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夏季高温对老年人的急性健康效应

夏季高温对老年人的急性健康效应

本文作者:郑山、王敏珍、黎檀实、何史林、王式功、腾怀金、周忠玉、崔泳琳、尹岭 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高温热浪是体现全球气候变化突出的特征之一,目前研究表明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1,2]。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加剧,城市老年人口将成为未来高温热浪天气影响较大的高危人群。本文旨在进一步探明北京夏季高温天气与老年人群急诊入院的相关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急诊病历资料来源于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临床数据中心,包括北京市三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2009-2011年夏季65岁以上老年人群急诊病例资料;气象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气象局,包括2009-2011年北京市夏季逐日地面气象资料(日最高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压等);环境污染物数据来源于北京环保公众网,包括2009-2011年3种主要污染物PM10、SO2及NO2的日均浓度。

1.2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双向对称性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分别选择急诊入院发生前和后的1~3周时间(即入院前7、14及21天和入院后7、14及21天)作为对照期进行夏季日最高温度变化的比较。选择以周的倍数作为时间间隔,可以控制“星期几效应”。同时,考虑到日最高温度升高可能对老年人群急诊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暴露效应期),分别观察单滞后效应0~3天及累积滞后效应01~03天对老年急诊入院例数变化。滞后01天为当天及滞后1天的滑动平均值。统计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以每日急诊入院例数作为权重,应用SPSS17.0软件包得COX回归进行拟合,分析夏季日最高气温对老年急诊入院的影响。考虑到空气污染物对老年急诊入院的影响,将三种主要污染物PM10、SO2及NO2作为协变量同时引入回归模型。根据北京市四季气候划分,将每年6、7、8月定为夏季。

2结果

2.12009-2011年北京夏季老年急诊每日入院人数、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物浓度频率分布

2009-2011年夏季共收集老年急诊入院病例25,600例,占三年全部老年急诊人数的24.4%。平均每天入院92例,其中老年男性47例,老年女性45例。3年间北京市夏季最高温度平均31.4℃,最高达40.6℃。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年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03.2μg/m3,12.0μg/m3和41.5μg/m3。(见表1)。

2.22009-2011年北京市夏季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间Spearman相关分析

对气象要素与空气污染物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最高温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污染物(PM10和SO2)呈正相关关系(P<0.01);三种主要污染物(PM10,SO2和NO2)间互相呈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2)。

2.3北京市夏季最高温度对老年急诊入院影响的相关性及滞后效应

2009-2011年夏季周平均急诊入院老年人数与每周平均最高温度变化趋势见图1。老年急诊入院人数变化趋势与周平均最高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9年老年急诊入院人数对最高温度表现出较强的滞后效应。运用双向对称性1:6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在控制了当日相对湿度及三种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后,北京夏季日最高温度对老年急诊入院的OR值如表3所示。夏季日最高温度每升高1℃对老年急诊入院的OR值为1.074(95%CI:1.068-1.080)。从不同滞后天数的最高温度对老年急诊入院的影响来看,在单滞后效应中,以当天的高温效应最强,在滞后1-3天中,效应值(ORs)依次减小;在累积滞后效应中,OR值波动幅度不大,以当天与滞后1天(01天)累积效应较强1.081(95%CI:1.075-1.087)。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北京市夏季日最高温度对老年人群急诊入院存在影响,且以当日最高温度升高对老年急诊入院人数的增加影响最大,为7.4%(95%CI:6.8%-8.0%)。累积滞后效应以当天及滞后1天的滑动平均滞后最大。WeiHuang等[3]对2003年上海夏季高温热浪研究发现,在所有年龄段人群中,65岁老年人群最易受到高温热浪的影响,其死亡的相对危险比为1.13(95%CI:1.06-1.21);许遐祯等[4]对南京市高温热浪进行研究后也发现,在所有年龄人群中,0~5岁的婴幼儿及60~80岁的高龄人群为夏季高温的危险人群。这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始终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在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传导、辐射和蒸发等方式散失热量以维持体温平衡,此过程容易造成体液丢失,血液变得相对浓缩,粘稠度增加,血压偏低,全身小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血流从内脏转移到皮肤和肌肉,影响内脏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肾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神经活动、运动协调等。但对于老年人群,因其体温调节系统的退化,常常导致其对气候异常的适应能力相对减弱,从而罹患疾病风险相应增高。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5-8],高温热浪期间或热浪过后,与热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老年人群中较为突出,且在大于50岁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危害性将随之增加。

研究发现[9,10],高温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其中尤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为主。研究显示在欧洲12座城市中,当温度超过阈值1℃时,呼吸系统疾病的入院率增加4.5%,75岁以上人群中增加3.1%[11]。在美国,夏季高温天气导致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明显增加[12-14]。目前,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及老年人生命最主要的4类疾病,而除肿瘤以外的3类均与气象因素关系较密切。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对老年人群引起的危害不容忽视,该类人群应该成为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积极利用大众媒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群体对高温危害的意识,知晓应对高温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高温热浪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有效的预警系统是应对高温热浪的重要保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