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金融服务业范文

金融服务业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金融服务业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金融服务业

第1篇:金融服务业范文

【关键词】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

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创新为突破口,有利于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增加行业竞争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为员工提供高效的生产力工具。金融服务业数字化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信息,实现数字化业务服务、数字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产品提供以及风险控制。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对金融科技的数字化,是更高级的信息化运用。研究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措施,不仅能够为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也能为其他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一、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雄安新区从2019年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和高标准的建设必然对金融服务业转型提出了更高、更强烈的需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雄安金融科技中心的定位。但雄安新区现有金融基础较弱,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另一方面而言,雄安新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这也正好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试验与发展的空间。

(一)数字化转型环境建设不断优化。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保障。5G是雄安新区布局中的重要部署。2018年联通已完成130个5G站点部署,实现了核心区域覆盖。近年预估新区5G站点将到达200个。良好的通信环境为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另外,智慧雄安建设启动,在多个领域均提出了数字化建设要求,这对数字化转型而言是重要的机遇。从现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来看,银行、证券、保险、债券、基金、信托等各类市场资源都围绕建设数字化金融平台而定位。而未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迁入,对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雄安新区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也成为了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机遇,将助推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创新力度和速度。

(二)数字化转型范围不断扩大。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种类不断多样化,范围不断扩大。新区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已经落地。中国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参与新区的土地补偿,代理发放了新区首笔占地补偿款;作为国有四大行第一家在雄安挂牌经营的中国农业银行率先在新区推行人脸识别技术,率先推广聚合支付、民生缴费、线上刷脸、视频远程操控等数字化服务,新区110万居民中,持卡比例将超过80%,行政村与数字金融服务点比例达到1.28,居民在村内即可办理大部分金融服务业务,实现数据精准的数字化反馈。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市场监督、征信、税务的相关信息,实现金融服务业对客户立体画像,去精准的评估客户的需求,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化服务。

(三)数字化转型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雄安新区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运营,通过签发数字信用凭证,向相关企业支付工程款。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金融的交易与确权,以数字信用凭证将资金流、业务流信息全部上链留痕。利用数字化手段使算法替代人脑去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在节省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服务体验和支付效率,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及杠杆。在区块链技术数字化应用方面,中国工商银行依托自主研发的工银玺链,也为新区打造了搬迁资金区块链管理平台和雄安工程建设资管区块链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也为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一站式的融资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方式选择。2019年,雄安新区被指定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并被人民银行选定为首批DC/EP试点城市,这也对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构建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国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标杆。

二、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培养引进成本高,专业人才匮乏。截至2019年,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约2,266人,但大多数集中于基层服务岗位。数字化转型相关人才基础薄弱,尤其是转型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复合人才,数量、质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化转型进程。由于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发展起点较低,各类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难以吸引一流人才在雄安新区落户就业,人力资源成本比较高。2019年,雄安新区GDP为215亿元,仅占河北全省的0.6%,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人才吸引不利。当地金融服务业机构缺乏整套人才培养体系,雄安新区境内大多为乡镇或农村,现代化城市尚未建成,缺少高等科研院所,本地原生人才缺乏。

(二)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持欠缺,核心技术运用水平有待提升。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有限,难以对较有深度的金融数字化技术进行消化,与主营业务难以深度融合。虽然新区内不少的金融服务业机构加大了对数字化的资金投入,但是普遍面临技术短板,欠缺对金融科技手段的实际应用,大量服务场景还有待深度挖掘。目前来看,新区内的部分金融服务业机构,由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受众较小,一些金融服务数字化建设,例如数据库、区块链等,基础数据规模较小,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字化标准建设不完善、数字化应用整合困难,仅为满足监管和报表报送的要求。换言之,数字化转型仅仅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副产品”。产品数字化不等于数字化产品,雄安新区很多金融服务业机构只是把传统的产品放到线上销售,而不是重新定义并发现价值,形成数字化产品。

