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实践教育探究

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实践教育探究

【内容摘要】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内容的增减,还是教育方法的改革以及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教育。文章探讨的创新教育立足于申报课题,根据对社区公园的实地调研,整理分析生态改造预选方案,学生研究团队重点研究社区公园内排水沟和水池。通过课题与创新教育结合的方式,学生针对社区公园水沟、水体生态改造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拓展了创新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新教育;社区公园;生态改造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设计市场逐步活跃,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建立环境设计专业。该专业包含的学科相当广泛,从广义上理解是涉及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从狭义上理解是关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营造。其具有艺术性、设计性、多元性,是一门注重实效的艺术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能力。创新实践教育是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工作,深化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其能够开发创新思维,以创新教育理念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加大创新实践教学,青岛大学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其中,美术学院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实际课题及实际设计项目,开展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城市社区公园生态改造设计是环境设计教研室团队于2015年申请的青岛市课题,在对该课题展开研究的同时,学院将其作为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的研究紧密结合当下社会需要解决的城市公园生态问题,教研团队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快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一、课题前期调研

城市社区公园不仅是市民休息、娱乐、锻炼的场所,还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微气候有一定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社区公园的研究很多,但是多偏重于传统功能或者空间处理,对其生态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在青岛市社会科学课题申报中,该课题以青岛市社区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生态功能展开调查研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在环境设计创新实践项目中,以调研考察绘图为主要内容,配以一定的分析。青岛城市社区公园数量较多,该课题选择青岛市北区水清沟公园。其建造时间较长,地理位置在青岛市老城区,周边居民较多,具有浓厚的青岛文化。它不如青岛市南区社区公园的文化韵味浓厚,也不像青岛崂山区社区公园那么现代化。水清沟公园坐落于青岛老四方工业区,是周围居民区的城市绿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设施变得老化、功能分区模糊,既不现代化也不生态环保。因此,课题选取此处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创新项目小组和教研团队首先对水清沟社区公园进行调研。通过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考察,发现社区公园承担了很多传统功能,如娱乐、休憩、交流等。在这个老工业区、旧居民区,它的存在对周边生活的人群很重要,老人在这里下棋,儿童在这里嬉戏,年轻人在这里谈心、锻炼,城市社区公园为人们创建了户外活动的场所。项目调研过程中,2016年水清沟公园铺装翻新,水池周边平台重新整理,环境更加干净。目前主要问题是其生态功能发挥不足,生态与环境美化结合较弱。

二、生态功能解决方案

近几年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生态建设,社区公园的生态建设虽小亦重。通过调研考察发现,社区公园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植物之间的搭配较弱,层次关系不明显,生物栖息较少;靠近社区公园围墙边有一条水道,最初的用途是排水明沟,但因年久失修,不够美观;刚刚整修的水池驳岸处理僵硬等。社区公园存在的生态问题较多,需要一项项逐步解决。

