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策略探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策略探析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一)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根基

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要确定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潜在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区域为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介入儿童的发展,必须找到适宜的契入点,而最近发展区就为教师的介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时空[1]。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指导要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根基。如在《配色游戏》活动设计中,教师已明确幼儿知道不同颜色的混合会发生变化,但是还不了解颜色搭配的变化规律这一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了提问支架“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来调动幼儿原有经验。根据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教师发现并确定了其潜在的发展水平为:了解固定颜色搭配与变化规律。围绕该活动目标,教师设计了两个程序支架。首先,通过让幼儿进行配色活动,记录不同颜色搭配起来的变化结果,为幼儿达到潜在发展水平打下了基础;其次,通过涂色活动帮助幼儿巩固颜色固定搭配的规律,从而达到潜在发展水平。教师在组织任何一个科学活动前,都需要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事实上,只有发生在该领域的教学活动才能够让教师的指导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以科学教育的内容为枢纽

科学教育内容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内容需要提供不同的指导。如关于认识事物特征类的内容,主要运用观察的方法,而对于探究科学事物的本质规律、发展变化类的内容,通常采用动手操作和实验的方法等等。因此,教师在确定指导策略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幼儿学习内容的特性,以实现指导的适切性。如大班的科学活动《我身边的河流》,旨在让幼儿了解河流的变化、特征,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主要为幼儿运用观察学习法搭建支架。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黄河长江,紧接着教师带幼儿去观察生活中的河流,引导幼儿观察河流附近的环境以及河流水面的样子等。这是以认识事物特征类的知识内容,主要为幼儿提供观察学习的指导。而在《科学小实验———热胀冷缩》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实验法来探究,以发现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现象。尽管观察法等方法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其在每一个科学活动中几乎都要用到的。但是其侧重点略有不同,既可以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作为起辅助作用的教学方法。

(三)以幼儿的实际表现为核心

按照教师设计指导策略的时间可将其分为预设与生成两种类型。通过预测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指导策略为“预设支架”。预设支架能够为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的引领,使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但在活动中,幼儿总会有一些让教师出乎意料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来采用不同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的“生成支架”。如在《光和影子是朋友》这一科学活动中,在教师预设的支架里,只是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影子?”,本以为幼儿会说在灯光下、阳光下。但是幼儿的回答是“晚上在停车库里”、“早上在院子里”、“中午睡觉时在床上”等。于是教师临时生成了“你家车库有什么”、“院子里面什么”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支架使幼儿的学习更加深入,帮助幼儿意识到影子的产生是在有光的地方,这为进一步探索学习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以幼儿的实际表现为核心即是教师处理生存与预设这对关系的症结所在。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科学探索情境的策略

1.创设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

凡是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都会集中注意力去探究学习。但是,不是每一种知识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而有趣,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有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区分生熟鸡蛋》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创设兔妈妈来做客,向小朋友求助如何区分生鸡蛋、熟鸡蛋的问题情境,这不仅将幼儿置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还引发了幼儿探究欲望,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此后,教师又借小松鼠想学习的口吻让幼儿将区分生鸡蛋、熟鸡蛋的办法用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强化了幼儿对区分生鸡蛋、熟鸡蛋方法的认知。整个过程中,幼儿乐此不疲,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这些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如果说创设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情境是吸引幼儿科学学习兴趣的添加剂,那么创设宽松、合作、愉快的科学学习情境就是保持幼儿继续学习兴趣的保鲜剂,二者缺一不可。当和一个快乐、温暖、回应迅速的成人合作,这成人给孩子口头的赞美,并且恰当地归功于与孩子的能力,则儿童的参与活动和挑战自己的意愿将会达到最高的成效[2]。相反教师批评和不适当的评价会造成幼儿心里紧张,情绪不安,幼儿会过多地关注学习的成果而非活动过程本身。因此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要真诚地接纳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去猜想去尝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材料、建议、鼓励以及非言语行为的安抚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要允许幼儿犯错,并耐心地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对于幼儿因探究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要容忍,可以帮助幼儿一起收拾整理。给予幼儿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对幼儿的科学学习有帮助,也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指导幼儿科学探索的策略

1.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幼儿在同一学习活动中所面临的挑战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他们之间既有共性的问题,同时又存在个性的问题,因此要在观察、反思后针对每个儿童提供差异性、动态性的指导策略。如在《磁铁有穿透性》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探索当磁铁放在纸片不同位置时回形针是否会被吸住,第一组小朋友几乎掌握了实验的要领,所以教师只是对学习任务进行稍作提醒。而当老师走到第二组小朋友面前时,发现大部分小组不知道如何操作,教师先通过语言进行指导,发现幼儿无法理解的情况,为幼儿提供了示范支架。

2.提供适时性的指导

适时性的指导策略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极为关键,既能帮助幼儿解决学习困惑,又能使幼儿进行持久得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需要,把握好指导幼儿得时机,积极得给予回应。当幼儿经过多方尝试、真的被困住的情况下,当幼儿对任务不感兴趣无法继续坚持的情况下,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等情况下教师才真正的介入幼儿的学习,以避免破坏幼儿学习的专注性。如在《蜗牛为什么拉红屎》案例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引导的时机,当孩子们为蜗牛拉的红色的东西是屎还是血争论不休时,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是屎而不是血呢?”。正是因为教师适时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引导幼儿探究“蜗牛拉的屎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一问题上,从而使得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3.逐渐撤离指导的策略

支架式教学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培养成一个自我规范的学习者,使幼儿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搭建支架、提供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最终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因此,教师将自身的指导逐渐撤离直至消失,使幼儿独自解决问题。教师及时得介入幼儿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师如何撤离指导也极为关键,事关幼儿是否能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在大班的科学活动《神奇的“小飞艇”》中,教师先是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一个个问题来让幼儿了解小飞艇的设计思路。但当幼儿弄清楚如何制作纸环之后,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干预,而是让幼儿独立完成粘贴吸管的任务。以支架式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新的视角探究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能够为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搭建一座桥梁,使教师更加明确自身的指导为幼儿自主探究学习所服务,发挥着辅助性作用。教师既要通过指导将幼儿至于探究的情境之中,又要通过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使其能够进行持续得探究,从而使幼儿在脱离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新的目标和任务,向更高的发展水平迈进,逐渐获得更多成就感。

参考文献:

[1]王海姗.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

[2]赵南.幼儿教师应如何理解和实施支架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0

作者:胡文雅 郭珏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