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建筑文化及建筑空间的设计分析

传统建筑文化及建筑空间的设计分析

[摘要]我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在理念方面都比较新颖,且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观点。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传统建筑在手法方面体现的规律,并能将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相关理念等深刻地融合到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做到一种古今融合的效果,然后设计出一种既包含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当前时代精神的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基于此,针对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和阐述,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文化;空间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很多的西方建筑空间设计理念逐渐成为了当前国际建筑行业中的主流元素,为我国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传统建筑思想和文化在与西方建筑思想和文化的融合及冲突中渐渐地消退。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其所具有的空间设计理念充分地体现出很多道家学说和古典哲学等思想,并且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髓内容。因此,应将传统建筑文化思想融入到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中,从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文化特点的建筑行业。

1传统建筑文化取向

1.1“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是非常崇高的理念。“天”实际上是指大自然,“人”实际上就是孕育天地的主体,因此最高的境界就是能与天融合。此观念能充分体现人们对空间的“无限”追求,也能充分体现出人们对自身在追求“绝对大”过程中的理念[1]。在传统的古代建筑中,总能看到人在感慨自己渺小后所包含的“无限”憧憬。这就是传统建筑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人们将这种观念融入到实际的建筑中,体现出无限遐想和有限空间的有效融合。

1.2“有”与“无”的辩证理念

在我国传统的建筑空间中“有”与“无”的辩证理念是最有深意的观点。“有”实际上就是说建筑的实体,“无”实际上就是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的空间,建筑空间所具有的有用性应通过建筑实体充分体现出来[2]。实际上就是“无”通过“有”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建筑的空间是由实体进行有效围合的,能凸显其有限性,但在完全封闭的空间中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开放的空间内才能充分体现其空间所具有的无限性。

2儒家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先秦的“百家之首”是儒家,以孔子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儒家认为,“要尊重天道自然,要尊敬先祖长辈,要尊敬帝王和师长”“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这是礼的三个根本”。儒家所提倡的礼治是一种封建的政治伦理理念,对我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礼”表示人与神之间所产生的一种不平等的观念和思想。在古代人们认为,天是最崇高的,没有比天更高的事物,古代的人们对天所具有的神秘感产生一种敬畏感,从古代继承下来祭山川、祭土地、祭风雨、祭星辰、祭日、祭天等习俗[3]。此种情感都会体现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古代比较常见的宗祠是宗庙建筑的一种。

3传统建筑文化与风水学

3.1体现对称美

对称指物体或图形相对某个平面、直线、点来说在排列、形状及大小方面具有一种对应的关系。对称给世间万物增添了美的感受,并且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故宫的存在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古代非常伟大的创举[4]。故宫按照礼仪规定等以中心对称形式将建筑进行有序排开,这样的建筑造型和整体布局的处理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称美和整体美。

3.2体现和谐美

我国古代对美非常讲究,早在春秋末期,楚国的大夫伍举就对美进行了定义,认为“美好的事物,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由大到小,从远及近都没有害处的就是一种和谐的美”。从中能体现出美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和谐[5]。清代的帝陵都比较重视大自然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清代建筑物将横向延伸的山脉当成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促使每一位皇帝陵寝的后面都能呈现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进入皇帝陵区后可见一些散布的建筑,越接近地宫坐落的建筑物就越紧密,从南向北,由疏到密,整个陵区任何地方都能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3.3体现比拟美

传统风水中认为,在选址方面应选择雌雄交合之地,穴的选择应是阴阳交合之区。选择好风水宝地能体现一种生生不息的状态,古代人都比较相信“风水宝地”这一说。实际上从古至今人们只想追求一个生机勃勃的住宅建筑,我国古代建筑基本都是从南到北的风水居民院落,不管是三合院还是四合院,这些建筑都是中间平整虚空,前低后高,坐北朝南的布局。

