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媒机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

传媒机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

本文作者:李军林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美国紧随其后。到目前为止,西方传媒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等,都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到正规的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亚洲传媒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已经普及了媒介素养教育。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媒介素养教育也比较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先进经验,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就成为可能。

政府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

西方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都有一个从民间呼吁到政府关注的过程,学校媒介教育的普及最终在政府的干预下,得以全面展开。正如美国学者德弗勒•鲍尔洛基奇所言:虽然媒介自成一个行业,但他们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之中,在有限的程度上,他们已经成为我们教育体制的一个部分。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之父约翰•庞金特也曾说过: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是一种草根运动,教师应成为宣传和推广媒介教育的主导力量,但官方的教育机构必须给予明确的支持。

英国政府在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进程中作用巨大。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就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1988年,英国教育部将媒介教育纳入正式教学体系中,并规定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要进行媒介教育。2003年,英国政府将原先掌管通信、广播的机关与电视委员会和传播标准委员会合并为通讯局,用以管理媒体,负责确保民众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使用上的权益。同年12月,英国国会通过《通讯法案》,明确通讯局所承担的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职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世纪末就通过了一项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法案,以抵制影视暴力的影响。各级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政策,来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媒体评级分类手册》,对媒体进行评级,以帮助广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体。加拿大政府制定教育法规,指定媒介素养成为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媒介素养教育中间组织签订协议,确认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纲要,组织实施。日本政府对媒介素养教育也高度重视,政府曾多次召开青少年媒介素养调查研究的会议,并于2006年将电视节目制作纳入课堂教学,大力推行一系列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一些地方政府还出资支持媒介单位建立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基地,承担本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澳大利亚政府一直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球化大潮中,尤其注重提升国民的跨文化媒介素养的水平,1994年,政府出台了《鉴于公民:公民课与公民素质教育》,明确指出了公民素养教育包括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并致力于提高公民跨文化媒介素养的知识和技能。我国台湾地区政府也在2002年10月,出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2003年5月,成立了“媒介素养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推动和评估媒介素养教育的规划和政策。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国家和地区政府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甚至是全体公民。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虽然已经起步,但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仅有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者和研究会等中间组织的努力远远不够,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不可或缺的。我国政府应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和谐、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结合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国政府在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主要承担三方面的责任:一是政策支持。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包括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和具体措施,确保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课程体系之中,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在各级各类大学广泛推行。日前教育部公布了8门公共艺术类限选课程,其中的《影视鉴赏》就与大学生媒介素养密切相关,可以认为是政府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二是资金支持。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无一例外对媒介素养教育予以资金支持,如日本政府出资支持电视台、电影公司等建立影视资料档案馆、影视制作与编辑学习室等,满足民众媒介素养教育的需要。我国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中间组织的培植力度,出资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新闻传媒机构承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从而避免政府孤掌难鸣局面的出现;三是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政策,一定要有具体的落实措施,这就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协调。政府应当组织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如高校、社会团体、家庭、媒体等,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落实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监督媒介素养教育政策的执行,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形的出现。另外,政府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果进行考评,并奖优罚劣。

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落实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具体由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组织实施。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基本上由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实施。如英国在1988年将媒介教育纳入正式教学体系中,并规定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要进行媒介教育。美国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时代特点,对每个阶段媒介素养课程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在加拿大,媒介素养课程不仅是必修课程,而且有一批优秀的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如《媒介素养资源指南》、《遭遇媒体》等优秀教材,供教师选择利用。政府还规定,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修到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不仅如此,在传媒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已经逐渐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语言、文学、艺术等不同学科,进一步凸现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广阔空间。如美国在自己的母语课程中,增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条款,马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标准指导原则明确指出:要用有效的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发展来自各种媒体形式的读写能力。电脑、电视、电影、录像和广播是现代世界中广泛运用的传播模式。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如何有效使用这些媒体为不同目的获得信息,并向他人交流这些信息。其他各州的英语语言艺术标准对于媒介素养的要求都有类似的规定。所有这些规定最终在美国母语课程中得到具体落实。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因此高校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力军。即使如此,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应当在高校中成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特别是传媒类专业发达的重点大学,让他们牵头组建全国性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而其他高校成为这一组织的成员单位,共同承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任。其次,要在各级各类高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这既可以是涵盖媒介素养教育基本内容的专门性课程,如《媒介素养教育概论》,也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如效仿美国,在中国母语《大学语文》课程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再次,要大力培养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并充分拓展媒介素养教育资源。优质师资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高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政策,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项目。确保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自身有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和媒体实践经历。同时,还应加大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高校可以自行组织开发,也可以与媒介机构,或者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中间机构联合开发教育资源。再次,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虚拟媒体环境,实现交互性学习。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学的“多媒化、个性化、合作化”,以及学习的“自主化”,无疑对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有一定帮助。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学的实习基地,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最后,要建立和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有较强的理论性,还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性。所以,仅凭一张试卷来决定考生媒介素养的成绩,显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应当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如以学校考评为主,社会考评和个人自评相结合的考评体系。

传媒机构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度参与

传媒机构不仅是媒介信息的制作播出机构,也应该是全民媒介素养的教育机构。在加拿大,成立了由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供应商和政府共同资助的“媒体意识网”,在世界上首次为媒介素养开辟了情报交易场所,推出了媒体素养教育网络职业培训项目。加拿大广播公司还出版了《在盒子里》的媒介素养教材,内含由六个媒体包组成的系列资源,为媒介素养教学提供了方便。媒介机构还制作了许多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影视节目在全国播放,并创办了“电视、我、儿童万岁”的有关媒体和生活方式的教育节目,借助传媒的力量,大力传播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在日本,各地报刊社广泛参与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报业协会成立专门部门致力于这项工作。一些报社向儿童敞开大门,让他们了解新闻的采访、编排、制作、传播过程,提高他们对媒体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信息采集和选择的能力。日本广播协会还为一些学校自己制作的校外活动节目提供播出平台。成立针对中小学生的广播电视俱乐部,让学生体验媒体的真实生态。在英国,BBS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影像资源,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如《怎样正确认识电视》、《广告里所隐藏的秘密》以及《比网络游戏更重要的》等,为该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添砖加瓦,摇旗呐喊。应当说明的是,传媒发达国家的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新闻传播自律道德规范严格,从而较好地保证了传媒机构正确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承担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导引任务。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大学来完成,但仍然需要媒介机构的深度参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全媒时代,媒介已经深深渗透到每一个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偏于理论,即使有实践,更多属于模拟性实验。而媒介则是真刀实枪地制作和传播信息。鉴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传媒机构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至少应该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营造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媒介环境。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新闻传播道德规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法律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生产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媒介氛围。从而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各级传媒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媒介的特点,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传媒教材,也可以建立媒介素养教育陈列室,或者是媒介素养教育基地,定期向大学生开放,使大学生在总体上了解媒介机构的运作。三是拓深与大学合作的力度和广度,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实战机会。大学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显然不及传媒机构。因此,各级媒介组织应当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实习基地和实战机会,如由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采访设备,由大学生自己采集、编辑新闻,然后在报纸期刊发表,在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以提升大学生媒介信息的制作能力。也可以由媒介机构邀请大学生作为业余新闻阅评员,对媒介信息的编排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监督,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批评能力,形成媒介机构、大学和大学生的三赢局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