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问题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的应用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中职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逻辑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实施背景、实施环节、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问题教学法

经济学基础是中职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它注重培养学生思辨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铺垫。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要求。问题教学法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增强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施背景

中职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自制力差。而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枯燥难学。在以“教材、教师教学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下,课堂讲授成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只重视课程内容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课程的兴趣也越来越缺乏,以至于有些学生都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没有意义。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实施环节

2.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设置是新课的引入。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得以保持,二是是引导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要注意实用、明确、民主、开放。例如,在讲到机会成本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假设一种情景:今天是星期六,早上醒来后,你的选择有打游戏、郊游和学习。你如何考虑来做出最优的选择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提问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此,设置具有生活气息、难易适度且贴近中职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2.2自主探索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索的信息和材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习供求关系对商品的价格影响时,向学生展示近十年的猪肉价格走势图和相关材料,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猪肉的价格。因为问题教学法注重的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而不是追求一个标准答案,习惯了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可能会不适应,不能将探索材料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和观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要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

2.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自行分成以4~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教师在课前一周把课堂拟解决的问题发给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资料、了解知识点,制订解答问题的方案,制作课件。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代表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参与到各组中及时收集信息,适时引导。例如,在学到垄断与定价理论时,布置作业举例说明什么是垄断企业及其特点有哪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垄断的含义及特点并制作课件举例介绍,要求每个小组的所举例子都不相同。这样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最后,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总结。

2.4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以致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时,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超市进行一次购物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来思考在购物时消费者的决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怎样购物才能获得效用最大化?将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减少面临选择时的诸多烦恼。这也体现了学习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

3教学效果

笔者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运用了问题教学法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能看出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经济事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经过多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锻炼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遇到问题时,可以仔细而有条理地运用所学到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等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总的来说,问题教学法可以被应用于经济学教学中并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4教学反思

4.1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实施环节可以看出,问题教学法是从问题着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带着有趣味性的问题去学习,调动他们探究奥秘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在不断生成的问题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4.2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本课程、本专业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还要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能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好课堂节奏,寓教于乐。因此,如何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到经济学基础的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从问题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教道.经济学基础[M].3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2]敖洁.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3(4):24-26.

[3]尚旭峰.问题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要求[J].文学教育,2010(2):41.

[4]欧阳勤.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经济师,2015(12):251-252.

作者:高明 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