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养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改浅探

素养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改浅探

【摘要】《管理学》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作为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该课程在教学中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完善教学目标,改革课程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引入项目任务、竞赛和素质拓展,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使其成为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思政融入;多元教学方法;校企协同;综合职业素养

0引言

《管理学》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作为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而管理专业学生应有的职业素养,除了要掌握各种管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程思政育人,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方面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沟通较为缺乏,因此对学生关注的管理学方面的兴趣爱好把握不太准确,教学方式依旧存在着以传统模式为主的现象。

1.2学生方面

大多数学生因为年龄小、与社会接触较少,所以对于管理学的了解基本是一片空白,缺乏学习目的、明确定位与热情及积极性,在学习《管理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不够。

1.3学习资源方面

信息时代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管理学知识,但是学生在利用资源方面缺乏判断及有效的引导,资源的利用效果欠佳。1.4理念方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课堂思政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在质和量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以现有的教学方式,若要实现多元化协同育人的目标,路还很长,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2管理学课程的革新

2.1重塑教学理念,调整课程目标

传统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以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面来表示,更为侧重知识学习层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本研究依据“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为特征的OBE教育理念,针对管理类学生的特点,将管理学教学目标调整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1]。教学目标三阶依次递进,知识为基、能力为本、素质为魂。第一,知识目标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第二,能力目标为根本,说明学生对相应知识点应该具备何种理论应用能力,培养具备管理思维、知行合一、适应智慧经济时展所需、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第三,素质目标为灵魂,加强思政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国式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学习兴趣,培养人文精神,立德树人,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2改革教学内容,重构内容框架

为了突出学习重点内容,重新构建学习内容框架。新的内容构建,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又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管理学理论在当前我国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发展。打破传统授课的职能体系,将课程划分为7个学习单元,概括出每个单元的作用,其中包含管理专题(图1)。

2.3拓展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环节,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进入实操层面[2]。2.3.1充分利用“学习通”自主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的丰富线上课程资源,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提升,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平台[3]。首先,课前预习主要在线上进行,教师授课内容提纲,线上推送资源,通知,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自学的知识点、微视频和测试,引导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课堂教师讲授主要以“串讲+精讲+引导+总结”为主,学生课上以“体验+互动”“探究+反思”相结合为主。最后,课后巩固提升,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以线上的章节测试巩固知识,补充网络资源、课外经典阅读提升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2.3.2构建“竞赛任务”主动实践模式。由于“以赛促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管理学课程引入“竞赛任务”,教师构造出一系列可操作的竞赛组织和实施细则,让学生完成竞赛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方法,通过竞争机制使得学生的自主实践水平迅速提升。实践表明,基于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用明显。2.3.3增设“素质扩展训练”任务专题。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把课堂扩展到了课外,鼓励学生知识的活学活用,进行大胆地创新。通过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比如“领袖风采”“驿站传书”“毕业墙”等,进行小组训练,让学生去感受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协作的真正内涵,不仅激发组员的潜能,同时也真正认识到在团队中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对完成训练任务的重要性。2.3.4关注学生需求,丰富学习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面谈和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来拓宽设计思路、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做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增强知识的产出性”。(1)创设项目式任务。结合线上小组认领项目任务,自学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课下团组分工、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课上项目展示、教师纠偏、总结、加深知识内化。其中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图片、音乐、视频等创造并体验良好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潜力(图2)。图2项目式混合教学方式(2)创设其他互动体验。主要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讲座、小组游戏等,照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互动[4]。(3)校企协作。积极拓展校企合作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不仅安排学生参观校企合作企业,通过进入企业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请企业专家进入课堂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开拓管理视野;结合企业需要,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嵌入企业、衔接社会。

2.4育人为本,将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课堂

课程思政是强化价值引领的重要方式,应将课程思政与管理学课堂教学全程有机融合[5]。具体到《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本研究总结了教学实践中的思路(图3)。图3课程思政育人思路

2.4.1创立素质育人课程思政的具体“两目标”。第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第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学生充分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2创立“四结合”的实践方法。要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有必要全面落实“四结合”的做法,即将课程知识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热点(党史、国史)相结合,课程知识掌握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知名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2.4.3激发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以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与优秀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以党史、新中国史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管理学》课程改革致力于通过管理课程思政,以中国优秀文化、革命理论、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浸润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且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5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下学习投入时间,课程考核建立了多主体、全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分别占40%和60%。为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并提升学生团队任务的参与度,课程考核采用个人成绩、小组成绩双重评价。个人成绩包括线上知识点学习与测试、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小组成绩由课堂上的任务展示、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给出,由组内互评得到单个学生的差异化成绩。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减少小组学习容易导致的搭便车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教学效果

近两年来,学生通过学习《管理学》课程,一方面储备了扎实的管理学知识,为其他管理类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思考问题时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1)近两年来对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不止于课堂教学所获取的知识能力,通过竞赛任务的锻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并取得可喜成绩。例如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项目获得部级立项1项,省级2项,校级4项;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立项6项;2021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作品有6项获得铜奖;2021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作品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2019届毕业生在实习工作中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较高评价。90%以上的毕业实习生,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积极肯定。例如2019年某学生实习鉴定表中京东物流单位鉴定如下:“部门鉴定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实习时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并能独立开展工作;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作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3)校企合作,实现共赢。京东物流、华日家具、链家房地产等企业已经成为我院的合作企业,利用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一方面,课程组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促进教师对企业运营模式和发展需求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可以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经验相结合展开更加全面细致的讲解,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课程组安排学生课外实践去合作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企业的部门、管理、生产运营等职能,感受企业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等,同时学院在校生也会获得合作企业的实习机会。例如2019年“双十一”活动期间,为京东物流输送实习生百余人。最后,每年毕业季合作企业都会得到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才补给,得到高质量优秀员工的同时,减少了企业搜寻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成本,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4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满足新的需求,达到新的层次,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该课程的创新教学对于管理类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课程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思政、课程评价为改革的着力点,借助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将有助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丽军,刘爽,崔丽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管理学原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探究[J].大学教育,2019(11):39-41.

[2]关秋燕.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85-87.

[3]郭建东.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20(12):19-25.

[4]杜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应用型高校“管理学原理”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44-47.

[5]李海东,张露尹.《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0(8):1-5.

作者:韩立娜 孟建锋 阿迎萍 徐宁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