(三)转型与传统方式产生冲突,推进过程忽视创新。数字化转型与金融机构自身系统的兼容程度问题有待解决,产品业务的融合程度还有待挖掘。在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延续了几十年的风险管理方式,在数字化转型的情况下,可能会受较大冲击。另外,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流程和系统尚不健全完善,会产生大量与传统方式存在出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隐私保护、金融风险、法律合规等。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要求金融服务业去实体化,也并不和互联网金融所追求的目标相同,而是利用数字科技手段通过转型为传统金融服务业增添发展动力。新区在转型的推进过程中,忽视用户体验,单纯地使用数字化手段去刻板取代人的服务。目前,新区内金融机构并未能够很好地运用数字化手段去帮助促进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规范的数字化对传统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形成了拖累。

(四)创新意识落后,数字化转型面临外在挑战。各类金融创新由于缺乏监管,导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大量问题,于是一些政策陆续出台对此限制甚至禁止。对于新区的数字化转型,也可能会面临监管与创新有所冲突的问题。雄安新区的绿色金融风险控制已经根据以往的建设经验开始着手,但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金融风险敞口大,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的广泛存在,使得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新区的金融业务相对单一,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监管缺乏经验。金融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实体经济,雄安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现有产业结构落后,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5%,开发深度浅,一些企业面临关闭、搬迁或转型。存贷款数量少,需要外来资金注入。在资金水平有限的前提下,贷款企业却大多分布于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往往高污染高排放,为金融服务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带来了阻碍。

三、推进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措施

(一)注重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双向建设。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双向建设。人是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新区必须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在当下新区数字化转型面临人才需求与流失的共同压力下,更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为金融科技人才在新区发展谋求切实的职业出路,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奖励支持。吸引懂数字化技术、金融科技的人才投入到新区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之中;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现有人才培育,通过业内培训使数字化转型理念深入人心;选择一批优秀员工,接受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培训,这样更有利于新区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注重核心技术能力建设与数字化手段有效运用。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要注重核心技术的有效运用,因地制宜助力雄安新区建设。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有先进的科技能力做支撑。在技术层面上,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研发方向集中资源投入,依据自身禀赋和实际需求选择技术研发及应用模式。新区要努力整合金融数据信息,打破数据孤岛,建设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标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积极与其他科技企业协同展开生态共建,深挖区域优势、把握机遇、积极面对挑战,要深刻掌握数字化手段的内核与外延,深挖核心技术运用,瞄准金融服务业行业难题,用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三)兼顾多种业务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需要兼顾各方因素、实现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本身不会颠覆金融服务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应是从内到外全方位的转变,是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重塑,目的是帮助传统金融服务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应以业务应用、客户需求、行业难题为导向,逐步利用转型契机发挥数字化手段在降成本、提效率、革新服务模式中的效用,促使金融科技在业态内得到有效运用。要兼顾好转型与金融普惠及绿色金融的关系,以白洋淀生态保护与城乡建设为依托,将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有机结合,构建与新区绿色发展相适宜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利用金融科技以及数字化手段有效汇集各类绿色金融资源数据,帮助实现绿色金融长足发展。新区金融服务业应主动调整业务模式,推动主营业务与数字化转型更深层次融合,依靠传统平台、客户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良好发展;要积极与相关科技企业合作,打造技术生态系统。

(四)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雄安新区金融服务业要积极转变理念,注重文化建设与风险防控,提升数字化转型认可度。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重塑危机意识,必须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二是要转变经营方式、组织文化理念,对标数字化企业,打破不利于发展的条框束缚,回归市场客户需求,建立融合的创新文化。三是要重视风控建设,建设业务前、业务中、业务后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防控体系,定期跟踪获取信息,实现人工层面上的最后一道风险预警,金融数字化变革仍要遵循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在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行业提升的同时,也应重视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莉.浅析我国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21,2:96~98

