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建设与传播研究

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建设与传播研究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的获奖情况、栏目数量、设置依据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稿件来源单一、策划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如:建立栏目主持人制度、依托特色学科、提高栏目发稿量、争取政策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等。

关键词:高校学报;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一、引言

为了提高高校学报竞争力和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起,河北省部分高校开始探索设立特色栏目①。经过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和努力探索,河北省高校学报的栏目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特色栏目的建立对于优化学术资源、促进学科建设、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就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的建设与传播情况进行简要梳理,探索其发展的新方向。

二、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的建设情况

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的统计结果,河北省共有125所高校,其中本科学校61所,专科学校64所。河北省高校共有89本学术期刊,其中社科类期刊45本。20世纪50年代创刊1本(占2.22%),60年代创刊2本(占4.44%),70年代创刊4本(占8.89%),80年代创刊20本(占44.44%),90年代以后创刊18本(占40.00%)。开设一个或多个特色栏目的21本(占46.67%),见表1;未开设特色栏目的24本(占53.33%)。

(一)各刊基本情况分析21本社科期刊中,创刊最早的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年创刊;最新的是《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创刊。创刊时间以20世纪80年代(10本)和90年代(5本)居多,见图1。这一现象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单科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向综合大学努力,创建扩大社科类专业、学科的结果。悠久的创刊历史为刊物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特色栏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发现21本开设特色栏目的刊物中有15本为双月刊,占71.43%;5本为季刊,占23.81%;1本为月刊,占4.76%。这种出版周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高校期刊多属于事业单位,受体制机制的制约,缺乏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与活力。办刊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有限的经费制约了其发展。其次,高校社科期刊作为学术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其出版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时尚、消费型刊物,受众面相对较窄,读者类型单一。最后,是由其研究内容所决定的,像“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与中共党史研究”“赵文化研究”“纳兰性德研究”等对时间跨度和历史深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社科期刊双月刊居多的出版周期是由自身属性决定的。

(二)特色栏目获奖统计学术期刊获得奖项虽然是对某一阶段工作的肯定,但能在众多刊物中脱颖而出,无形中也代表了刊物的学术水平。从表2的获奖情况可以看出,获奖刊物在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和地域特色基础上均选择了比较有研究价值的选题,确定了特色栏目,如衡水学院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得到了教育部、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高度肯定,邯郸学院学报的“赵文化研究”荣获了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等奖项。

(三)特色栏目数量分析本次调查21本开设特色栏目的刊物,其中设置1个特色栏目的有11本,占52.38%;设置2个特色栏目的有3本,占14.29%;设置3个特色栏目的有7本,占33.33%。是否设置特色栏目和设置特色栏目的数量可能并不是检验刊物水平高低的金标准,但不可否认如果把其中一个栏目办出了水平,提升了影响力,这无形之中就会提升刊物乃至学校的知名度。所以要重视特色栏目的建设,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个特色栏目,这样整本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就无形中得到提升,真正实现“名栏促名刊,名刊助名校”。

(四)特色栏目设置依据据表1的调查结果,栏目设置的依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域特色,如《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京津冀发展研究”、《保定学院学报》的“保定研究”、《沧州师范学院学报》的“沧州区域文化研究”,等等;二是历史文化,如《邯郸学院学报》的“赵文化研究”、《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近代华北历史研究”、《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西柏坡精神与党的建设”,等等;三是知名人物,如《衡水学院学报》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唐山学院学报》的“与中共党史研究”、《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的“纳兰性德研究”,等等;四是特色专业,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的“教育史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的“体育人文社会”,等等;五是研究机构,如《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依托河北大学雄安新区研究院开设的“雄安论坛”;六是重点项目,如《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凝聚力理论研究与运用”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研究”为依托开设的“国家凝聚力研究”。

三、特色栏目建设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将特色栏目办成品牌栏目,更好地助力学校的学科发展是目前解决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的有效路径,但在实际办刊过程中,仍伴随着许多问题,如栏目界定不清、学术观点单一、稿源不足等[1]。就河北省特色栏目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一)定位不准在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之后,许多高校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脱离学科建设,盲目开设所谓的特色栏目,许多定位不准的特色栏目要么因内容没有特色,出现广而杂、杂而不专的现象;要么就因栏目内容稿源不足、质量不佳,导致出版没有延续性现象的出现。总之,这样的特色栏目达不到教育部“名栏促名刊,名刊助名校”的办刊初衷[2]。

