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应用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应用

摘要:机械制造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技术性学科,这门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较为基础的学科,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便有针对性的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能力,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应用

引言

国家工程教育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们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的能力,而且要能够掌握机械实践中的各种技术能力。机械制造工艺理论与夹具工装设计实践是一名优秀工程师所必备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专业实践能力快速提升的前提。因此,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够符合现如今的人才需要。这也就成为了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改革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

1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环境逐渐得到了改善,特别是教学设备的更新使得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教学中存在着的矛盾和问题。

1.1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械制造专业由最初的手工作坊制造方式,逐渐发展成为现如今的机电集成一体化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的工程中,其内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动化工程技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经过调查发现,现如今大多数院校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内容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对于计算机辅助绘图、计算机设计,以及CIMS、CAD/CAM等,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机械制造技术的内容,教材中较少提及,或者是讲解的并不深入[1]。这种问题的产生就使得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中所需要的技术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很难与实际的行业工作需要完美衔接。

1.2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现如今大部分院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旧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虽然机械制造是一门比较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但是其课程的考察方式依旧是注重理论知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有利于学校组织教学活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节约教师的精力。但教育工作者们却忽略了这种教学方式只是突出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的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技能培养,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升。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现状,技术实操类的课程与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相互分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者互相脱节。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在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是分开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由本专业教师承担,技术基础课则由相关的基础课程教师承担,授课教师大多按照各自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彼此之间缺乏对于教学进度等内容的有效沟通,这也就导致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进度以及理论与操作的衔接出现了偏差,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2.1理念改革

在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要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坚持理论、实操、素质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并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低重心、重实践、精内容、宽适应”作为机械专业课程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课程教学体系[2]。

2.2思路改革

第一,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院校教师可以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活动指导,进而探索出机械制造专业基础教学方面的全新体系。第二,将教学工作中的机械专业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优化改革作为主要任务,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立体化、多元化。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效果。第三,将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工程项目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教学环节的加强,有效构建多元一体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以企业的发展建设为依托,建设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以及行业技术的培养。

3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1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关乎着教学改革的质量。现阶段,机械制造专业的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从理论知识的教学做起的。这部分教师基本上毕业之后就从事理论方面的教学工作,甚至教学经历可长达十余年,因此也就使得教师自身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根据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来看,机械制造相关教师应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以及合理规划学生课程安排的职业能力,以此来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并保证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社会并符合行业所需的人才标准。一般来说,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能力,是需要讲授者本身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或是长期从事技术相关工作才具备的能力,因此,院校要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在教师的选聘方面必须要做到适应如今的教学需要。对此,院校中的理论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从事一线职工相关工作进行顶岗锻炼,这一做法的目的不在于教师本身操作技能的高低,而是要教师对行业实践机技能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指导水平,从而能够对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恰当、不规范的操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分析,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对于有较高操作要求的教师选聘,则可以从优秀企业引进具有较多一线工作经验的高学历工人,或者是通过外聘的方式,邀请工作经验丰富且实际情况允许的退休工程师进行教师职务的兼任,对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指导[3]。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机械制造课程中缺乏的是实际的操作训练,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如果院校只是追求师资的高学历而忽略在职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只是有形无实,无法从根本上产生作用。

3.2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设置是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机械制造课程的理解以及实践的应用。课程设置的是否科学得当,对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得到丰富的同时,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课程规划设置能力,使优化改革后的机械制造课程可以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产生较高的价值,就需要相关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一般情况来说,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第一步,而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又是课程设置。因此,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选取怎样的案例或项目,通过这个案例或项目的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理论知识、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怎样让学生提高相关方面的技能操作以及职业能力,都是教师在课程内容涉及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内容。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通过科学规划后的课程,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具备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显著提升。除此之外,院校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改革方面,不应仅根据教师强调的内容进行课程的设定,而是应该让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由此可见,现如今多数非企业办学的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而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并不适合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优化改革[4]。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成功与否,与其教学活动的优化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打破传统观念下的教学模式,大力使用并推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CAD技术等现代化科技,以此使得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们有如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为了让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教师要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到机械制造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了解到行业具体的操作流程规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学与用的连接性。同时也可以邀请行业领域内优秀技术人员,以亲身经历给学生们讲解相关行业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日后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实训设备以及实训耗材方面需要较大的资金与技术上的投入,因此也就需要学校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以此保证教学改革能够顺利的进行。与此同时,院校在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时,需要更加注重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保证教师在职称评审、福利待遇方面公平竞争,切实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保证教学改革的效果[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专业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院校需要做好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并保证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推动教学改革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宪明,王云海.“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357(11):110-112.

[2]刘力夫.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机械设计,2018,35(S2):419-420.

[3]张飞,杨富营.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南方农机,2018,49(22):209.

[4]刘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8(07):218.

[5]韩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8,264(10):229.

作者:刘隆节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