第2篇:金融服务业范文

一、研究区概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港口、工业经济发达,金融辐射力强。截至2020年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030.4亿元。其中在金融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6003.8亿元,较比2009年增长9.3%;证券交易额及期货成交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发展态势良好。本文选取大连市下辖的七个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和普兰店区)、两个县级市(庄河市和瓦房店市)和一个县(长海县)为研究对象,全域面积12574平方公里,旨在更加全面地反映大连市金融服务业的客观情况。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基于高德地图开放平台,获取研究区内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种金融经营行业2021年7月的POI数据,经去重筛选和坐标纠偏,得到有效的金融机构数据3609个,建立大连市金融服务业POI数据库;道路数据来源于OpenStreetMap;其他统计数据来源于《2020年大连市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1.平均最近邻分析。根据每个点要素与其邻近要素之间的平均距离得出最近邻指数,最近邻指数>1代表要素集聚分布,最近邻指数=1代表要素随机分布,最近邻指数<1代表要素离散分布。2.核密度估计(KDE)。通过计算每个单元格内点要素的密度值来估计样本点周围的密度,并拟合出光滑平面。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为数据点个数,hn为带宽,即核密度函数的搜索半径,为核函数。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分析

基于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对金融机构POI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z,p值显示,大连市金融服务业集聚特征显著。总体来看,金融服务业呈“东北—西南”的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在大连市南部地区,中部及北部相对分散,这与大连市沿山脉自北向南入海分布的城市格局相符合(见图1)。根据核密度结果可以识别出:(1)大连市金融机构分布形成了明显的集聚区,按集聚状态分为三个等级:高值集聚区,主要为大连市中心城区即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和中山区,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连片分布;中值集聚区包括旅顺口区、金州区和瓦房店市,呈现多核集聚状态,所在区域内不止一个集聚中心;低值集聚区,包括长海县、普兰店区和庄河市,位于城市外围,金融机构分布相对分散,多分布在行政区附近,区域内只存在一个集聚中心。(2)金融服务业各集聚中心基本沿城市道路延伸集中分布,如高值集聚区内,金融机构东西走向沿主轴黄河路、中山路分布,南北走向沿主轴山东路、西南路分布,其他金融机构分散布局;同样中值和低值集聚中心沿城市服务功能强、金融环境优良的道路分布。这是由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决定的,金融中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大连市经济、人口的增长,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城市金融空间。

(二)影响因素

金融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在城市中心,表现出集聚特性,受地域空间的影响,与城市发展有关,因此本文针对大连市金融服务业布局现状,从经济规模、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和交通便捷程度四个方面,对金融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1.经济规模在经济体系中,产业经营者希望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助力,在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降低经营风险;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他们希望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对资产有效利用。因此,金融服务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分布更加集中。本文选取大连市各区县的GDP数据代表该地的经济规模。除沙河口、中山、甘井子区外,金融机构的数量与各区的GDP数值大致成正相关,这三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大型企业较少,经济产值低,不如企业集聚的金州区,但由于这三区位于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对于金融机构的需求却很大。2.人口密度金融服务业面向居民服务,其服务机构的数量由人口数来确定;根据人口密度进一步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合理布局,显然二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本文将大连市金融机构的位置数据与各区县的人口密度数据相叠加。由图2可知,人口密集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多,如位于市中心的金州区、甘井子区、沙河口区,中山区;北部的瓦房店市、普兰店区和庄河市占地面积较大,人口密度值低,因而对金融机构的需求量较小;此外长海县人口密度值虽然偏高,但城市等级低,发展水平不高,限制该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总体来看,人口的数量与密集程度可以影响金融服务业在城市中的布局。3.城市化水平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知识与人力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产业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作为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样影响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故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大连市各区的金融机构数量与相对应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显著值小于0.05,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指数为0.634,说明金融服务机构数量与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一般来说,金融服务中心都分布在较发达的城市,城市人口比例大,城市化水平高。4.交通便捷程度金融服务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与消费者近距离的交易,因此交通的便捷程度可作为影响金融服务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路网密度来分析大连市的交通状况,由图3可知,金融机构大致沿城市道路分布,沙河口区道路密度最高为3.61km/km2,集中了564个金融机构;普兰店区和庄河市的路网密度却不足0.8km/km2,机构数量也相对较少,这表明城市道路是导致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的因素之一,在探究道路与金融机构关系时,依据大连市的地域形态对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分别做400m和200m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共集中了2928个金融机构,占总数的85.89%,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融机构的分布对城市道路存在依赖。因此在研究区域内,交通便捷程度越高,金融服务业发展程度相对越高。综上所述,城市经济规模、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以及交通便捷程度是影响大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且与之存在正相关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服务业开始注重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空间集聚越来越明显。本文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模式,选取多个指标探讨大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从宏观角度展开研究,对今后大连市金融机构的优化布局有一定参考意义。此外,POI数据有较强的实时性,本文选取的POI数据只能反映当前时刻的特征,今后可以针对金融服务业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讨,进一步完善研究体系,优化城市金融空间。

