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监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监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估和环保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会导致监测质量下降,影响后续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探究了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措施,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的衡量指标包括获取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和代表性等,它是开展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工作环节较多,过程复杂,监测点的选取、样本采集、设备选型等均有可能对监测结果可靠性产生影响。为获取更加稳定的环境监测结果,人们需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1监测点选取

监测点选取是环境监测的第一步。对于同一监测对象,不同监测位置产生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监测点选取的代表性、监测点周边环境的稳定性等成为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原因。

1.2样本采集

样本采集过程中,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样本采集方式、保存及运输方法等。例如,在样本运输过程中,因保存不当导致样本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监测结果可能与监测环境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1.3设备选型

仪器设备的精密度、监测人员的专业性和操作方法的优劣性等会影响环境监测质量。以PM2.5细颗粒物监测为例,该监测项目可使用的设备及方法较多,如光学显微镜、激光测试等,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得到的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1]。

1.4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采用人工分析法或自动化分析法,对误差的验证方式是否合理,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与监测项目特点相适应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措施

2.1适当选取监测点位置

合理布点是高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也是确保监测质量的基础。在选择监测点时,人们不仅要考虑监测对象的属性,还应对其所处环境进行勘察,尽可能将监测点设置在稳定性较佳的环境中,以降低外部因素变动对监测信息采集的影响,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环境监测对象的总体水平,以获取最可靠的监测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监测点的布设常处于非常复杂的监测环境,寻找高分辨率的空间和时间点非常困难。为减轻环境波动对监测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布点时,可在充分代表监测环境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监测点数量。常见布点方式包括随机布点、几何图形平均布点及分功能区策略布点,其中,分功能区策略布点产生的监测效果最佳。根据监测对象的变化,还可运用其他形式的布点方法,在布点时,要根据环境监测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置一般采用功能区法、网格法和几何法,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t检验法、无物源分析法。在选择具体方法时,人们需要根据待监测大气环境的属性、规模、监测地地质条件、污染类型等进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选取监测点数量[2]。例如,一级大气环境检测项目一般要求布置10个监测点。

2.2标准化样品采集流程

标准化样品采集流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根据监测点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位置进行样品收集,重点关注采集时间的确定;第二,在水环境监测中,若水体污染程度较大,需要对水体进行预处理,然后开展样品采集工作;第三,采集到的样品需要保存在专门的设备中并详细标记样品来源及采集时间;第四,尽可能缩短样品采集到试验分析的时间,采取规范的保存方法,尽快将样品运输至分析单位,避免样品在存放及运输过程中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样品采集过程质量控制重点关注采集时间、频率、方法等,例如,水体环境监测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XAD树脂吸附法、RO法等,常用仪器包括多功能采样器、巴特尔大水量采样器等。样品采集之前,对相关设备进行清理和校验,避免样品被污染,尽可能避免样品与仪器长时间接触。样品采集后,将仪器密封以便保存和运输,保证在低温、避光的条件下存放,并防止仪器与其他物体产生碰撞。采用不同方式采集的环境监测样品对保存及运输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当采用采样袋采集CO气体时,在室温状态下保存即可,要求在采集完毕36h之内进行检测分析;使用吸收液采集的氮氧化物应存放在低温避光环境中,若在30℃下,存放时间不应超过8h,若在20℃下,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4h,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添加保存剂;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水体样本在保存时应添加适量的酸性试剂,调整样本pH,使其保持在1~2,避免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发生水解沉淀[3]。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运输样品,运输过程采取有效的减震措施。在进行样品转移时,检查是否存在泄漏、污染等问题,并对取样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进行重新核对,检查合格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分析。

2.3优化监测仪器设备选型

监测仪器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仪器误差,这种误差无法完全避免。因此,相关人员要在监测过程中通过优化设备选型、规范操作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监测误差。例如,监测期间观察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选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精确读数。环境监测中使用的大型仪器及其他精密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要详细记录每次使用前后仪器各项参数,并对其进行校验,保持仪器监测的精密性。要定点存放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不同种类的设备应分别存放于相应的科室。随着环保行业的深入发展,环境监测工作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有大量创新监测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中。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往往具备更稳定的监测精度,可获得更加专业、可靠的环境监测结果。相关单位应重点关注新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借助设备的优势性,高效开展环境监测,对环境因素进行动态化、精密化的监管。当前,人工分析、测验的方式已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信息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例如,在进行有机污染物分析时,可借助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等工具,无机污染物的检验可借助流动注射分析仪进行,而金属类污染物可使用等离子光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图1为气相色谱仪样本检测示意图。新技术和方法有其突出优势,能根据待检测样本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样本分析效率显著提升,产生的误差更可控。此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臭氧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及污染监测等均可借助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还可持续监测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可有效应用于各类恶劣的监测环境中,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

2.4科学选取数据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关注监测方法、技术的发展形势,了解自身负责监测项目是否存在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对当前使用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做客观评估,及时对其进行优化或更新。在引入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之前,需要对其原理进行确认,并分析其分析方法的不确定性。当采用非标准性方法或标准性方法出现变更时,均需要及时进行方法验证,确保所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与环境监测项目特点、使用方法及仪器设备等相匹配。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明确数据体系中的可行序列,并对其进行匹配。例如,当监测对象出现新的污染源时,要提取该污染源并对其成分、属性进行专业分析。第二,样品采集完毕后,技术人员需要核对样品的物理性质数据,并绘制标准曲线,为之后的数据分析提供参考。标准曲线的绘制应适当选择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完成方法检验并清除异常数据。不同监测项目有时可以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当对水体中挥发酚进行分析时,若其浓度未达到10mg/L,即可使用统一的分析方法。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带来更可靠的方式。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项环境监测指标进行全面的采集、监测和分析,最大程度降低数据误差。大数据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3结论

本文总结出四点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监测点选取、样品采集、设备选型及分析方法,相应地提出四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包括适当选取监测点位置、标准化样品采集流程、优化监测仪器设备选型和科学选取数据分析方法,确保环境监测每一环节、流程的操作质量达标,以得到最精确、可靠的环境监测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玉琴.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53-54.

2周伟斌.深入研究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4):41.

3曾雅.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环境与发展,2018,30(2):158-159.

作者:张月 单位: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