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教学模式设计探索

互联网教学模式设计探索

摘要:教育发展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网络化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教学资源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打破各大院校之间的界限,促进跨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东西部之间,高校之间、城乡之间教学软实力的固有差异,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为此,本文从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学在线考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模型设计。

关键词:网络教学;共建共享;在线考试

引言

现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在我国也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应用已涵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育教学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发生了变革,依托互联网,让网络技术融入到传统教育体系中,实现教育的广传播、快应用、高效性。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线教学更是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1]。现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教学已被大多数学生熟悉和接受,在线授课、远程教学已得到很好的展现和实施。但在线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待整合,缺乏跨校园、跨区域的资源共建与共享。名师受限于课堂,资源仅传于校内,高校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一线教学资源缺少跨区域流通,最终形成高校围墙内的“信息孤岛”。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相关文件指出,高校之间应当积极增加交流与互动,跨院系、跨高校成立高校联盟,积极倡导市区之间的高校基于“互联网+”创建资源共建与共享平台,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开放、共享、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空间,以促进联盟内高校教育共创拓新,共同推进高校精品课程、教学软平台等建设,进一步减小教学软实力差距。

1优质资源建设

集百家之所长,创建优质资源百家齐放的场景,坚持开放为原则,以互助互利为目标,积极倡导区内外高校共同创建一批优质精品课程,服务于广大师生群体,鼓励学生走出去,高校联盟深度融合,建立线上跨院校教学,打通数字化学分互认机制,真正实现线上化教学,跨院校学习。

1.1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提出并长期建设的教学实践互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具有高校专业特色的基础课程,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调查显示,高校内部纷纷成立学科专家组,参与课程建设与规划,创建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课程。由于校园内部的诸多限制,跨区域高校之间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与差异,必然导致部分学科课程的重叠与缺失,而且高校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对于直接整合现有高校内部的资源难度较大。所以建立统一标准的共享共建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整个平台建设体系中,精品课程的评选审核才是最关键的,评审指标的确立、评审团专家组成员构成、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性,以及评审过程的便捷有效性都将受到严厉的质疑,同时在精品课程评审过程中的审阅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构建现代化、智能化的现代教学体系来说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3]。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套精品课程在线申报、评审的在线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跨地区、跨院校、跨学科、线上申报,在线评审,极大的拓展了课程申报范围,从校园内部到全国高校,从语言文学到计算机科学,不仅可以邀请高校知名学者、专家作为线上评委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进行线上投票,整个参评过程完全线上化、透明化、全国化,真正做到公开公正,一站式的在线参评推动了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发展的进程,加快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管理标准化,不仅有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而且也极大的鼓舞了青年教师的斗志,在评选中提升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成绩,最终目的就是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1.2学分互认

以跨区域高校联盟共建共享平台为基础,以优质精品课程为核心,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在完成本专业学位课程的同时积极选修其他高校课程。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集各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跨院校间的学分互认体系,弥补了高校间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以精品课程为依托,发展各大高校的优质课程,基于学分互认体系,大力发展学生跨院校、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同时促进精品课程的竞相优质发展,实现优质教学的百花齐放景象[4][5]。从精品课程的参评,到学生跨院校选课学习,到最终的学分认定,一方面需要院校间的协同合作,构建一套学分互认体系,同时也需要进行教学行为线上化,构建集成化的系统平台为学分互认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整个平台基础概览如图1所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高效、开放的学习环境,学分互认体系为学生学而有效保证学分毕业提供保障。学生跨专业、跨高校选修学习,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习更多的专业特色技能,这是学生的诉求也是学校的期望,一套完善的共享平台和学分互认体系是必要前提,依托共享平台,提供课程学习、课程考试、课程结业,最终实现跨高校的学分有效认证[6]。

2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是网络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在线考试是对传统考试的提炼与升级,其目的是让传统考试变得高效、便捷而且更有意义。

2.1在线考试优势

在线考试是对传统纸质化考试的补充,一方面节省了笔、纸资源消耗,另一方面让考试变得灵活便捷,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客观题自动阅卷,大大降低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负担,在线化的题库,个性化的试题组合,让考试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在线考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考试环境,降低了传统考试的严肃与压抑,增添了趣味,缓解了紧张。标准化的自动在线阅卷,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误差及个人情感造成的不公正。一场考试,多套试卷,同一道题不同的题目选项,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避免传统考试的作弊现象,在线考试提高了考试效率,降低了考试成本,符合了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设想与认知。

2.2在线考试流程

在线考试按照传统纸质化考试过程分别设立了题库创建,支持批量导入,在线编辑预览、生成在线试卷、考试信息、考生报名、考试开始、随机座位、抽取考题、考试结束、自动阅卷、公布查询等一连串的动作,基本涵盖了纸质化考试的各个环节[7]。学生、老师不同的角色按照时间顺序有不同的操作事件,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线考试、考试成绩随考随出,对考试成绩在线归档、整理并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借助网络技术对试卷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包括优秀率、错题率、单题最长答题时间、平均答题时间、知识点错误率、学生累计成绩波动、班级成绩对比,历届学生成绩对比等,最终生成一份考试试卷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试卷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计划调整。

3结语

网络教学在线化是传统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集中体现,利用互联网开放、平等、便捷等特点,将高校内学分制扩展到高校间学分互认,依托精品课程共享与共建,促进高校间学术知识的融合与交流,将传统纸质化考试拓新为个性化在线考试,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师教学负担,而且还降低了考试成本。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持的高校联盟共建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校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学分互认体系确保了高校间学分流通,在线考试作为检测学习的有效方式,确保了在线学习的有效性、可靠性,有效缓解了不同区域间教学资源不均,同时极大的促进了跨校园学术交流与拓新。

参考文献

[1]张继明.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审视与现代化治理路径——基于20余年来改革历程与治理模式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4):115-124.

[2]龚志武.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01):53-56.

[3]李亚妮,张欣,陈琳,张亚娟.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6):143+142.

[4]何钢,刘海明.终身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46-50.

[5]刘卫,尹安春,李文涛,周丹,张俊.护理专业学生在线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8):590-593.

[6]吴昊.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在线考试系统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04):268.

[7]张杨.论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通信,2020(05):124-125+131.

作者:周伟 付金灵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