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综合性治理

医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综合性治理

摘要:随着肺炎事件的舆论持续发酵,网络谣言甚嚣尘上,不仅降低了官方权威信息的公众接纳度,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阻力,也影响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本文从医疗视角出发,对网络谣言的“传染性”进行梳理,并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网民、提高网民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四个层面提出治理策略,并充分发挥个体、各网络平台、媒体、政府等多方合作,共同抵制网络谣言,维护社会秩序,为网络谣言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谣言;病毒感染肺炎事件;医学视角;治理

一、引言

网络谣言层出不穷,数量庞大,截至2020年3月2日,仅新浪微博已统计谣言167例,且随着互联网普及,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1%[1],每个人都是网络谣言的潜在传播者,网络谣言的“传染性”不容忽视。

二、网络谣言的治理

网络谣言是指依托各类网络媒体,在民间广为流传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信息。从医学角度看,网络谣言就像是“病毒”“传染性”强,通过“大众交流——意见领袖——普通网民”传播,普通网民易感,可以通过控制传染源(防止网络谣言产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网民、提高网民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四个方面进行网络谣言的治理。[2]

(一)控制“传染源”——防止网络谣言的产生网络谣言的产生分为两种,一种是“脑补”产生,另一种是恶意制造。这里“脑补”产生的网络谣言是指在外界信息被人类感官接收并输入大脑的过程中,大脑无意识进行信息加工的结果,即造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制造网络谣言。“脑补”型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大脑会自动填充信息[3]、大脑记忆可以被虚构[4]、大脑记忆具有首因效应有关。对于这种脑补型网络谣言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预防:①鼓励网民正确认识“大脑自动填充信息”的特点,正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多角度看待网络谣言的产生,远离“大脑的诡计(脑补虚假信息)”;②媒体行业应该引入第三方监督和举报体系,确保报道内容客观公正,拒绝“标题党”,避免断章取义的拟题,误导受众,使其形成“错误的记忆”,为网络谣言的产生提供温床;③政府及主流媒体积极利用大脑记忆的首因效应,抢占信息先机,让广大网民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客观公正的信息,让虚假信息无机可乘。自媒体时代,伴随各网络平台的兴起,方便网民信息的同时也让一些恶意造谣者有机可乘。恶意造谣者动机难以捉摸,包括情绪发泄、博取关注、利益驱使、报复社会等。一旦这种恶意制造或传播虚假信息占据网络主导地位,网络秩序被打乱,官方权威消息的将滞后被网民接纳,政府的公信力也将受到影响,进而引起网络信息危机,若不及时加以遏制,网络信息危机将从线上转向线下,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对个体、经济、环境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二)切断传播途径“大众交流——意见领袖——普通网民”克罗斯认为网络谣言本身是不能传播的,有了人的参与,谣言才能传播。在网络信息冗杂的今天,每个人既可能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也是网络谣言潜在的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Lazarsfeld认为信息是通过“意见领袖”传向普通网民,即“大众交流——意见领袖——普通网民”。“意见领袖”在信息的传播中站在信息的顶部,掌握最新的资料,有强大的网民基础,既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也可以引导普通网民。在网络谣言兴起时,一方面,“意见领袖”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辟谣,成为网络谣言的终结者,切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意见领袖”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网民基础正确引导网民发起讨论,让网络谣言在讨论过程中不攻自破。如病毒感染肺炎初期,网民们对于病毒是否存在人传人的问题争论不休,“意见领袖”钟南山作为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利用自己掌握的最新资料,强大的网民基础,及时信息“肺炎确定人传人”通过主流媒体将信息传播给普通网民,让网络谣言终止在“大众交流”环节,成功将网络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三)保护“易感”网民事件发生突然、涉及范围广、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正常出行,人们只能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的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夸张的文字描述、图文并重的图片或动图、声情并茂的音乐、模糊的小视频等,内容丰富饱满,使人信服。加上新发现的传染病,许多疾病相关信息尚不清楚,官方信息滞后,而网民获取信息渠道有限,难以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假,导致许多网民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和传播者。为了保护网民不被网络谣言迷惑,阻止网络谣言进一步扩散,可以联合网络平台、媒体行业、政府等多方作用共同抵制网络谣言[5]。网络平台做好信息监管,帮助网民主动过滤虚假信息。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虽然使网民们信息更加便捷,但其数量巨大,规模大小不一,信息门槛低,监管制度难以跟上其发展速度,信息缺乏监控,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谣言更是有机可乘。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平台方也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与秩序,做好信息监管的工作,主动为网民们过滤虚假信息。首先,网络平台应该全面施行实名身份证注册,一人一账户,杜绝非实名手机号存在,建立诚信机制,提高信息门槛。其次,平台方应对虚假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删除虚假信息,并对一些恶意制造网络谣言的自媒体账号进行禁言或者封号处理。再者,网络平台可以搭建“辟谣便捷平台”,鼓励网民参与,共同抵制谣言。对于一些规模小、人力资源有限、缺乏信息监管能力的平台,可以通过鼓励网民积极举报虚假信息的散布者,或通过与主流媒体合作,让专业人士进行监管,杜绝网络谣言的产生与扩散[6]。主流媒体及时披露肺炎事件相关信息,消除信息模糊性,帮助网民识别网络谣言。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与波斯特曼在《谣言心理学》中提出,信息的模糊性是谣言产生的重要原因。信息的模糊性使网络谣言产生,信息公开透明则可消除模糊性,防止网络谣言产生与传播。主流媒体及时、准确的披露与病毒感染肺炎事件相关的网民们关注的信息,包括每日播报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动态,宣传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预防与治疗,面对疫情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等。同时,官方信息的要考虑其覆盖范围,减少信息的转述,确保网民们能够及时接收信息。一般可以通过权威网站公布、手机短信群发、消息推送服务、电视新闻广播等各种新媒体手段,将权威的内容、科学的观点及时传播给每一个网民,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消除模糊性,帮助网民识别虚假信息。政府积极设置社会议题,聚焦舆情热点,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网民被网络谣言迷惑。随着病毒感染事件舆论的发展,网上各种信息真假混杂,让网络谣言乘虚而入。伯纳德•科恩认为通过设置社会议题,政府/机构虽然不能控制网民们说什么,但是可以引导网民们讨论什么。政府/机构可以先通过主动设置社会议题,引导人们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关注解决方法而不是已经发生的问题,正确引导舆论发展方向,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网民或者媒体有隙可乘,恶意制造网络谣言。社会议题的设置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促进现有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让网络舆论成为网络谣言滋生的沃土。社会议题的扩散应该遵循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网民接收信息的规律,关注网民们的根本诉求,找准网民利益与价值的聚集点,抓住时机,主动设置社会议题,抢占引导先机。同时,政府联合主流媒体和各网络平台,做好网络宣传,有目的地传播和扩散社会议题,让其占领网络空间,最大限度占据网民们视觉空间,占领议题传播制高点,进而正向引导舆论发展,防止网络谣言乘虚而入迷惑网民[7]。

