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思考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思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快速传递,促进了会计工作、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强化了企业经营管理、经营决策能力。通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和会计核算与监督等会计基础工作影响的深刻分析,从五个方面论述信息化条件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影响和措施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进程

基于我国企业性质、组织类型多样化,企业规模、管理需求、人力资源的差异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高低不同及会计工作环境客观存在差别,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进程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进程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为主的会计基础工作。这类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模式简单,受到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较弱、对会计工作要求低等因素影响,会计核算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这类企业以民营小微企业、乡镇企业居多,会计工作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资料也以纸质形式存档保管。政府管理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这类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促使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资料。二是以电算化会计为主的会计基础工作。以电算化会计为主进行会计核算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地方国有企业、部分民营企业和记账机构。这类企业会计核算以计算机和会计软件为主要特征,利用计算机、会计软件、局域网和标准化操作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资料。这一方式下计算机账务处理程序模仿手工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从初始启用会计软件开始,先进行与手工建账类似的计算机财务初始设置工作,经历人机并行的试运行期,然后,计算机进入财务软件日常运行和数据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会计凭证、账簿、相关会计报告自动生成,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信息资料,会计信息质量更高。但会计业务未能与其他业务相融合。三是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基础工作。集团企业、上市公司等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大、技术力量强、人才储备多、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覆盖面广、管理模式复杂,所以对会计工作标准要求高,这类企业已实现信息化会计工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同业务信息系统深度融合,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处理会计信息,传统部门间信息数据各自孤立的现象被打破,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有效融合。这种情况下,会计工作环境与业务环境、内部管理相互交织,企业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让系统完成从业务数据到财务数据的转换工作,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且可从会计凭证追溯到业务过程。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1.对企业会计机构、岗位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影响

一是打破了传统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边界,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通过信息网络紧密交织在一起,ERP系统业务处理与财务管理模块系统紧密相连,会计核算已经渗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高度一体化。二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深度融合,业务信息和管理指令传递更加方便快捷,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三是会计岗位和职责按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进行设置。传统岗位面临合并或撤销,而信息系统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共享服务等岗位应需而生,岗位职责也面临较大调整。四是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更高,会计人员由过去单纯的财务核算人员转变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业务、懂管理、懂经营复合型会计人才。

2.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影响

传统会计工作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即采用既定的专门方法,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提供分析报告。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业务处理、会计核算流程将被从新设定,业务或事件发生部门直接将信息输入系统,发起会计核算,而会计工作重心将由会计核算转为管理会计,突出了会计在企业中的管理、规划和决策职能。同时,会计监督由传统的侧重会计行为的事后监督方式转变为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岗位的合理授权进行实时监控,并将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到会计数据来源、储存、访问,制度规则的嵌入都纳入到会计监督的范围。监督相关信息数据传输处理合法性、真实性;信息系统设计的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嵌入内控机制的合理性评价,真正实现对经济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会计监督,使会计监督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

3.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会计档案包括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和电子会计档案,电子会计档案已成为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储存了大量的电子会计档案,如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及与之相关的系统软件,都属于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涵盖内容增加,会计档案管理范围也相应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使得档案管理手段更加先进。

二、信息化条件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明确业务部门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职责,将会计核算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已从传统的会计部门内部拓展到前端经济业务部门和为后端管理决策准确财务报告分析的全过程,为此,企业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全方位的建设和改造,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设置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明确规定业务部门在完成业务后录入业务信息数据时限,收集业务凭证时限及按规定将业务凭证提交到财务部门的时限;业务部门应对其提供业务凭证的合法合规性、真实完整性、准确一致性负责。作为财务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会计工作不仅仅是算账、对账和报账,必须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重视财务信息管理,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实时控制。建立健全信息化会计工作制度,制定统一的业务操作指南,使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有法可靠,有据可依,避免相关风险和弊端的发生。

(二)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构建财务共享中心

对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由于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应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系统的集中。由企业或集团公司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要求企业对传统财务部门和岗位进行再造,对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及信息数据口径进行整合,制定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统一标准,进行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客观上杜绝人为干预因素,并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从制度层面和业务工作环境提供保障。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强化了财务服务功能,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工作效率和企业整体管理效益。

(三)扩展会计监督范围,更新会计监督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业务事件直接驱动会计凭证和会计记账工作,一键式生成会计报表,这就要求前端人员规范操作,准确录入数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共同负责审核业务的真实性。为此,会计监督起点应向前端业务部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环节延伸,加强对前端业务信息质量考核,监督财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及集成规则制定的准确性与合法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嵌入控制规则和审核规则,依托一体化信息平台,提高会计监督的穿透力,充分发挥会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职能。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拥有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操作计算机,专业能力突出的会计队伍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保障,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信息化下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管理服务职能,企业管理团队应重视会计队伍建设,重视引入高端财会人才。如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业务学习提供时间和经费;针对新制度、新政策、新技术方法的实施,企业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培训。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制定财务考核项目和完成标准。企业领导者应有一套贯穿始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和做法,努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突出、技术精湛、团结合作、埋头实干的优秀会计队伍,为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完善电子会计档案制度,强化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资料以纸质和电子形式存在,会计档案的保管也存在着纸面和电子会计档案。为强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建立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统一的索引体系,通过索引能够找到会计资料,通过索引信息系统可以访问到相关资料数据。另外,由于电子介质的易复制性和易更改性,或被侵入的电脑病毒感染,导致会计电子档案数据被篡改、丢失、甚至系统崩溃,因此对会计电子档案保管、保密和监控等管理难度更大,企业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并及时将相关档案移交专门机构归档和保管,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总之,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根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化广泛应用,实现了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可比性,也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准确性,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有着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财会[2013]20号[S].

[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通知》.财会[1996]19号[S].

[3]逄淑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提升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4).

[4]梁朝仪.信息化条件下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作者:陆涵燕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