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多元化劳动教育模式实践

新时代多元化劳动教育模式实践

【摘要】新时代如何结合学生现状,使劳动教育与时俱进、丰富内涵,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感,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身处新时代,教师应结合校园实际,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道德水平,灵活运用新理论、新知识创新实践模式,使劳动课程的设计更加生活化、科学化,从而达到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目的。

【关键词】劳动教育多元化实践研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由此可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融合音乐、体育、美术等多学科以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并与校外实践基地、社区等活动场所取得点对点沟通,倡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公益劳动,以弥补家庭生活中对孩子劳动教育的缺失。同时学校注重改变家长思想观念,让劳动教育在家庭之中得到有效延伸,以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一、日常生活劳动课程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师应在实践中教学,学生应在实践中学习。换言之,教师要寓教于“做”,将纸上得来之物转化为现实,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做”的能力的目的。

(一)设立“小鬼当家”岗位责任制

班级的自我服务劳动是学生参与性最高的活动之一。这项劳动不仅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劳动需求,提高学生自律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转变劳动价值观念,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因此,各班根据学生特点及需求设置了当家岗位,如:环保小卫士、图书管理员、书包柜小管家、眼操小医生等,这些岗位学生或竞聘上岗,或同学推荐,人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家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竞争之中,学生不仅找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还增强了劳动意识。

(二)打造校园职场体验营

职场体验是学生进行劳动技术学习的新途径。学校大力丰富校内资源,打造“校园百强职场”。教室管理员、礼仪员、红色讲解员、校园小导游等岗位遍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甚至于每个教室、每张桌子、每把椅子都有具体的负责人。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打卡”,记录工作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爱好等,促使其萌生出做好人生规划的想法,触发对未来的畅想。

(三)争当万能家庭小管家

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不同年级家庭劳动的难度也不同。一、二年级主要为整理书包、擦桌子、摆碗筷、扫地、拖地、洗红领巾等简单且安全性高的劳动任务;三、四年级主要为叠衣服、刷鞋、钉纽扣等相对难度较高且具一定技巧的劳动任务;五、六年级主要为收纳、洗衣服、种植花草、炒菜等任务难度较高且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劳动任务。学生从擦桌子、扫地等常规且难度系数低的家庭劳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流汗、出力的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深耕“劳动+文化”融合路

学校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劳动+文化”融合教育,寓教于乐,让学生完成一次消防员、小医生、小红军等劳动实践任务。如:五年级学生到口腔医院,认真学习口腔知识,体验处理口腔牙齿问题,亲身体验医生的辛苦;组织全校学生参与“小红军劳动忙”活动,通过掰玉米、磨豆浆、种水稻等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辛,由衷感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了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在“小体验”中不仅学到了“大文化”,还掀起了一股崇尚劳动之风。

二、生产劳动课程

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种植春天”劳动课程,明确各年级劳动课程内容和劳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中进行劳动实践。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利用图画和文字做好记录,开展成果分享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种植活动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了勤劳俭朴的品德。一、二年级:体验无土栽培。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难度系数较低的无土栽培。学校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作为农业专家,向学生们详细介绍无土栽培的相关知识,了解适合无土栽培的农作物,如豆芽、绿萝、洋葱、大蒜等,并指导学生在教室、家里开展无土栽培活动,定期在“种植”区域拔草、间苗、浇水。三、四年级:体验花箱栽培。种植过程中,学生将一、二年级的种植经验应用到花箱种植中,体验无土栽培和花箱种植的不同之处,进一步体会劳动不易,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家长进课堂”活动同样邀请家长作为农业专家,教授学习种菜的技巧,指导学生在花箱中种植茄子、辣椒、花生、草莓等多种蔬菜水果,并定期在“种植”区域浇水、捉虫、施肥等。五、六年级:体验基地种植。学校开辟校园劳动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种植体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翻地、播种、插秧、浇水、捉虫、施肥等日常管理知识。

三、服务性劳动课程

服务性劳动最显著的特点是服务性,即需要学生做出相应的服务行动。通过服务性劳动,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提升实践工作技能,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校园服务引领成长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服务劳动资源,以校园保洁、绿化美化、图书整理、垃圾分类为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服务劳动,把“学校作为家,魅力靠大家”的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各班根据需求设置服务岗位,如分餐员、分汤员、桌面清洁员、图书管理员、早读领读员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学号顺序轮流进行志愿劳动服务。每天早读领读员都会像小老师一样,开电脑、找课件,组织同学们拿课本,指导学生们朗读课文。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由服务带来的自豪感,班级中的服务劳动渐渐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期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自觉地为他人服务。

(二)社会服务彰显担当

学校借助社区资源,组织开展走出去的公益活动,让劳动教育的空间拓展到社会责任和公益服务等更大的领域。设立护绿小当家、共享单车小管家、文明小交警、环保宣传员等岗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队为单位开展,如爱心义卖、爱老敬老、交通指挥等志愿劳动服务。每年寒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公园、街道、海边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活动,体验环卫工人的职业艰辛,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四、融合性劳动教育课程

(一)学好传统文化,增强劳动教育吸引力,让学生爱劳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内涵,学校借助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传统文化,为学生创设劳动机会。每到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学校就会鼓励学生进行节日美食大比拼、巧手做手工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有声有色的民俗文化。如:清明节,制作节气卡片、手工风筝;中秋节,做月饼,喜庆丰收年;端午节,和父母一起包粽子,用粽子传递浓浓的亲情,感受劳动文化的意蕴;春节,学习剪纸技艺,贴窗花、写春联,感受民间的劳动艺术。通过学习与劳动实践,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实施项目式劳动教育,提升劳动育人成效,让学生会劳动

借助学校项目式课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开设“职业体验”“一棵树的价值”“水世界”“行走长征”“四大生态系统”“最美中国”等12个项目式统整课程,将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和新兴产业等多方面知识进行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劳动的快乐。如三年级“一棵树的价值”活动: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到李村河边进行考察探究,发现植物奥秘;美术课引导学生设计爱绿护绿海报,并在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宣传;科学课开展水土流失实验,从实验模拟中看到树木的重要性;语文课学习撰写倡议书、诗歌等……在多学科的融合活动下,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进行合作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还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劳动的能力。实施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以来,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劳动能力和意识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未来,学校还会继续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化、人文化,巩固并完善现有教育模式,积极调整课程内容及实施途径,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劳动需求,努力培养既心灵手巧又志存高远的优秀劳动者。

作者:刘毓梅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岛宾川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