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课程的应用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课程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校2015级高职护理两个专科班学生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察组进行基于微课的交互式教学;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比较其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观察组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实施的评价。[结果]期末考核成绩观察组77.75分±9.19分,对照组66.25分±10.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P<0.01);观察组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关键词:健康评估;微课件;交互式教学;护理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评估是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课程的桥梁。其开设于护理专业课之前,以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且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联系,还涉及人文、心理、社会等学科知识,内容烦琐、抽象,知识体系性强。然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前没有接触过临床,对护理实践的认知欠缺,这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惑。手机作为学生的必备品,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青睐。为此,尝试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运用交互式教学结合微课件的教学方法,探索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在我校健康评估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移动化、个体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校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1509班和1510班两个班级学生为教学对象,1509班57人,1510班56人,共计113人,全部为女生,年龄17岁~20岁。

1.2方法

1.2.1分组。随机抽取1509班为对照组,1510班为观察组,两个班级学生在医学基础课程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老师授课,选择相同教材与复习指导习题集。1.2.2课程计划和学时。我校健康评估课程开设在第二学年,总计72学时,理论学时62学时,实训学时10学时。1.2.3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①微课件的制作。2004年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首先提出了“微学习”的概念,认为微学习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活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1]。随着智能手机、PDA、数字学习机的广泛使用,微学习形式已经出现在各大校园,由于微学习活动是围绕移动平台中的微课件进行的,因此,设计出符合微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微课件至关重要。将健康评估传统PPT课件进行细化,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由老师制作或者师生共同完成微课件制作。每一微课件仅包含一到两个知识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可以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几张图片、一段音视频或者一个精心设计的动画,每个微课件控制在5页左右。②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2]。临床常见症状的评估是健康评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以常见症状中黄疸的评估为例,课前教师依据课标和学情,将正常的胆红素代谢过程(包括来源、转运以及去路),通过流程图配以Flash小动画制作成微课件;将3种不同类型黄疸的特点,用图片配以简短文字,分别制作成3个微课件;将3例典型的黄疸病人的临床案例制作成微课件。通过这些微课件的制作,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把教学的重点、难点以精细、简短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了教师与教材的交互。与此同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黄染”为词条在百度搜索皮肤、黏膜发黄的图片,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选择3张图片制作成微课件,然后发给教师,由教师选择最具特点的图片形成教学微课件。学生通过微课件的制作,一方面熟悉了教学内容、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直观的印象,衍生出继续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增加了讨论和交流,实现了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教师将这5个微课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设置对实验班级学生开放,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学习、查阅。在黄疸评估授课中,教师运用上述图片、图文、流程图、案例这些微课件,从引入黄染图片→讲解正常的胆红素代谢→诱导小结3种黄疸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黄疸评估要点→学习反馈(典型案例解析)5个教学环节,将设疑激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习反馈融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1.2.4评价方法。①期末考核。本学期结束后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期末考核。期末成绩=技能操作成绩×30%+理论知识成绩×70%。期末成绩90分以上者为优秀。②教学实施评价。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观察组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的评价。调查表包括5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帮助、不确定、极少帮助、无帮助4个选项。共发放调查表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两组学生期末考核情况

2.2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3讨论

观察组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效果评价较好,在5个项目中,没有学生选择“无帮助”一项,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

3.1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3]。在网络科技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于手机、PAD等移动设备的兴趣浓厚,微课件,因其内容少、时间短、数据容量小,便于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选择在课前或课后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符合“微时代”年轻人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再者,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同一堂课,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通过微课件学生可以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温习已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发表留言,教师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解惑答疑,满足了学生个体化学习的需求。这样的学习模式,科学合理地调节了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预习、复习,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3.2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能够促进生生、师生互动,提升沟通能力

俗话说:“一句话能让人笑,一句话也能让人跳。”言语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羽翼。恰当的语言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护理学的本质是“人学”[4]。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有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5],可见,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具备沟通能力。而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的实施,无论是在以小组合作形式制作微课件过程中,还是在师生共同制作微课件过程中,或是微课件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交互的同时,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共识、反馈等活动,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面对护理人际互动关系,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打下了基础。

3.3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师信息化

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信息化教学,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6]。微课件设计中遵循“微”原则,微小的内容、微小的时间,微小的数据。微课件的学习目标是由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而确定的,内容则是根据学习目标而设定的,可以包含关键词、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能有效地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突出重点、难点,还可以扩展学习范围,最终使学生明白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交互式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中单向的交流方式而采用双向交流的方式。通过微课件,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既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科学合理地调节了教师、学生、学习内容、APP平台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处于一种和谐、有序、发展的环境中。在某一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4小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技术逐步渗透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认知科学规律,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有效学习时间普遍较短,通过微课件和交互式教学的开展,我们发现微课件的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拓展性、灵活性、生成性。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毛霞,陈健.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学习方法的初探[J].经济师,2003,21(8):8485.

[2]潘蔽.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00403.

[3]吴佩燕.加强沟通管理,促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校医,2015,29(4):288.

[4]杨婧,王晶波.护理工作中的沟通的技巧[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1):121.

[5]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作者:吴蓓 单位: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