业院校的使命和责任。本科职业院校要顺应时展趋势,顺应国家对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宏观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在校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对于提高学校的声誉也大有裨益。学生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人品、思想、精神、职业素养则离不开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与感召影响。学校应顺势而为,转变封闭保守的办学理念,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大胆引进企业师傅,让学生在校期间及早接受职业精神的涵化教育。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推动产教融合。将专业建立在产业链中,根据产业在生产中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来定义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促进校企融合。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定期去学校担任实训教师,学校教师也可以定期到企业基层锻炼,并且建立该专业的人才培训基地。第三,实施“双师”队伍建设计划,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第四,教学与实践并重,根据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更新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把工匠精神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推动文化育人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意义重大,但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生根发芽,绝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只有将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多渠道渗透、全方位熏陶,才能收到成效。例如,可以引导各类社团举办多种技能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开展知识讲座和技能展示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切磋交流,在竞技比赛中提升技能,在实操训练中培养和激发创新意识。还可以通过技能比赛并参照日常学习表现评选模范标兵,为学生树立学习典型和榜样。模范标兵的评选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同时开展,但应遵循科学、专业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评选的公平和公正。教师要基于言传身教的要求,贴近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评估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觉得身边时刻有榜样。总之,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角落,从而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可、在行为上实践。

(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之最,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在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大多以“准职业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品质。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能工巧匠人才辈出,如古代的鲁班、墨子等堪称农耕文明时代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油工人王进喜、中国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等则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工匠的杰出代表。在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方面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更应该赋予工匠精神以新时代内涵,把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变成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用对工匠精神的积极宣传和大力倡导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结语

新时代,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从我国历史长河中众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身上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中吸取营养,不断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匠人精神和敬业奉献成为社会共识,并利用工匠精神来促进创新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4]。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在这方面恰恰肩负着独特的职责和使命。为培育更多优秀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端职业人才,本科职业院校应积极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本科职业院校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培育出适应新时展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从而为国家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腾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10-16].

[2]黎春晓.论“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人文素养教育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0):125-126.

[3]董莉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李萍.“工匠精神”在大学校园孝文化传播的影响和启示[J].长江丛刊,2018(2):269.

作者:王天舒 单位:河南科技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