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蜜蜂行为学对建筑设计的启发分析

蜜蜂行为学对建筑设计的启发分析

一、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的思想误区

1、受经济形势的影响

目前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普通用房似乎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要求,但受一些冠以商业性质企业家的影响,使人们进入追求居住空间的评价误区,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虚假繁荣,在那些标志性建筑的身影和那些繁华都市的背后,自然免不了那些外表破落、杂草丛生的烂尾楼,而此时放眼美国实业家们,正在营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社区。国人的对于居住空间的追求目标和方式急需改变。

2、历史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文化和思想上来讲,中国有着几千年封建遗留思想,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根除,那种追求豪华、阔气,尊贵和彰显地位的思想仍然存在。但殊不知这种思想正严重的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会追求最合适的而去追求最耀眼的。这是一种严重的“摆谱行为”。

二、对于蜜蜂的探究

1、蜜蜂筑造蜂巢的过程

蜜蜂的筑巢工作完全由工蜂来承担,而且他们筑造蜂巢的材料完全取自于自身的分泌,它们首先吸饱花蜜,从第一只工蜂开始,他们之间以蜂链的形式打造自己的建造团队,工蜂体内的蜜汁经过吸收分解,变成了蜂蜡,再通过分泌腺,分泌出很薄的蜡片,这时它们才分开进行下一步筑巢工作。工蜂先把分泌出来的蜡片,送入嘴里嚼成小板,然后将这些蜡板传递给在箱板上等待造巢的工蜂。等待造巢的工蜂接过蜡板,将其涂在顶板上,作为蜂巢的基础。随后,其它工蜂都送来蜡板,将巢基逐步加高。经过精雕细作之后,第一个六边形的蜂房就建好了。基本样子有了,按照这种模式,它们有条不紊地施工,建成一个个六边形的、相互连在一起的蜂房,最后就形成了蜂巢,有了自己安稳的家。蜂后、蜂巢、工蜂的结局注定就是悄无声息的消亡。这是必然的,人类称其为宿命。

2、蜜蜂对于自然界的贡献

蜜蜂是我们最常见的自然界动物种类之一,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专业学者对蜜蜂有着执着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但它们让然能为人类不断地带来惊喜,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奇曾经专门测量过大量蜂巢的尺寸。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从理论上的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这个角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蜜蜂称得上是“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它们有着科学家和数学家合二为一的头脑,精准的计算蜂巢角度,就足以让科学家们为之汗颜,它们还是天生的设计师,它们对自己身体活动区域的了解完胜体系完整的人体工程学。不但如此,它们对自然有着很强烈的责任感,从蜜蜂繁殖到死亡的中期内,它们不会无端挑起任何违背自然界的事端,严格遵循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蜜蜂是天生的益虫,蜂巢的筑造取自于蜜蜂自身的分泌物,而且废弃的蜂巢还可以为人类所用,是珍贵的药材。它们对自然界的贡献和行为是无法想象的。

三、蜂巢筑造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1、建筑形式和空间的启发

蜂巢这样的筑造过程能够告诉我们什么?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看完它们的筑巢过程,让我们很多人陷入沉思,首先,蜜蜂筑造自己蜂房的附加材料取自于自身的分泌,这也说明了,它们在合理的和尽可能的利用自身的能量,不去干扰外界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我们现在没有哪一个设计师或者建筑师想到会利用头发或者指甲变废为宝去改变我们对它肮脏的印象。蜜蜂采集食物的过程,通过采集花粉,在采集花粉的过程中即起到了传播花粉的作用又采集了自己的食物,想想我们现在的建筑,有多少建筑能够在有利于自然环境的同时建造了有价值的建筑。我们知道,自然蜂巢根据巢穴空间可分为无限制、半限制、限制型三种:半限制型,在蜂族繁衍高峰时,并没有多余的空间,如果将这种形式引申到我们建筑中,就是一种半开放式的空间,闲暇时我们可以预留一部分空间,以备应对将要来临的流量高峰期,我们可以说这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可控性,但又不缺少空间的灵活性;对于无限制形式而言,这种形式可以实现空间的无限制扩展,但也有它的缺点,不利于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延伸到设计中,会有同样的结论,我们以建筑的单元体构成整体的过程为例,对于单个空间或单元体来讲,组合形式呈现出无限的灵活性,我们也可以把它想象为临时性住宅或建筑形式,它们可以灵活多变可以自由组合,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集中控制和调节它们的温湿度;第三种形式便是限制型,相当于一个给定的空间和容器内活动,自由度和灵活度都相对大大的降低了,但这种形式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容易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心控制系统,如果对于建筑而言,便是一种固定式的或者围合式的建筑或设计形式。

2、设计思想上的启发

“天才的设计师和数学家”尚如此周而复始的遵循着自然规律,它们没有摆谱的想法和攀比的心理,自然也就没有“豆腐渣工程”、人类和马蜂最终的目的都是居住。我们看到了马蜂的鬼斧神工之作,对那么精确的蜂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感慨。殊不知它背后却严格的遵守着和大自然签订的契约,顺应自然规律。抛开外表形态,在恰当的时间、适当的环境和密切的合作和配合下,这也许就是我们要得知的东西——在华丽和匪夷所思的现实形态的面前,是否最重要的是它们背后那些无形的定律。既然我们不是鸟儿,那么就没必要向往空中楼阁,既然我们不是鱼儿,那么我们也没必要入侵海底世界,我们是不是也要去营造属于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利用好人类的自身优势去设计呢?由此也导出了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我们不再拘于表面形态的探究和模仿,而是更多的去挖掘形态背后的自然规律和设计元素。

作者:张士宝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