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策路径

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策路径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作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如何结合实际系统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重要民生工程。文章分析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背景,明确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目标需求,结合安徽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建设中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推进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对策路径,对于指导安徽省“十四五”乃至更长远无障碍环境建设,构建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新格局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无障碍环境建设;民生建设工程;无障碍设施

前言

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要坚持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1];在湖南考察与基层代表座谈时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民生和社会发展背景下,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关乎社会文明和谐,关乎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公民的大事,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如何结合全省实际系统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民生建设工程。

1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时代背景

1.1无障碍环境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

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有特殊需求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切实、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而提供的社会软硬件环境[2]。2012年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019年12月安徽省了《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93号),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旨在让社会不同群体,特别是残障、老幼等群体,能够平等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据统计,安徽省2019年有残疾人401.5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72万人,占总人口18.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未来20年内老年人还将以年均超过总人口3%的速度递增;此外还有大量的伤病人、儿童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社会群体。我省受益群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加快无障碍环境民生和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1.2无障碍环境建设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人类文明核心的舞台就是城市[3]。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60%,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81%,研究显示,当城镇化率超过50%,城镇化从高速发展进入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阶段由追求增量发展转向了更加关注存量优化更新,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4],城市的建设注重多元化人口的需求,注重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发展已经到了推动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无障碍环境建设直接关系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关系城市发展质量和社会文明和谐、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是贯彻落实好考察安徽和长三角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1.3无障碍环境建设目标任务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5],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助于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其总体目标是通过优化社会公共服务,提升全民生活质量。紧扣群众切身需要,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提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系统连贯的无障碍环境,满足有障碍人群安全、方便地使用无障碍设施[6],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融入社会生活的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在设施建设、信息沟通、服务协作等方面联动,共同打造优质均衡的区域无障碍环境,提升长三角区域城市品质。

2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践

2.1基本情况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立的基本需求,也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权利的必要条件,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着手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城区基本覆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合肥、淮北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黄山被评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铜陵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马鞍山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城市”,2020年滁州市、金寨县、广德市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示范县、达标县已经通过验收。近几年,全省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推进适老化等无障碍环境建设,2016—2019年已实施老旧小区无障碍环境改造2149个,城市盲道、坡道、厕位、停车位、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二是全省16个地级市均开通了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和电视手语栏目、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57个,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进一步完善;三是各级政府服务大厅、银行、医院、图书馆等各类公共服务场所均设立了残疾人服务柜台,为残疾人参与升学考试提供盲人试卷、电子试卷等协助,无障碍服务进一步提升;四是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加快推进,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2.2实践经验

①加强立法,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坚持立法为民,按照地方规章立法程序,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通信管理局成立立法推进工作小组,部门联动,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前后修改30余稿,历经一年,于2019年12月27日,省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以省政府令第293号公布了《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2020年5月1日起实施,填补了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空白,为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处罚提供法律依据,推动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组织编制并于2020年10月,了《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指导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保证建设品质。②部门联动,形成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机制。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包括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等,还包括无形的制度、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公共意识等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涉及面广,主管部门多。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推进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系统推进;得益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经信厅、省民政厅、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卫健委(老龄办)、省通信管理局六部门联动落实的工作机制,在立法、技术指导、工作监督检查等方面形成合力,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无障碍建设组织格局,有效指导地方工作推进。③规划引领,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重点任务。注重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指导滁州市、广德市、金寨县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摸清家底,找准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近远期改造方案和重点任务。突出既有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工程配套无障碍设施源头管控,新建工程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建设重点突出,一是推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助力“适老化”改造。二是高位推进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三是推进医疗建筑无障碍建设分级全面覆盖。四是对城区具备改造条件的公厕全部实现无障碍改造。④试点示范,有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近年来,全省以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工作为契机,本着集约资源的原则,与文明城市等城市创建工作同创同建,在城镇老旧小区等城市更新过程中同步考虑,以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为试点,在学习中摸索适合安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工作模式和做法,不断以试点为典型,以点带面,扩大试点范围,巩固试点成效。“十三五”期间,探索形成了一些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招标、统一实施”和专家团队全过程参与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安徽经验。

2.3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短板

近年来,全省在坚持以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工作为契机,推动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同程度存在还存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①宣传和认知不深,体制机制不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较晚,受传统认知残疾人等群体数量少,以及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的限制,工作与宣传相分离,未形成合力。宣传力量薄弱,新闻报道较少,很少进入群众视野,群众对于无障碍环境的认知尚处于硬件设施方面。除了试点城市按照《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标准》,成立了高规格的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其余城市几乎没有建立无障碍环境高效的工作机制,部门协调性联动性有待加强。②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无障碍设计规范》,安徽省也印发实施了《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但是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和技术指导,各地市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在实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尤其是改造过程中,发现实施标准不一,导致工作推进难度大,进展慢。完善和细化地方标准,制定广泛适合管理者、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标准体系,是破解此项难题的根本。③建设的系统性、连贯性不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量大面广,是一项复杂性、协调性、系统性、连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在调研检查中发现,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大多停留在单个系统、单个工程、单个设施,对整体环境的贯通性、连续性、衔接性考虑不足,未能较好构建体系完备、功能全面的无障碍环境,造成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实现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无缝对接,不能实现残疾人等人群自主自由参与社会活动的根本目标。④养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无障碍环境三分建七分管,有效的管理,及时的养护是保障无障碍环境持续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着建、管分离的现象,管理不到位,养护不及时,导致破损的设施得不到及时维护、无障碍设施被挤占、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的共性问题。例如有的盲道成为停车场,有的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另为它用等。

3推动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策路径

3.1强化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工作机制

切实提高对无障碍环境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组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制度保障,同时设立工作办公室,部门联动,统筹安排,常态化推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从城市向城镇覆盖,向乡村延伸,适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将其作为重要民生事业,加大投入,加强经验交流,与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智慧城市等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

3.2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重视系统规划,依据标准建设,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社会效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新格局,贯彻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导则》等标准体系建设和宣贯,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做好无障碍环境评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合理制定既有设施改造计划和新建设施源头管控,同时不断提升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服务水平,科学谋划建立项目库,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无障碍环境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水平。

3.3关注城市存量更新,补齐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

新时代,城市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弱项、补短板,积极运用城市体检,找准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城市增量转向城市发展存量更新改造,更加关注安徽省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重要内容,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切身利益,加快无障碍环境查缺补漏,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提升城市宜居度和居民幸福感,适应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需求。

3.4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无障碍环境建设花开为果、果落为实,关键是做好建后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和贯彻落实《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严禁侵占盲道、破坏无障碍设施、擅自改变用途,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发挥使用功能,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率。适应时代要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强化无障碍环境维护运营精细化管理,细化下沉责任,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建立无障碍环境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4结语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是重大民生工程。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安徽无障碍环境建设实际,谋划和落实好安徽省“十四五”乃至长远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构建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新格局,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性和现实紧迫性的重大任务,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安徽的重要举措,旨在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民生和社会建设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岳弘彬.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EB/OL]人民网,2020-08-21.

[2]邓昱.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4.

[3]王鸿生.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和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4):1-5.

[4]徐远.城市的本质———有机生命体[J].产城,2020(03):83.

[5]薛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6-07-29.

[6]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国英.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Z].2019:12-27.

作者:胡厚国 张高华 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