4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4.1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统一性和独立性,传统与现代之间也不例外,同时通过传统建筑文化的体现让人产生一种怀旧的感觉,而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融合了很多的人性化元素,进而有效地实现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良好融合[6]。这两种风格的有效融合能促使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但这样设计出来的现代化建筑更具有亲和力,如此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和赞同。因此,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应加大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进而有效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有效融合,将传统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4.2以传统建筑为基础发展的现代建筑空间设计

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和传统建筑文化两者之间像一种母女之间的关系,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主要包括以下3点。(1)在适应精神文明等方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追求创新只有在设计中有新意才能充分体现时展的特色。但最关键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融入新意,因为创新脱离了传统是不现实的,通常情况下都不会被大众接受。(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审美观点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常情况下,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美学观念。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能促进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7]。(3)对设计方法和文化的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是通过一个漫长实践活动积累出来的,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

5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5.1传统建筑文化空间的“封闭性”应用

空间本身具有一定封闭性,并且在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大多选择封闭性的空间,追溯其根本原因是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其整体结构都是在一种封闭性的状态下建成的,将背脊朝外,通常都不对外开窗,将里面放到庭院中,充分体现了封闭性的特点。这种类型直接就能在空间上形成一种重叠的效果,有些建筑全封闭,如四合院周围的外墙;有些建筑是相隔但是不断的,如室内放置的屏风;有些建筑是曲折迂回,如院内的影壁或游廊;有些建筑是相连贯通的,如四合院本身的院落等。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应将封闭性应用在实际的设计中,让人有一种无限遐想的感觉。在景观和空间之间进行科学的组织,让住户拥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北京天坛在设计上通过主轴线的空间设计,让观赏者有无限的视野,充分感受到内心的静谧和天空的辽阔。

5.2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应该引进传统的“过渡空间”

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在过渡空间应用方面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因此,可将其应用于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中,有效地优化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有效界限,促使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能过渡自然,甚至达到一种分不清楚到底是室外还是室内的效果[8]。典型的现代化建筑空间设计典型案例——北京的印象小区,其过渡空间设计理念来源于德国非常著名的建筑大师奥托,在过渡空间当中设计一些具有多层次的建筑围合效果,针对这样的设计元素进行充分运用促使印象小区的业主都对此感到非常的温馨和舒服。将传统的建筑文化设计理念应用于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中是对建筑空间设计在理念上的创新和颠覆,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获得传承与保留,同时还能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促使东西方的建筑文化能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补充,促进世界建筑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距今年代虽然久远,但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传统古代建筑空间设计艺术和理念等在发展中被赋予了我国人民独特的价值观念、情感及较为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应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与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进行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独特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将其真正地融入和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造福更多的人。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学习和借鉴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化建筑空间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未来发展过程中非常正确的一条道路,在此过程中也对人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基于此,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良好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中国现代化的建筑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安达.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重构与重生——以扬州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26–27.

[2]陈健,张广平.杭州运河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研究——以杭丝联166为例[J].重庆建筑,2016,15(3):8–11.

[3]陈林,陈升彪,雷体洪.荆楚传统建筑文化在新中式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以宜昌市龙泉古文化街为例[J].华中建筑,2015,33(10):172–176.

[4]刘永乐.客家祖地文化园祭祀主轴建筑设计探讨——祭祀建筑的空间营造及客家传统建筑文化应用[J].福建建筑,2015(10):21–24.

[5]唐勇钢,李伟.城市主题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理念浅析——以纪念性建筑与传统建筑空间设计为载体[J].人民论坛,2015(8):88–89.

[6]朱向东,刘芳.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寺院空间形态分析——以宋、金时期晋东南佛寺建筑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15(1):43–45,55.

[7]李龙.传统符号与建筑外部空间处理——谈传统“庭院空间”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启示[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3–5,8.

[8]李龙,郭燕沫.传统符号与建筑外部空间处理——谈传统“庭院空间”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启示[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14(1):76–79.

[9]陈科臻,李沄璋.太平古建筑承重结构构造特征研究[J].建筑技术,2017,48(1):104–107.

作者:艾学明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