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浅析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浅析

摘要:高职院校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结合时展的特征和特点,努力实现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然而根据实践探究能够发现,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培养目标、教学组织、知识结构等层面的问题,导致酒店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本文结合数字化的内涵,探究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策略和思路,以期优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及方法,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酒店管理具体指应用酒店管理与运行、旅游管理学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进行酒店服务、管理等工作的过程。如菜单制作与宴会设计、对客服务、客房销售、保养清洁等层面的标准制定与程序设计,通常涉及管理学、心理学、会计、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培养。在数字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结合时展对酒店行业的影响,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我国酒店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

一、数字化及酒店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数字化主要指将多变、复杂的信息转变为能够“度量”的数据和数字,并以这类数字或数据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模型,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内部,实现统一化、集约化及集成化处理。但在宏观层面上,数字化则指传统行业、产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实现组织、模式、体系创新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提升工作、生产的效率。而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极大地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特别在酒店管理上,数字化发展使酒店管理逐渐呈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特点,可以在优化传统酒店服务的前提下,提高资源整合质量、客户服务效率,使个性化逐渐成为现代酒店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如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客户需求在第一时间内反馈给酒店管理者,让酒店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优化酒店服务与管理。在运营迹象与发展局势上,我们能够从未来智慧化、体验智能化、服务自助化、运营移动化等角度明确酒店数字化发展的内涵,感受数字化对酒店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服务模式上,酒店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经营模式、资源配置方式都会伴随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特征,为社会大众提供全新的、不同的、新颖的服务。譬如数字化酒店,在客户入住前会提供“VR选房”“远程空调”等功能,入住中提供“智能门禁”“智控门锁”“智控灯光”“智控空调”“智控电视”“智控音响”“语音管家”等功能。而在入住后也会提供“微信退房”“预约发票”及“一键续住”等多种功能。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层面上,酒店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必将导致行业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需求出现变化,需要酒店管理人才在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上,拥有多元化、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创新思维,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使酒店数字化管理、经营、服务,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要求。首先是人才培养目标。轻意识培养、重一线应用是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制定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受传统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影响,高职酒店管理教育者通常认为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切合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从而将培养规格聚焦在懂管理与会操作的实用人才培养上。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区别于学科性酒店管理教育,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特征及特色,加大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使人才培养逐渐走出了文凭型、理论性的困境,但片面追求技能技术和一线应用,导致人才培养的口径受到约束,学生意识养成受到影响,极大地弱化了创新意识与职业意识在酒店行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也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知识及技能,会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其次是知识结构要求。轻综合素质与重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在知识结构要求上所存在的基本问题。高职院校在酒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旧会受“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思想的影响[2],不断采用“能力导向”的培养模式,进而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构上造成知识结构忽视综合素质、注重职业能力的现象。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根本,同时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培养“契合酒店发展所需求人才”的关键,是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必要条件。但在知识结构要求上,酒店管理专业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停留在能力与技能上,学生发展的维度受到制约。特别在酒店数字化转型的层面上,缺乏对学生创新素养、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学生难以适应酒店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难以帮助酒店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模式创新,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维度。而学校缺乏对学生创新素养及信息化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其未能均衡好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内在联系,导致酒店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专业素质,难以得到重视。第二,酒店培训形式与教学模式。首先是酒店培训形式刻板。学校缺乏对酒店培训与管理的重视,导致学生在酒店实训中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大部分院校在学生实习中,几乎都将学生完全交给企业进行管理和培养,虽然高职院校能够开展相应的“巡回指导”活动,但次数不多、效果有限,学生会完全沦为了酒店的廉价劳动力。所以部分学生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实习,但依旧对酒店运行、管理及服务流程不甚理解。而受传统培养目标的影响,酒店普遍注重对学生岗位技能与知识的培训,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更有效、更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难以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酒店培训中的效率,提升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创新创业能力与学校教学充分、有机地融合起来,否者会难以发挥酒店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弱化学生实践实训的成效,进而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是教学模式滞后。酒店管理专业要想契合时展的需求,就需要增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校企合作的媒介,使学生在线上线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现代酒店管理的趋势、现状及所应用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更好地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然而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教学模式依旧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虽然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但技术应用不够充分、不够全面,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不够突出。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以理论学习,技能培养为主,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刻板、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致使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可以磨炼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但缺乏针对性。即学生所掌握的专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被广泛应应用在酒店管理实践中。而酒店所需求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得到有效、全面、充分的培养,譬如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三、数字化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首先,优化培养目标。