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及开展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及开展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及开展路径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建设已经越来越好,国家也加大了对高校的资金投入,目的就是培养诸多的优秀人才。但是,高校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会导致高校学生削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继而降低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信心。现在,高校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逐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虽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高校认清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采取措施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可以把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到位。

关键词:高校;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开展路径;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高校越来越重视实用主义,学生也变得急功近利,都想通过在高校的学习尽快赚取钱财,这是一种不利于社会进步的现象。而且现在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文科没有什么作用,从而忽视了文科的思想文化建设。大多数学校不在意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只看重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想通过就业率来显示高校自身的培养能力如何优秀,这其实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高校学生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可以建设自身的道德品质,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高校也要认识到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风气,还有利于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成为世界强国。

一、高校应该教授的价值取向

为了保证教育的顺利开展,看到传统文化普及的效果,高校领导必须具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而且领导的办学思想正确,才能保证路线不会走偏,按照这个制定好的目标进行工作安排。这样的话,繁杂的工作会被划分得井井有条,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当然,校领导之间也要好好讨论,如何更好地确立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价值取向,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1.不要急于求成。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就是贯穿始终的精粹,它连接着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它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变迁。其实,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古典文化,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以思想品德作为判别标准,崇尚的是修身养性。其中,《论语》是很好的代表著作,“民无信不立”就很好地诠释了诚信的重要性。《孟子》也曾提到过“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这些文化著作,在教授中华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传达了一些好的精神品质,陶冶了情操。而要使高校学生的内在品质得到全面升华,则需要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要老师经常进行讲授,在这样长时间的文化熏陶下,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层面。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初始,并不能立即看到效果,需要老师逐渐的进行教学,知识也才能真正渗透进学生心里。学校不能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传统文化课程,这样做很不合理,这是课程特色所决定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校可以好好利用传统文化故事,在故事中讲授知识,学生对此也易于接受。老师也可以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自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2.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在许多人心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背,高校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就是一种文明的退步,所以许多人觉得没有必要去专门学习传统文化,只需要听老一辈人述说学习就可以了,不用专门花费时间去学习。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我们要明确,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历史毒瘤,而是一些值得发扬和继承的精粹。中华文化之所以从文明古国延续至今,就是因为文化在不同的时期都在进行修正,都在不断扩充,所以时过境迁之后,中华文化依然具有勃勃生机,这也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同那些被淘汰的历史文化不同,中华文化一直与时俱进。吸收新颖优秀的文化,造就了底蕴丰厚的中华文化。孔子提倡的是仁礼,我们要具有一颗爱人之心,要学会礼待他人,这可以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其中有一些旧文化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就是不可取的,人人都应该平等地接受教育,享受读书的乐趣,怎么能因为性别问题,就受到歧视,不允许女子去学习。所以,综合来看,中华文化中有很明显的时代特色,我们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抛弃那些文化糟粕。高校要具备信心,相信宣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充分肯定大学生的自主性,并开设相关的文化鉴赏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老师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以一个科学公正的态度面对其他的文化,老师不要刻意贬低它们,要相信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自主甄别,带着批判的角度去继承和学习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教育是独特的。近几年国学流行起来,这是国家为了文化传承而做的准备,不能让优秀文化出现断层,想把这些文化流传下去。传统文化与国学文化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能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如果不能明确划分界线,不能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发展。文科类专业倡导的是人文素质教育,所学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古今中外的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面貌。中华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涵盖比国学更广泛,国学只用学习中国固有的学术就行,与传统文化相比,少了一些知识。

二、高校开展传统文化的途径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传统文化也包括传统的社会文化。孔子认为,中华民族应该学习六艺,其目的在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但是,高校所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种类不多,课程体系也不完善,偏重于文学介绍方向。这样做,不仅无法起到宣传的作用,还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较少的传统文化课程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选择,他们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因此,高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文化体系,要从几个原则着手。(1)做个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学生有什么要求,按照要求设置课程,完成体系构建的基础。(2)高校要联合学院,不要把学院独立开来教授传统文化,整合师资力量,尽可能加强同其他高校的合作,目的就是要把传统文化普及到位。(3)课程覆盖面要广,不能局限在某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的全面性。可以开展一些书法和武术的课程,增加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去学习。(4)要把体系建设得更加合理,注意安排选修课和必修课,必修课是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选修课则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做到两者之间互有联系,又能相互补充,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丰富教学手段。第一步,不要局限于课堂教育,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把课内和课外充分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课程特色。例如,中华武术不能纯粹讲授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需要学生进行操练,才能充分感受武术的奥妙。这样也能更大化发挥出学习效果。第二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音频内容,从各个感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发言,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可以教授知识,不会因为所学知识沉闷,而影响了上课效率。第三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很多时间来进行沉淀,除了开设的课程之外,还要联系其他已有课程,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只通过几门课程,就想把传统文化灌输给学生。高校要注重文化的渗透,保证学生可以经常学习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会越来越丰富。

3.建设师资队伍。目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主要由文学老师来上课,虽然这些老师所学知识和传统文化挂钩,但是,毕竟不是专门学习传统文化的老师,所以教授学生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出现这样的情况,恰巧说明了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不能聘请更加专业性的老师来进行讲课,只能满足一些文化的宣传工作。这需要学校做出调整和改变,建立合适的教师选拔制度,并对这些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帮助这批教师成为专业化的讲授者。同时,高校要做到心中有底,培养优秀的老师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适当从社会上吸收人才,把他们纳入教师团队之中,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也要多开展活动,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在高校的学习就显得很重要。高校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门槛,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高校肩负重任,需要对学生高度负责。高校教师高用传统文化去熏陶当代大学生,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在大学生的心中树立爱国意识。大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保证传统文化持续不断的进步。

4.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并且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需要具备较好的道德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过硬,还应该多学习中华文化,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校也要多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知识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大学生要适应传统文化的教学体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意义

1.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涵盖了各个民族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也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只有各民族团结协作,才会使中国更加进步。高校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基地,应当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时候,也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为社会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应当自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可以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利用现代社会的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之中,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精神素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在高校的时候,是一个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与同学的沟通交流。高校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大宣传的力度,引导大学生建立自身的文化素养,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四、结束语

社会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不能忽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要对优秀的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这需要高校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高校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责任心,可以把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进行一个有效整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洪燕.论新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J/OL].四川戏剧,2019

[2]左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再思考[J].农家参谋,2019

作者:邸维鹏 王蕾 张荣兴 于钦明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