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下的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新时代下的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摘要】新的发展环境下,志愿服务事业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医学生参与社会医疗志愿服务,能够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为志愿服务工作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论文从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和意义出发,就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1引言

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需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提升社会公众的奉献意识。医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这也是青年志愿者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展开、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和意义

志愿服务指以帮助他人为动机,通过对自身时间、精力、知识、技术等的自愿无偿提供,为他人提供便利,同时,提高个人精神价值,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不单单是常规的献爱心活动,更多的是利用自身掌握的医疗专业知识,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志愿服务,如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常见疾病的医疗健康咨询、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等,对于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借助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实现医学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相互结合,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其次,医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对社会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充实和完善。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达到了87.2亿,居民平均就诊次数6.2次,而从供给情况分析,我国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体现得非常明显。医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医疗志愿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充实。最后,医学生志愿服务能够推动医学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医学院校本身在教育教学中就强调培养全面发展、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不过,很多毕业生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无法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校期间的志愿服务能够为医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使得医学生在接触社会公众、为他人排忧解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基于此,医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医疗志愿服务,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尝试融入社会中,对自身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展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

3新时代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策略

志愿服务精神是具备独立意识的志愿者自愿无偿投身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一种价值选择,其主旨体现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几个方面,属于特殊的精神形态,融合了道德情感、社会理想、责任意识和实践参与,能够赋予志愿者相应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也是人类向善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具有资源、无偿、公益、实践等特征。新时代,想要对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一是应该对志愿文化进行弘扬。志愿文化包含了向善向德的文化基因,通过对志愿文化的弘扬,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在激发医学生自觉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应该构建起友爱互助的校园环境,要求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自觉与其他同学建立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践行友善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二是应该对校园公益环境进行营造。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公益精神,基于志愿情感和利他意识,可以维护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能够体现出志愿者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念。从医学院校的角度,应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强化医学生对于公益价值认知的普遍性,由精神层面引导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应该积极推动校园公益事业的发展,如可以建立专门的校园公益组织,强化对校园公益活动的监督管理,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公益氛围。可以创办校园公益微平台,引导医学生在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公益意识。三是应该对优秀榜样进行树立。借助优秀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能够更好地营造出志愿服务氛围,激发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动力。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加强医学生自身道德的建设,保证志愿者示范的典型性和持续性,也应该引导大学生梳理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榜样形象,规范其个人行为,确保其在提高自身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能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3.2强化教育引导工作

一是应该对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对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进行明确,引导医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精神满足。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其志愿服务精神的多元素养进行培养和强化。二是应该对志愿服务精神教育模式进行更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将实践所具备的教育载体功能切实发挥出来,实现志愿服务实践的配套化和规范化,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我价值。三是应该对志愿服务精神教育课程进行完善,做好专项教材编著,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监督评价机制,对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把控,也可以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

3.3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一是应该完善保障体系,适当增加政府部门对于医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服务补贴,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培训和实施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强化校企交流,借助募捐等方式开展筹资活动。二是应该强化组织管理,以完善的服务平台作为支撑,加强志愿信息宣传工作,明确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前提,借助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做好对于相关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共享,同时,也需要对志愿者专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促进医学生志愿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三是应该构建激励机制,对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多维动机进行肯定,采取符合其价值倾向的激励方式做好引导工作,提供相应的阶段性激励,借助服务前期的期望激励、服务过程的成就激励和服务后期的强化激励,调动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4注重精神自我养成

医学生应该树立起服务公众、奉献社会的人生目标,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将利他价值取向内化于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推动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的融合,同时,也应该养成知行合一的良好习惯,将志愿服务作为践行价值观念的基本途径,使得实现志愿服务精神的知行合一能够成为自身道德建设的目标。

4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医学院校能够加强对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帮助其提高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促进其专业素质和志愿服务能力的提高,将医学生志愿服务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所具备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戴白燕.不忘为民服务初心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厦门市政集团向日葵志愿服务大队[J].大众标准化,2020(19):96-97.

【2】郭芳.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3】温海娜.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3):96-99.

【4】杨芳.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路径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0(02):85-86.

【5】李芹,郭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载体研究———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视角[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S1):45-47.

作者:周泽 李庆林 齐新玉 岳丽莹 姜力力 单位:承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