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剪纸艺术中三角洲美术教育领域传承

剪纸艺术中三角洲美术教育领域传承

摘要: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当前社会传统剪纸艺术面临着外来剪纸艺术的侵蚀和内在文化转型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确保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从黄河三角洲剪纸艺术的起源入手,分析了它的艺术特点、表现形式和流传方式,并对其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剪纸艺术;黄河三角洲;美术教育;传承

剪纸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内涵和历史生活文化,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研究价值,其已然成为我国传统艺术中最为普及和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其他的民间艺术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由于地域的特点和历史因素,其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历史和经历,虽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是剪纸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关键。

一、生活的艺术

艺术风格的形成,往往与某个地域的自然环境、水文地质、风土人情和历史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邻地域的人文交流也是一个方面。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历史上都曾有众多从河北、山西移居到此的人,这些外来人同时也将其故乡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带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所以山西、河北的人文艺术风格也影响了黄河三角洲剪纸艺术的风格。黄河三角州同时也是东部沿海与我国北方的交通枢纽,鲁南、浙江和胶东半岛等地的客商进京和往来天津都必须从这里经过,所以,江浙地区和胶东地区的艺术风格也对黄河三角洲的剪纸艺术风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黄河三角洲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以耕种为主、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根源的社会,加上其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为民间剪纸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余,通过一张张剪纸描绘工作、生活,表现劳动人民独特的大众艺术。剪纸艺术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同时也是属于劳动人民的大众艺术,原因是纸张容易得到、艺术成本低廉、方便制作、受众面广因而在黄河三角洲受到普遍青睐。黄河三角洲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惠民志》当中有所记载。

二、艺术的风格

黄河三角洲剪纸艺术的流传渠道和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外地移民的迁入,他们将外地的剪纸技术和风格带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与当地的剪纸艺术融为一体持续继续发展流传,前文所说的大量的山西、河北移民的迁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其二是黄河三角洲本地的人民通过探访亲戚、探望友人或者赶集的形式流传下来;其三是祖辈、父母辈对子孙后代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特点在于有着明显的个体或者家族的风格特征。黄河三角洲的剪纸艺术经历了长期的生活经历和民俗活动的运用,其艺术内涵已经深入人心,艺术手法已广受青睐,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财富和审美标准,也形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黄河三角洲剪纸艺术通常以单色为主,偶尔也有套色、分色的形式。单色通常以白纸或红纸为主,红色主要用于制作装饰美化用的墙花、顶棚花、窗花、喜花;而白纸主要用于制作绣花。色彩方面主要以大红色较为常见,其中镂空的部分很少,色块较为明显,内容大多是体现人们所喜爱的事物。红色有热情喜庆的色彩,烘托了欢快火热的氛围,体现了人民乐观开朗的生活方式,虽然形式简单但却给人一种朴实、纯洁的情感。制作方法一般是用剪刀剪,也有用刀刻或者二者并用的,但大部分还是使用剪刀的。黄河三角洲剪纸艺术一般采用折叠对称和部分对称的方法剪刻,表现形式以写意为主,造型质朴,质朴中带有灵韵。

三、发展与策略

黄河三角洲的众多农村妇女曾经一度是剪纸艺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各地方也曾出现过不少的剪纸大师。大约在半个世纪以前,由于受到当时左派思想的影响,民俗的剪纸艺术曾经受到过冷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黄河三角州的民俗文化和剪纸艺术终于迎来的复苏和发展的春天,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使得剪纸艺术恢复了活力,不少人又重新开始学习剪纸,通过剪纸反映现代化的新生活。剪纸艺术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其重点在于前文说过的低廉易得的材料、简单易学的技术、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风格形式。在目前农村的剪纸艺术濒临失传的现状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剪纸教学在农村学校中的教学,让更多的人从小就培养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坚持。剪纸艺术正慢慢地被人们发现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并将剪纸艺术认作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同时通过剪纸艺人的不断坚持,剪纸艺术也在与时俱进,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科技需要与之相称的高情调的艺术协调,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剪纸艺术还将受到更多民众的青睐,为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转型与应用

中国的剪纸艺术经过了不同阶段的传承和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俗文化对社会的教化、维持和调节的能力,促进了中国艺术文化的不断传承和持续发展,其内在的观念、原则、内涵、情感和风格都是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带来的结果。虽然目前黄河三角洲的剪纸艺术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在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剪纸艺术也确实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文化冲击,对此我们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确保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一)文化转型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先进的文化和科技,这些给传统的剪纸艺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部分人对剪纸艺术存在着一些误解,对于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缺乏一定的科学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对剪纸艺术的保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投入的时间和资金都远远不够。同时不少的民间剪纸艺人对于剪纸艺术的认识也没有与时俱进,部分剪纸艺人只是单纯的把剪纸当作一种谋生的手艺活儿,甚至害怕被人抢走生意而拒绝传授,这导致了剪纸的技艺无法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展。目前我国还缺少一套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也还没有成立相关的专门的保护组织,这些都导致目前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遇到困难。

(二)应对措施

剪纸艺术作为黄河三角洲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如今的处境较为困难,我们应该坚持以传承、发展为根本的任务,采取“保护、发展、传承”的策略,对黄河三角洲剪纸艺术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从而强化对于黄河三角洲乃至全国的剪纸艺术的重视程度。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鼓励,不断完善相应的剪纸艺术文化保护、发展和传承的相关体系制度,通过政策的扶持来培养更多优秀的、对剪纸充满热情的剪纸艺人,确保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创新策略

作为一门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我们在保护的同时还应该为剪纸艺术实现相应的创新,比如为剪纸艺术的保护建立相关的专业的研究管理机构,设立剪纸方面的学习课程。对于传统的民间剪纸艺人而言,不仅要孜孜不倦的学习传统的剪纸技艺,还应该积极的改革创新,将传统的剪纸艺术进行充分地改革和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积极地融合,在弘扬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不断贴近现代生活,坚持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同时,在这种创新的路上,要注意时刻保持传统剪纸艺术的艺术核心,在这一前提下让剪纸艺术完成现代化的突破。

(四)品牌塑造

通过发掘各种人力资源,给设立剪纸艺术的专门研究机构、学习课程提供专业人才方面的保障,采用三个整合的方式(剪纸艺术与学科科目的整合,实现教学主渠道的功能;剪纸艺术与德智教育的整合,开辟德智教育的新渠道;剪纸艺术与生活教育的整合,不断的丰富和强化生活经验),为剪纸艺术教育和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提供确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如:山东剪纸文化研究中心变固定为流动,以“流动的科普”方式开展剪纸文化社科普及教育活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在黄河三角洲乃至全国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重视和改革,通过融合现代艺术和生活元素、结合当下的生活现状对民俗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实现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融合,从而使剪纸艺术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奇.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2]孙永奇,季宏伟.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艺术的特质[J].东岳论丛,2010,(06):103-107.

[3]万炜.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4-17.

[4]孙永奇,季宏伟,李长云.交融的心象简约的图语———浅析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08):71-72.

[5]朱中华,孙永奇,季宏伟等.连续与延续的剪纸语言———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探索之路[J].齐鲁艺苑,2014,(05):10-12.

[6]朱欣子.浅析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6,(09):112-113.

作者:周松 单位: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