(一)边界水沟处理

在水清沟公园西侧靠近城市道路处,有一条长长的下沉式排水沟。调研发现,此位置的排水沟平日排放入内的污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是裸露的混凝土池底,并不承担城市平日排水功能,初步断定此排水沟主要是解决城市大降雨时的排洪防涝问题。资料显示,青岛降水量年变化呈“单峰”型,以7月份降水量最多,1月份降水量最少。青岛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6月至8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8%;其次为秋季,以9月份降水量较多,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春季降水量较少,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青岛雨季(也称汛期)从6月下旬开始,历时80天,于9月上旬结束,雨季降水量计为414.7毫米,占全年平均总降水量的60.3%。据报道,2017年以来青岛市平均降水量56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2.2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172.6毫米。根据所查资料与调研发现,排水沟宽两三米,长二三十米,沟深1至2米(池底有坡度),此排水沟完全可以担负城市雨季排水功能。但是,其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池底池岸的构造是硬质混凝土,驳岸处理较为生硬,排水沟除了简单的排水作用,既没有起到生态降温作用,也不具备休闲、娱乐、观赏作用。两侧的植物绿廊树木密集,主要起到隔离城市噪音和美化作用。学生针对排水沟展开了探讨研究,发散思维,寻找排水沟生态改造方案。第一种方案:将排水沟封顶,预留通往排水沟的通水通道。封顶的绿化屋顶平台种植吸音植物,减少易产生积水的植物。绿化屋顶平台不仅可以加强隔离围墙外城市道路噪音,还能对整个公园的生态绿化起到一定作用,减轻城市废气污染,改善城市公园的微气候。第二种方案:建造生态池底。去除硬质的混凝土池底,采用透气的自然材料,形成可渗透的界面。池底采用生态池底做法可以在城市强降雨来临时,承担相对多的雨水,雨水向池底的地下滤水层逐步渗透,同时起到一定储存作用。平日水量较少时,生态池底表层选用可观赏材料处理,例如选用卵石能够起到美化作用,为人们创建可以欣赏的生态景观。第三种方案:改善水沟驳岸处理。硬质混凝土池底和驳岸使得城市水体与地下水打断,许多滨水植物失去栖息、繁殖场所。目前的局部近水底是硬质混凝土,上升到一定标高才是绿地。团队建议将硬质驳岸改善成参差不齐的自然石头驳岸,一方面可以增加生态效果,另一方面使公园景观更加美观。另外,排水沟的边界可以改造成蜿蜒曲折的岸线,更加贴近自然,增加美观度,同时增加池底池壁的生态界面,增加过滤面积,净化水质。

(二)水体

在水清沟公园中心区有一处水塘,用900厘米高围栏围合,水池池壁用混凝土砌筑。这个水池不具备观赏性、亲近性、生态性、娱乐性,对其进行生态改造十分必要。水体对城市小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学生陆婉明等运用CFO软件模拟水体对居住区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发现水体有增湿和调节风速的作用,7.5%面积占有率的水体能很好地改善20平方米的区域内气候。水池的池壁和池底可以采用生态构造,逐步向外扩大,由深至浅采用透气材料形成逐层过滤界面,结合排水沟的做法,将水池与排水沟打通;排水沟的雨水可以补给水池,使得水池的水更加丰富多质,实现多种水生生物共生与繁殖;水中植物繁殖栖息能够净化水体,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水池在生态改造后,有助于水生植物的成长,丰富了水生生物种类,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创建了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同时对周边环境也具有局部降温、加湿作用。在创新思维实践中,学生不仅对生态改造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社区公园的其他功能也提出了很好的想法。水池目前的娱乐功能、亲水功能没有完全体现。方案改造提出可以将水池的池壁逐步向外扩大,深度变小,直到边界区控制在20厘米,并将围栏取消,增加水池的亲水性;围绕水池建设廊道,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近水面,增加娱乐观赏性。目前的廊道孤立地存在于公园,如果和水池接近,两者相互呼应,不仅能够增添公园的景区趣味,也能为人们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三)其他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在社区公园的生态改造中,不仅水池与排水沟需要改进,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可以进行生态改造之处。例如,植物层次的搭配;从生态教育角度出发,设计展廊、展示空间;在局部地区高差处,学生提出建造假山方案等。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针对生态修复设计提出各种预想方案。结语环境设计专业一方面具有工科的严谨性,另一方面强调艺术性。创新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将实际课题或实际项目有效地融入到学生的创新课题中,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探索。通过该课题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在接触真实的地形,并展开实地调研考察之后,能够更加快捷地找到当下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搜集资料,与教师交流的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思维更加活跃。虽然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些比较理想化,但他们的思维更广、眼界更高。相对于假想题目,实际课题让学生有了更多直观的感受,获取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加积极地运用设计思维去解决问题。创新教育不一定是一种发明或者一项科技,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使其能够用质疑的眼光探索专业领域,吸收多种专业意见,进而通过自己的判断寻找解决方案,探索世界。创新教育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结合申请课题开展调研探讨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更具针对性,开拓思维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微露,黄韵,刘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装饰,2011(2).

[2]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

[3]陈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1(1).

[4]史琼.城市建成区内既有河道生态改造设计与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

[5]蒋良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艺术评鉴,2017(14).

[6]王超,张梓钰.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6(8).

作者:卢晶 李小虎 单位:青岛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