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改革探究

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既要能够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能够通过教学改革的探索,促进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管理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找准焦点,把握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实践、从单一的理论走向全方位的应用。但是,传统的管理学教学过度依托理论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弱化,甚至难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从能力培养视域出发,对管理学的课程改革路径进行探索,确保整体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充分衔接。

关键词:能力培养;管理学;路径;内容

0引言

管理学是一门对人类活动进行管理的科学,同时也在人类实践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化与完善。发展至今,管理学已经成为集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不仅提升了管理学的应用范围与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影响到了管理学的教学开展[1]。本研究以现有的管理学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视域,对管理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内容与路径进行系统的探索,旨在为管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优化提供参考。

1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围绕能力培养,在教学领域中也呈现出了诸多理论内容,其中1981年的成果导向理论最为适用,同时也受到当代教育领域的重视。成果导向理论的核心是逆向设计和正向开展同步进行,其着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能力以及如何检验学生的能力。在成果导向理论中,位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起到引导与组织的作用,而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和知识是主体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这也体现出了两者的区别。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上,成果导向理论以课程的目标为导向,从反方向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设计,形成目标、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系统教学架构,每一个环节均是以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并且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与作用,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2]。

2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改革内容

2.1课程知识体系设计

能力培养视域下,管理学课程改革以成果导向理论为基础,将原有的管理学课程知识体系划分为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在此逻辑下,开展整体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逆向思维,即从学生的学习成果着手,每一环节均围绕学习成果开展,形成理论能力与应用能力下的变量集合,确保教学过程能够成为具有动态性和衔接性的教学体系[3]。如,理论知识体系下可以涉及到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原则与方法;应用知识体系下可以围绕具体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计划书撰写等。

2.2能力培养下管理学教学设计

在管理学的教学设计中,在理论与应用体系下,主要围绕四个关键点开展,包括学习成果、为何要取得界定的学习成果、如何取得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掌握情况,以下进行分别阐述:

2.3规划学生的学习成果内容

管理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科理论的实践,并能够通过实践,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结合管理学课程目标与市场环境中的用人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规划与设计,包括理论、概念、原则、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4]。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并能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把握,最终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学科综合能力。

2.4明确学科教学安排的前提与原因

能力培养视域下,管理学学科教学的开展,应当是基于宏观的发展层面和微观个人层面两层原因,这也是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双重动因。对此,要能够在教学开展之初,通过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教学安排的原因,并以此来形成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从宏观的发展层面来看,培养学生管理学的能力,不仅是社会与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运转的需要所在。科学的管理能力既能够确保管理者形成领导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的生命力,确保企业能够发展的更加长远。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形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系统循环,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支撑。从微观的个人层面来看,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他课程与知识的吸收,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就业与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竞争优势。

2.5如何开展管理学教学与检测

能力培养视域下,管理学教学的开展要能够坚持以教学成果与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实验,主动转化与吸收知识,并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本研究认为,在有关教学开展方面,要能够从以下角度开展实施,详见图1:首先,要能够以管理学课堂实验为媒介,做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并通过课堂作业布置,进一步强化课堂知识掌握的考核。在课堂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施,以宿舍等为单位形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项目开展,如企业内部管理、企业会议组织等,确保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学为所用。在课堂实验开展完成以后,对每个小组布置相应作业,开展随堂考核,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参考。其次,要能够以管理学课程实践为媒介,打破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最终确保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学生整体的能力进行提升。

3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改革路径

3.1探索适应性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与课程教学有着明显的对应性关系,一定程度上,教学方式方法是否与教学内容适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的质量。能力培养视域下,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开展,要能够以原有的管理学教学方式为基础,总结与把握能力培养开展的要求,探索具有融合性与适应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5]。如,教师可以从整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出发,对课程导入部分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能力培养内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展示的形式等,形成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方式的组合,这样也能够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3.2创编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教材

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得到的拓展,要能够在传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思政内容,这就需要创编适应性的教材。本研究认为,由于课程教材创编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因此,各个高校管理学专业可以从信息化教材与传统教材创编两个路径出发,进行教材的完善。一方面,各个高校管理学专业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有关管理学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配合课程教学的开展,将信息化教材内容上传到统一的平台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以及课堂教学实施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能够组织管理学专业教师、思政专业教师,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出线下固定教材与线上信息化教材的组合搭配作用[6]。

3.3推动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主体转化

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开展,也要能够实现主体的转化,积极引导课堂教学从“单主体”向“双主体”的转型。一方面,要能够强化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推动讲授式教师向引导型教师的转型,探索师生合作、学生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突出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中的自主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能够探索能力培养下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师生“任务划分”制度,如,通过明确学生在课程中的任务点,引导学生在相关任务下进行自主探究,并最终与教师的任务搭配,形成完成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强化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3.4强化教师群体培训与考核力度

为了确保管理学教学的有序推进,本研究认为,应当加强对教师群体的思政内容培训以及能力培养教学实施的考核力度。一方面,要能够将专业能力培养素养、能力纳入到教师群体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学组培训过程中,强化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水平;另一方面,要能够围绕能力培养的开展形成三级考核评价体系,包括高校教务处考核、二级学院考核以及教研室考核,以此来最大化的避免能力培养形式化等的问题。

4结束语

能力培养视域下,管理学教学的开展要能够打破传统单一型学科教学的束缚,从内容融合、方法融合、路径融合等方向出发,探索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推进。能力培养的引入,使得管理学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也是管理学教学创新的契机之一。各个高校管理学教研室要能够充分把握住新的机遇,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不足与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盛德荣.论“四力”培养目标下的管理学教学理念及学生能力培养[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05):42-44.

[2]张春伟.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0):254-255.

[3]肖林生.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02):35-37.

[4]李英,王晨筱.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6):55-57.

[5]董春芳,冯国红,姜雪松,王景峰.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森林工程,2013,29(05):154-157.

[6]史孝志.管理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03):132-133.

作者:易善秋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