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无障碍标识环境设计

无障碍标识环境设计

摘要:公共建筑标识导向系统是所有人安全、便捷地获取环境导向信息的重要媒介。标识环境的通用化设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熟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当下我国无障碍标识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工程实践在环境意识和系统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建设具有系统性、包容性、艺术性的无障碍标识环境是精细化设计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理清无障碍标识环境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探讨无障碍标识融入空间环境的环境载体、决策点和包容性设计方法。

关键词:无障碍通用设计;无障碍标识环境;包容性设计;模块化设计

1无障碍标识状况概述

1.1无障碍标识环境发展现状

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与推动涉及体制机制完善、全民观念普及、设计行业规范、标准化实施与精细化管理维护等系统性的协同优化。近年来,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完善。以无障碍标识系统为例,仍存在以下问题:观念层面,很多管理者和设计师将无障碍标识简单地理解为带有无障碍标志的标识牌,只是建筑环境或无障碍设施的附属品和标签;行业规范方面,尽管在《无障碍建设指南》《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于无障碍标识有概要性的规范要求,但未能控制到设计细节问题;实施层面,整体行业发展不成熟,实施水平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因此,在设计研究层面,系统梳理无障碍标识系统的基本概念,倡导一种融入环境的无障碍标识设计方法是非常迫切的。国外高福利国家的无障碍标识系统已经发展到通用设计阶段,如日本田中直人的“环境标识的通用设计”、美国的ADA法案,均已超出如何消除障碍的阶段,发展为与整体环境标识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实施。高福利国家的无障碍标识设计经验对于我国无障碍标识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启发价值,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1.2无障碍标识环境的基本概念

无障碍标识环境实际包含3个部分的融合重组,其一是无障碍标志,其二是建筑环境标识的通用性设计,并合理地整合信息无障碍的部分技术。《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的“无障碍标识”条目也建议应将无障碍标识与公共建筑环境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做整体考虑。但统一考虑并非只是简单地插入无障碍标志图形符号,更重要的是无障碍标识系统以包容性设计为理论依据,需要揭示环境空间(环境设施)隐藏的逻辑,需要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性需求。同时,无障碍标识环境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倡导,其最终建设目标是走向通用设计,不仅要满足无障碍标识的基本功能,同时还要与环境有机融合,既体现功能性,又要保证艺术性。

2无障碍标识环境的主要环境载体

标识系统的造型通常有吊牌式、立地式、贴墙式等不同类型,各种类型的点位规划与个体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载体。理想的环境标识应该能够便捷、高效地将位置、方向、线路等环境信息传递给各类人群,融入环境的标识载体不但易于识别,还需保证整体环境的美感。本文基于现有规范与指南中的相关设计原则,将公共空间的无障碍标识环境的空间类型划分为交通空间模块、服务设施模块、建筑外环境模块3部分。

2.1交通空间模块

交通空间是不同空间向度交织起来的立体网络,对于任何建筑和任何人,“可达性”都是无障碍设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交通空间作为公共建筑中引导人群疏散的重要空间单元,是无障碍标识设计的主要载体,具体包括:建筑出入口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3部分。(1)建筑出入口空间。公共建筑的出入口是内部空间与外部道路衔接的交汇点和疏散地,对于各类障碍者而言,不同空间的交通接驳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节点。公共空间出入口的无障碍标识设计应该包括:无障碍坡道标识、建筑出入口楼名(楼号)标识、建筑楼层功能导引总图、楼层标识等。(2)垂直交通空间。垂直交通作为联系建筑不同高程的竖向交通枢纽,主要解决不同建筑层高之间的可达性。垂直交通的无障碍设计包含:楼梯、扶梯和无障碍电梯。(3)水平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主要指各楼层的公共走道,主要解决开放公共空间与独立房间的联系,其无障碍标识设计主要包括:室内门牌、公共走道中的导向标识、楼层信息标识等。

2.2服务设施模块

服务设施模块是交通空间立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应在设施明显位置设置无障碍专用标识,以提示和引导特殊人群的使用。作为特殊人群的“目的地”,这些空间使用频率极高,具体包括各类低位服务设施和无障碍卫生间等。(1)低位服务设施。低位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行动障碍者、儿童的人体尺度特征,与轮椅容膝空间的结合等,具体涵盖:售票处、取款机(取票机)、饮水器、结算通道、自动售货机等。(2)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作为影响残疾人出行意愿的主要设施。应配备较多的无障碍设施,具体包含:方便乘坐轮椅人士开启的门、专用的洁具、与洁具配套的安全扶手等。

2.3建筑外环境模块

建筑外环境无障碍标识系统主要包括:无障碍车位标识、停车场标识等。(1)无障碍车位。无障碍车位标识设计应该包括:停车线、轮椅通道线、无障碍车位地面标志、无障碍车位立地标识等。(2)停车场。停车场无障碍标识应布置在通行方便、距离出入口路线最短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并设有专门的无障碍引导标识。

3信息获取方式的包容性设计

包容性设计(InclusiveDesign)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状况的人都可以使用无障碍环境(设施)的一种设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大众而设计”的态度与途径,这一理念应贯穿整个建筑环境设计构思到无障碍环境落成的全生命周期,而无障碍标识设计应参与到全部设计流程才能保证更好地融合。从包容性的设计理念出发,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途径和特点,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外国人、外地人等。而影响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为:标识尺度、信息媒介、信息设计和照明设计等。(1)标识尺度的包容性。从视线分析的角度,轮椅使用者的视线高度低于正常人的视线高度,应充分考虑标识的安装高度能够包容两者的有效视线范围和肢体触碰范围。(2)信息媒介的包容性。除了为不同障碍者赋能,以各类信息媒体设备传递环境导向信息之外,应提供不同的信息媒介类型供使用者选择,既保证传统标识、语音、盲文等媒介,又适当引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3)信息设计的包容性。无障碍标识中的图形设计、色彩设计除了易于识别之外,应考虑在无障碍设施的密度较高时,尽量归纳信息,减少标识牌数量,减少使用者的认知负担,注重友好的交互体验。(4)照明设计的包容性。在照明方式、灯具选择及布点上,无障碍标识照明设计应避免灯具对轮椅低位视点造成的眩光,并通过照明强化标识的识别性。

4结语

在广义无障碍设计越来越获得社会认同的今天,无障碍标识设计也应该发展为一种广义的、包容性的、与环境紧密融合的标识系统。无障碍标识设计应在整体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就参与设计,深度理解空间设计意图,分析使用者的需求与设计决策点,创造易于理解、便于使用的通用标识环境。融入建筑空间的标识环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应该是环境空间中精美的细部,而不是空间或设施的附属品。

参考文献:

[1]王小荣,许蓁,贾巍杨.无障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小荣.无障碍意识认知与无障碍环境设计研究[J].建筑师,2013(4):75-79.

[3]王小荣,董雅,贾巍杨.天津市无障碍标识调查研究报告[R].天津: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2012.

[4]王小荣,董雅,贾巍杨.天津市无障碍标识调查研究及设计策略分析[J].北方美术,2013(1):94-96.

[5]赵云川,陈望,孙恺,等.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作者:赵伟 夏缘缘 单位:赵伟天津大学夏缘缘天津美术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