参考文献:

[1]周麟,沈体雁.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04):409-419.

[2]刘辉,申玉铭,柳坤.中国城市群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3,68(02):186-198.

[3]任会明,叶明确.上海银行产业的网络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8,38(09):147-157.

[4]骆少华,刘扬,高思岩等.基于空间格网的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J].测绘通报,2020(S1):214-217.

[5]陈蔚珊,柳林,梁育填.基于POI数据的广州零售商业中心热点识别与业态集聚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16,35(04):703-716.

第3篇:金融服务业范文

究其原因,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高级安全架构师杨国梁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导致线上模式兴盛,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随之可能出现纰漏,这些往往都是一些风险的高发区;而疫情带来的预算和资源受限,再加上缺乏安全培训,导致疫情后的金融服务业安全问题更加凸显。

此前,新思发布《金融服务业的应用安全:误区与现实》报告,指出金融服务业的应用安全存在着七大认识误区。对此,杨国梁表示,调查显示有50%的金融服务公司由于不安全的软件而遭遇数据盗窃;76%的公司表示很难在上市前检测出金融软件系统中的安全漏洞。而金融机构即使体量再小,对黑客来讲也是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目标。他还提到,对于技术人员、开发人员、运维人员来讲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所见并不一定即所得,可能还有更多隐藏在所见内容之下。而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确保安全问题是金融机构本身的责任之一。为了运行安全的部署,金融机构的安全团队必须将安全的容器、安全打包好的可运行的内容部署到云端。此外,安全培训也是需要的。

杨国梁告诉记者,新思在报告中提到的金融服务业应用安全误区,国内金融业也同样面临,比如,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也局限于在最后阶段尽量少地侵入研发过程,尽量低门槛开展安全测试,但又都认可一定要“安全左移”,即在更早阶段就做相应的安全测试。

在杨国梁看来,此前的护网活动和红蓝对抗促进安全水准上升,有必要持续下去,在前期阶段就引入安全,有利于低成本、有效率地来推进这些安全活动。

第4篇:金融服务业范文

一、将数据存储在一处并非成功的关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加速向云端“大迁移”,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要将所有的工作负载都迁移至云端,因为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相同级别的控制和监督。金融机构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些数据应保留在本地,哪些应迁移上云,并提出相应的理由。否则,金融机构将面临“大迁移”变为“大孤岛”的风险。反过来也是如此。目前,仅有10%的银行机构的工作负载已迁移上云,这阻碍了金融行业客户体验的提升和整体业务的增长,而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正确的工作负载位于正确的环境中时,我们才会看到理想的结果。金融服务组织需要坚实的技术基础以更好地面向未来,这一基础的关键在于现代化的核心架构。这一架构需要从传统的架构中被“解放”出来,并基于实时速度、安全性和敏捷性的现代化大型主机进行彻底改造,要能够在不增加延迟的情况下处理数万亿次的数字交易,这使得企业级人工智能的任务变得至关重要。将本地创新与混合云方法相结合后,金融服务机构可实现比单独使用某一种公共云高出5倍的价值。