(二)稿件来源单一有一些特色栏目的选题很好,在开设之初也达到了提高刊物学术影响力的效果,但由于闭门办刊,缺乏开放办刊理念,导致以内部稿源为主支撑特色栏目。有些特色栏目的主要作者只有固定的少数几人,甚至一两个人。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学术观点单一、缺乏深度理论支撑的现象,无法达到学术争鸣的繁荣景象。

(三)策划力度不够一方面特色栏目的开设是基于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知名学者、特色专业、一流学科、研究机构等的优势提出的,因此其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受众有限;另一方面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多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学术影响力相对较弱,对优质稿源的吸引力不够;再加上传统办刊理念的束缚及新媒体编辑人才的匮乏,造成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进而导致很多特色栏目不为大家所熟知,常常出现断粮现象,最后只能用一些相似的成果来凑数,这种没有延续性的栏目形式无法形成规模,更谈不上具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因此,所谓的“特色栏目”许多已经形同虚设,可有可无[3]。

四、促进特色栏目建设与传播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主持人制度选题与策划是特色栏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必须对栏目涉及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但学报编辑受时间、精力和学科专业背景的制约,不能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为应对此问题,一些学报建立了栏目主持人制度,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栏目主持人,一方面可以通过其影响力和人脉吸引更多高质量稿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栏目文章的内容、方向进行把关。而编辑则可发挥执行学术规范、进行文字加工处理的优势。学报“栏目主持人制”的提出与实行,综合了学者与编辑各自的长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报办刊模式[4]。

(二)依托优势学科将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与期刊特色栏目的建设结合起来。因为学校的一流学科通常具备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和较为丰厚、优秀的科研成果,这就为编辑选题策划和组稿指明了方向。依托一流学科建设特色栏目,就要求编辑追踪学校一流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定期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积极参加一流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会议,与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科研合作,第一时间组到特色栏目的优秀稿件并及时发表。优质稿源与期刊办刊水平的提升是相互促进的,是一个良性循环[5]。

(三)提高栏目发稿量将特色栏目保持一定的发稿量。只有栏目稿件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吸引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衡水学院学报》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栏目每期发稿8-10篇,《邯郸学院学报》的“赵文化研究”栏目每期发稿5-10篇,两本学报特色栏目的文章数量都占到当期稿件数量的近50%。

(四)争取政策支持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刊物级别总体来说不高,因此导致很多优质稿源外流的现象出现。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时给予一定倾斜政策,这样才能留住一部分优质稿源,才能利于达到稿源质量与刊物水平相互提升的目的。

(五)利用数字化技术媒介融合发展利于充分及时捕捉、分析和追踪各项指标的动态发展,进而及时调整方向,精准推送刊物。可以从检索痕迹中锁定关注本刊特色栏目的受众群体,并建立微信群、QQ群等供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学术观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推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扩大优秀的作者群体。在移动终端阅读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传播方式也应及时调整,要想特色栏目得到更好的推广,必须利用好移动终端。针对手机阅读习惯,可对特色栏目的内容进行二次提炼、编辑、加工,并辅以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特色栏目,如纸刊、网站、微信、QQ、微博,等等。综上所述,特色栏目的建设应在依托一流学科、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以内容为差异,以特色化、问题化、学科化为导向,充分调动作者、专家、编辑的积极性,结合媒介融合的背景,利用好大数据和新媒体。

参考文献:

[1] 闫玉玲,宋官龙,王亚新,等.依托特色栏目促进作者、专家、编辑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79 1383.

[2] 杨荔晴.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与重点学科建设互动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36 38.

[3] 郭丽娜.高校社科学报“名栏工程”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4] 何清新.从“编辑学者化”和“特色栏目”看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94 98.

[5] 詹歆睿.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教育部名栏“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建设与发展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7):69 74.

作者:何新生 库雪飞 尹景瑞 田苗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