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电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与实现

机电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与实现

摘要:阐述机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实训教学基地,借助思维导图、简化知识理解难度,开展项目教学、锻炼学生思维逻辑。

关键词:课程教学,机电工程,思维导图。

0引言

为了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主要面向我国当前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实现对文化知识进一步学习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作为日后立足社会的生存技能。为我国青少年学生群体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我国当前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进而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在此背景下,想要切实提升中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质效,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其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

1机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教学与实际需求。相对于普通的高级中学,中职院校既是对学生基础文化课程的教育,同时又肩负着职业技术教育,其不仅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作为立足社会的根本,同时更是为社会发展输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应试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几十年的核心理念,在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固结,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社会环境,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中职机电类课程本身属于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训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较为滞后,再加之部分机电专业实训设备价格昂贵,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实训基地建设,进而导致学生的实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将主要教学重心与学习重心都集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将通过专业技能知识考试,拿到相应的书面从业证明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该种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机电类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同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技术性人才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契合度,影响其就业适应能力,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

2机电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基于育人理念,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中职学校应当提高对综合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视,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合理制定育人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储备高品质人才。因此,在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落实机电类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提升学生对机电类专业课程的认知,吸引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当中,让学生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更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与社会品质,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例如,教师在开展机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当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设置综合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其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开展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对于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人文知识、技能应用知识以及专业岗位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等。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实训教学有效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互相转化的职业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当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机电类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其技术钻研能力,在满足当前岗位需求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同时为机电类专业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储备创新型人才。借助校企合作,构建实训教学基地。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进步,行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亦在不断提高。实训教学作为机电类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保障其实训教学质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部分机电实训教学设备自身价值较高,再加之其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学校的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实训教学需求,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借助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实训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企业与当前机电前沿理论、技术接轨,能够更加明确当前社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发展去求,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升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通过校企之间的通力合作,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专业技术性人才缺口,同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更加真实的机电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对现有的机电类专业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能够有效提升其专业教学质效。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并不意味着能够代替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方面,仍然应当加强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企业参与教育投资,打造完善的新型实训基地。不断丰富实训室的设备类型,为学生构建给为全面的实训平台。同时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内部的优秀的一线技术人员、专家等参与到学校的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进而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实现对机电类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其专业学习质效。借助思维导图,简化知识理解难度。中职学生其文化课程学习主要停留在初中阶段,其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再加之受其身心成长特点的影响,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与学习意识相对较差。而机电类专业课程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对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中职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教学知识内容,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帮助学生简化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能够熟练的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梳理创作思路,在提升专业教学质效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高效的专业课程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其对专业知识的有效学习。例如,以《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为例。教师首先借助思维导图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为学生创设拓展主题《灯闪烁程序》,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开展讨论,并将完成拓展主题的思维框架以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结合该组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讲解灯闪烁程序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在互相分享过程中,来判断其思维导图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其思维导图进行梳理,重点将其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对学生所遗漏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效。开展项目教学,锻炼学生思维逻辑。教学方法是实现其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实现“教”与“学”的无缝衔接是提升教学质效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在进行机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贯彻现阶段我国所推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水平,结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对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不断革新与优化,为学生构建多元化教学活动形式,在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推理能力等综合化素质水平的培养。如当前比较常用的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汲取渠道,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汲取,开发学生对机电专业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3教学案例

以中职机电类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项目《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循环正反转控制的梯形图》。项目活动设计要求:电动机正方向转动3s,停顿2s,然后反方向转动3s,停顿2s。此套动作为一组,循环五组后自动停止。电动机运行中,可通过停止开关进行停止运行,热继电器动作也应该相应停止。任务1: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任务2:画出相应的梯形图。将学生分成相应的项目实践活动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完成上述项目任务。学生在开展项目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巡视,对遇到瓶颈的小组给予相应的提示引导。在学生完成项目活动之后,进入演示环节,让学生将该组所编写完成的程序进行调试,调试正常后由小组成员合作进行接线,并对其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通电测试,让学生一起对其成果进行展示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教师则根据其成果展示为学生进行提示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再次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调整。任务1: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根据项目活动的控制要求明确其编程要点,PLC的输入信号有:停止按钮SB1(XO00),起动按钮SB2(X001),热继电器按钮FR(XO02)。PLC的输出信号有:正转接触器KM1(Y001),反转接触器KM2(Y002)。定时器有:TO(正转3s),TI(停2s),T2(反转3s),T3(停2s)。任务2:画出对应的梯形图。根据项目活动的控制要求分析其原理:该控制项目主要是以时间作为控制顺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累积计时的方法,而对于其循环控制要求可以采用振荡电路来完成,而想要实现对其计数次数的控制,主要通过相应的计数器来实现,也可以采用定时器。另一方面,KM1得电的条件为触动SB2,KM1失电的条件为触动SB1,或热继电器动作,或TO延时到,或计数次数到;KM2得电的条件为T1延时到、KM2失电的条件为触动SB1,或热继电器动作,或T2延时到,或计数次数到。学生根据其他学生以及教师的指导意见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并通过最终的成果展示,验证其项目完成成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效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一起对其正确的编程方式进行讲解,并通过实践操作为学生演示效果,针对学生在项目实践活动中所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将学生所遗漏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例如,学生在输入地址分配的时候基本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输出地址分配思路较为混乱,进而导致对定时器、比较指令、步进指令等的应用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导致其无法顺利完成项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对其针对性引导,借助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编程。还有一部分小组对接线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无法准确分辨输入、输出实现正确接线,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再次对其中所涵盖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解决接线问题。通过教师针对性指导,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质效。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分组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博采众长,不断摸索高效的知识探索方式,提升其自主知识探索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而实现其对机电类专业课程的有效学习。

4结语

机电类专业课程作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之一,为了充分满足当前机电行业企业对专业高品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应当肩负起对社会发展输出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对现有的机电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不断的调整,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不断的革新与优化,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机电类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其实践能力与综合化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

作者:缪秋芳 单位: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