二、供应商多元化孕育安全创新

当下,认为单一供应商的方法简单且“易控制”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这种方法成本高昂、限制繁多且复杂,无法满足“数字原生代”客户的需求。事实上,IBM的一项调研发现,70%的金融服务组织认为,供应商锁定是阻碍企业业务提升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企业受制于某一个技术提供商的技术“孤岛”,它将无法发展壮大。如果企业无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就不得不受限于技术合作伙伴设定的范围。企业要获得敏捷性,其业务就必须建立在互操作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必须是多元化的。这种环境不应单独存在于本地或云端,而应该处在二者的交汇处。在那里,各种基础架构、技术和应用相融合,能够以安全的方式满足组织的竞争需求。

三、安全和隐私保护赢得信任

第5篇:金融服务业范文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和世界接轨,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随着金融深化的不断加剧,银行客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客户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他们掌握了更多的金融知识,因此对于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银行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了,客户现在对于金融服务业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融资的收益和成本上,他们也同样要求金融服务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节省时间并尊重他们,这样,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业要求的提升,银行就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才能拥有更多重视长久的客户,来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如今客户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大,客户在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就是说,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的时候有了更大的可选择空间,银行若想吸引客户,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

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建议

1立足市场及客户,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金融服务业之所以要进行创新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为此,金融服务业在进行创新的同时,应该立足于市场及客户,这样才可以最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金融服务业创新是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每一项金融品种的创新,都要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无可厚非的。客户是金融服务业得以生存的最根本保证,而客户的要求则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息息相关的,因此,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必须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创新,积极开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新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客户的需要。一旦推出的金融产品有市场、有客户、发展前景可观,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使之尽善尽美,成为吸引客户的“亮点”;反之则要尽快转型,发展其他的金融产品。只有这样,随着市场和客户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创新,才可以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并可以取得很好的发展。

2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银行这个最为普通的金融服务业中,柜台是对外服务的窗口,与客户的接触最为频繁,也是最为密切的,可以说在客户心目中,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如何完全是取决于柜面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为此,加强柜面人员的服务管理,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对员工的金融知识的教育。客户在选择某种金融产品时,很多时候,对这种金融产品是一无所知的,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就成为了客户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对象,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自身的金融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客户咨询的金融产品,或是想办理的某种业务,工作人员对客户的询问表现的一无所知的话,只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从而造成客户的流失,那么对于该银行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利用培训班、网络学习等形式,带动员工学习各种新业务、新知识的热情。使得员工可以熟练掌握金融产品的相关知识,对于客户的询问可以对答如流,并为客户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竞争实力。这才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最根本目的。其次,还要强化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银行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足够的金融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情的服务态度。要让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或是购买金融产品的同时,可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才是拥有忠实长久客户的最佳途径。为此,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使工作人员树立一种正确的工作观念,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员工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主动热情工作观。只有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认识,才能指导员工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金融服务业的创新。

3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创新。一套有效的金融服务机制,是增强金融服务水平的有力保障。因此,要进行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体制,则会成为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创新组织建构和制度依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实践水平的人才,则是当务之急。只有为金融服务业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人才,才可能适应目前经济迅速发展的各种要求。当今社会,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已经开始进入快节奏的氛围之中,客户要求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面对这种要求,金融服务体制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体制,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从而满足客户的各种新的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自身的客户满意度,从而顺利实现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

国内金融服务业创新面临的挑战

1银行的经营压力加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金融服务业中,促进了金融工具盒融资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市场的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金融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复杂化,使得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也加强了,由此就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

2模仿和借鉴的创新多,原创性的创新少。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形式主要是吸收、模仿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创新的速度很快,可以快速的为国内的金融服务融入新的元素,但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外国的经验之上,很多内容其实是不适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的,国内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应该建立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现状,这样才可以真正满足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由此,应该大力发展国内原创性的创新,对于外国相关经验的借鉴,应该适量,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