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在高校声乐教学之中应用少数民族音乐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介绍了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旨在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弘扬并传承优秀的传统艺术。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高校声乐教学;运用

一、少数民族民族音乐的特点

(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少数民族歌曲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在旋律上和节奏上均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有独特的调试调性,少数民族音乐融合了乡土气息与方言特征,因此,生活气息浓厚。少数民族的传统歌曲融入了该民族特有的文化,使得歌曲更富有生活性与教育性,运用少数民族特有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演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十分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地领会少数民族歌曲的精髓[1]。(二)多具有娱乐性质。少数民族的歌曲多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其原本是一种少数民族在闲时的消遣娱乐方式,特别是一些号子类的歌曲和做活时唱的曲子,其作用一般是统一工作步调、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苗族的飞歌,在具有娱乐性质的同时,还有着相亲和联络关系的特殊民俗学意义;维吾尔族的音乐多伴随着舞蹈,且声音婉转,是一种家族相聚宴会时具有极佳娱乐性质的音乐形式。(三)通俗易学。少数民族音乐的另一特点便是通俗易学。大部分民族乐曲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其曲调朗朗上口。有些乐曲,诸如维吾尔族的乐曲,是由中欧传来的,并经由维吾尔族的长期改造,变成了现在这种具有明确的谱曲形式和演奏规律的乐曲形式;有些乐曲在不断地大众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朗朗上口,比如苗族飞歌,就是在口口相传中传下来的一种大众化的固定曲调。

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演唱方法向民族化改进。在演唱方法上,少数民族歌曲的演唱有着大量的可取之处。比如蒙古族的呼麦、苗族飞歌的高亢音调等;而在音域的快速变化,颤音和滑音的使用上,维吾尔族的歌曲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不仅仅是由于民族文化上的区别,更是由于演唱方式的不同引发的特殊发声方式。在演唱方式的教学中,要将这些优秀艺术形式中的特点借鉴过来,改进气息的流动法、发音的部位与唱腔的变化。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少数民族的演唱方式,运用特殊的发音方式,利用鼻腔和口腔产生的共鸣来发出更加侧重鼻音的音调、或是利用腔体共鸣的方式来解决女高音气息弹性不足的问题。各种不同的唱腔能够改善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升其演唱质量[2]。(二)表演形式上侧重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少数民族的表演形式能够起到十分优秀的教学效果。比如壮族的“对山歌”声音洪亮,内容丰富有趣,具有十分优秀的教学启发作用。多样的表演形式能够帮助高校声乐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化,并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丰富其知识。再加上多种民族特有乐器的伴奏,也丰富了高校音乐教学形式,使其多样化。(三)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种能够代表民族核心精神的文化,其表达了一个民族的生活观念与对世界的看法。声乐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体会其神韵与意境。再加之这类少数民族的文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框架,因此,十分便于让学生对其进行再创作,使其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体会到音乐创作的乐趣。(四)音乐创作上融合少数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上使用传统文化元素也会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民族声乐唱法随着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歌手的使用而逐渐为人所接受。比如专攻山歌的阿宝、将藏族声乐融合进现代歌曲中的才旦卓玛与韩红等优秀歌手。流行音乐在教学之中也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音乐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当前,流行音乐中应用民族元素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这种作曲方式不仅赋予了流行音乐新的灵感,同时也在高校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接受程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音乐创作的内涵,同时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少数民族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将其运用到教学资源当中,能够提升高校声乐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声乐的改革,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王瑜君.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J].艺术评鉴,2018,(15):102-103.

[2]刘方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18):160.

作者:刘婧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