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革新培养目标,转变传统重一线应用,轻意识培养的理念,将人才培养目标与酒店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传统职业教育重一线应用的培养目标,形成于数字化时代之前,经济的发展通常依靠人力和技术。然而在知识经济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发展、经济建设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有创新意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意识,需要学生能够在创新意识的指引下,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3]。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院校应继续秉承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的理念,提高对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而在数字化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有必要将信息化素养培养、信息化意识提升融入并渗透到人才培养目标中,使学生在酒店数字化转型中,有意识地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推动酒店行业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此外,在目标确立的基础上,高校和酒店应通过交流、探讨、沟通的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审视,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拥有较高的适应性与全面性。其中适应性主要指与酒店发展、管理、服务的实际需求是否相契合。全面性则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当然在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后,高职院校必须明确目标实现的条件和阻碍,通过整体考量,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其次,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针对轻综合素质、重职业能力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逐步转变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及培养意识。在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建设上,使知识结构更契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从而在数字化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并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适应酒店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需求。但在综合素质培养的层面上,高职院校应在深化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将素质教育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根据酒店行业的基本特征和特点,突出不同模块的价值或功能,使素质教育得到更有序、科学地开展。简而言之就是将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容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譬如信息化素质、创新素质、社会公德、劳动观念等素质都能契合现代酒店数字化发展对酒店人才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内容选择上应将人文类、社科类课程充分而全面地渗透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然而在内容渗透中,教师必须注重新知识、新内容的比重,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主次不分,应使其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辅助性力量。而在教学体系上,高职院校应根据课程开设规律及学科特点,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使不同的综合素质内容得到强化与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不过在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教师思想的指引及理念的引导,帮助教师明确综合素质培养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所拥有的意义,使其能够切实投入教学体系、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提高综合素质内容的融入实效。当然在知识结构得以完善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还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让不同的综合素质提升内容得到重视和认可。第二,革新企业培训形式与教学模式。首先,革新企业培训形式。在传统酒店培训或实训形式中,学生很难获得充分的实践学习和理论指导,学生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酒店运转的流程,无法在不同岗位工作中明确酒店发展的趋势及管理机理。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酒店共同制定实训实习方案、培养方案及管理机制,确保学生在酒店实训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借助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指导、远程协助及远程服务的目标,引导学生在企业实训中及时获得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酒店岗位实习及管理、服务等层面的指导。当然,为切实提升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率,酒店管理者与学校应充分将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在远程服务、远程指导与远程协助的层面上,高职院校应科学规划酒店培训与远程指导的内容、目标及方向,使酒店培训与专业教学、双创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掌握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4]。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颠倒过来”,将学生实践学习、仿真模拟的过程,共享给酒店,让酒店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从而帮助高职教师在与酒店的教学沟通、交流中,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及具体的计划,让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与此同时也能拓宽教师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眼界和维度,让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具灵活性。其次,革新教学模式。针对教学模式滞后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特点。一是构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在该平台中酒店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及需求,为学校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并将有利于酒店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到教学平台中。学校可以将其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资源基础,让课堂教学更契合企业发展实际,同时也能帮助学校充分了解现代酒店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方向。二是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格局。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知识拓展为辅,注重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而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成果渗透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成就感。其中成就感主要指学生利用线上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获得的整体感受。最后,革新评价体系。高职应通过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的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当然在评价体系的革新中,教师需要凸显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提出教师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譬如在任务驱动式教学后,教师可以将教学结果或学生任务,反馈给企业,让企业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此外,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应集中在信息化素养、信息化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方面,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否拥有信息化创新意识,是否拥有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在数字化背景下,酒店行业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充分满足社会大众的发展需求。但与此同时也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注重能力培养、一线应用的前提下,要提高对学生意识培养、综合素质、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注重对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教育,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酒店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Z].教高厅函〔2020〕11号.

[2]林涵.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策略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146-148.

[3]宋焱琼,周可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现状调研及提升建议——以学生的视角[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12):162-163.

[4]黄兰兰.培养高质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调研报告[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27):63-64.

作者:宋焱琼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