(四)提高网民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提高网民网络谣言的“免疫力”,也就是提高网民网络谣言的识别能力。个体理性甄别网络谣言可以广泛预防谣言的传播。由于个体认知水平能力的不同,对同一件事往往产生不同的理解,难以把控。不同于主观感受,用理性的方法来识别谣言可以促使公众甄别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是指依托各类网络媒体,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虚假信息。甄别网络谣言,也就是识别信息的真假,可以从信息的渠道、内容、传播者三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要关注信息的渠道:一般谣言的载体是QQ、微信、微博、论坛、朋友圈等非正式的渠道。其次,要关注信息的内容,一方面信息里提到的时间、地点、名字、单位、联系方式,均可以通过个人、主流媒体或政府机构求证,进而判断真假;另一方面,信息本身存在模糊性和合理性,如有人造谣“火神山医院选址错误,面临停工”,有关火神山医院选址的理由当时并没有公开存在一定模糊性,而当时谣言中阐述选址错误理由是医院临近知音湖,污水会排进湖里,这也确实存在一定合理性。再次,要关注谣言传播的人群,一般谣言的传播者主要是“草根百姓”,而非官方,这里的官方不仅仅是指政府机构,也包括有权威信息的社会媒体机构乃至个人。

三、小结

网络虽然虚拟,但网络谣言治理也并非无章可循,面对病毒感染肺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本文从医疗视角出发,提出网络谣言治理需要从源头做起,控制传染源,防止网络谣言产生;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网络谣言扩散;保护“易感”网民,防止网民被网络谣言迷惑;增强网民“免疫力”,提高网民对网络谣言的识别能力。同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合“意见领袖”,各网络平台、媒体等多方合作,共同承担社会责任,一起抵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共建和谐安定的社会。

参考文献:

[1]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丁颖,张焱.突发事件及网络谣言实证分析——网络谣言的学术甄别[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1-3+52.

[5]刘望.肺炎疫情中网络谣言的二元特征及其应对探究[J].新闻论坛,2020(02).

[6]殷俊.重视谣言研究的跨学科视角——评郭小安著《当代中国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J].新闻界,2016(11).

[7]李薇.疫情网络谣言的产生和应对——以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04).

作者:曹硕琳 谭杰 周倩 张新平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