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启蒙教育策略

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启蒙教育策略

摘要:少数民族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绚丽多彩、生动活泼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艺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为了培养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者,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对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从小开始,从幼儿开始,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实现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

关键词: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策略

当前,传承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中最璀璨夺目和生动活泼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艺术也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教育因其能使文化得以产生、保存、积淀、弘扬、创造和发展[1],也成为了最具生命力的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途径。教育要从小开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少数民族艺术通过教育这一有效手段来传承,也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期抓起,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

一、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少数民族艺术

少数民族艺术含义广泛,因为艺术这一概念本身就有广泛的含义。艺术,《辞海》解释为“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而少数民族艺术指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群体生活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的属于本民族自身且带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艺术文化,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文学、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等。它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幼儿艺术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一。幼儿艺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教育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组织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

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即是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知水平还比较低,知识经验也较为欠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的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必须是启蒙式的,而非技能或技艺的训练。

二、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来自世界的不同文化正在冲击着我国古老而又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族文化的安全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安全,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要密切关心,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好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不被侵蚀,同时要寻找和研究出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创新和传承。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传承是保护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艺术形式最有效的手段[2]。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要有效地传承,目前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缺少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者;二是如何应对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的要求。首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者们不再是老一辈的少数民族群众,而是青年群体这全新的一代。其次,不可否认,当前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各少数民族不断迁徙后,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新的问题。所以,想要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能够在新时期大放异彩,想要保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鲜活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关键影响,甚至可以说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如果在各方面都尚未定型的幼儿阶段就能对孩子们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使他们能从小感受、体验和表现少数民族艺术之美[3],培养对少数民族艺术的情感,能让他们从小就在自己的心里烙上深深的印记,在幼儿教育中将少数民族艺术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承和发扬,使他们成为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培养继承者。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还可以从小培养少数民族幼儿对本民族艺术形式和文化思想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对本民族文化强烈的自信心,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将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作为自己本民族的瑰宝来看待。

(二)有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完善

幼儿艺术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审美和情趣,能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幼儿园五个领域教育内容之一。在工作中,我们应不断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开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在幼儿时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启蒙教育,同时,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是符合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要求的,是对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丰富和完善,是美育在幼儿园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必要的。在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中,幼儿通过感受少数民族艺术之美,体验少数民族艺术之美,欣赏少数民族艺术之美,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5]。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区,少数民族所独有的一些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样的一个区域内,幼儿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幼儿园教育或是社区生活中,都会耳濡目染地被这些因素所感染和影响,因此这些少数民族艺术形式会更容易被幼儿所熟悉和喜爱,从而变得极易接受并使幼儿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这些艺术形式。所以,想要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可以从幼儿教育这一突破口入手,此时孩子们也已经做好了接受艺术教育包括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三、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幼儿园要开发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

1重视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幼儿园教育需要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来支撑,并最终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表现出来。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政策中明确规定:“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教育指导纲要,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执行纲要的具体指导意见,再由幼儿园为主确定本园的具体课程。”[6]所以,在幼儿园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个别教师无系统、无计划的个别教学行为上,而应该紧紧围绕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政策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将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纳入幼儿艺术教育范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来确定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目标,选择内容,探讨途径和方法。通过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能保存、丰富和发扬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在课程实施中,又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者,巩固和扩大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效果。2确定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目标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以目标为方向来展开,同时也要用目标来检验。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构建了六个层次的目标,包括幼儿园教育目标、各领域总目标、各领域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和教学活动目标。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因此,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目标应围绕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并确定为: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艺术,体验和喜爱少数民族艺术,表现和尝试创造少数民族艺术。3拓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根据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幼儿园可以就地选取一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当地少数民族艺术作为课程的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器乐、少数民族建筑、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等。课程的实施中,可以将这些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穿插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可以组织专门以少数民族艺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用一些与当地少数民族有关的乡土材料给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体现少数民族艺术,可以组织幼儿外出到民族文化馆、民族服饰商店、民族手工艺作坊、民族歌舞团等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艺术特色的场所进行参观。

(二)家长要营造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氛围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幼儿离不开父母的贴身照顾,他们与父母之间交流和沟通最为频繁。如果家长能在家庭中营造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氛围,就能使幼儿的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事半功倍。有研究表明,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家长的职业与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水平有显著影响[7]。探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能在孩子教育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不同。因而,要提高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水平,就应该在家庭中营造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氛围。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渗透少数民族艺术的内容。家长可以在睡前给孩子唱少数民族的儿歌,每天晚饭后的家庭时间中,教孩子唱本民族的歌曲。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附近的打歌活动,带孩子欣赏本民族的音乐,跳本民族的舞蹈。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本民族的服装,在传统节日中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感受节日欢快的气氛。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其他民族的节日庆典,如傣族的泼水节、佤族的摸你黑、彝族的火把节等,与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共度佳节,欣赏和体验其他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饮食。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游览不同民族聚居的村落,感受各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民族手工艺作坊,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民族工艺品,如傣族的手工造纸、佤族的土陶罐、白族的木雕、布朗族的牛肚被、苗族的绣花等。家长可以购买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手工艺品作为家居装饰品。当然,不同民族对于民族艺术形式的侧重点不同,家庭中的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少数民族的父母很多都对少数民族艺术有着十分深厚的功底,这就成为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在家庭中开展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社会机构要保护和开发地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

保护与开发这两种手段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保护就是要“选派文化局、文工团等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和学校音乐、美术教师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采风,通过文字记录、音像记录等形式,将各村寨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存收集和整理起来”[8]。一是要鼓励和帮助一些少数民族艺术家进行全新的艺术创造,在创造中继承和发扬原本少数民族艺术的优秀部分,并与新时代进行有机融合,使艺术作品能够更加具有社会影响力,引起社会群众和少数民族同胞的归属感与共鸣。之后,在一些表演和晚会中,将这些继承和发展的艺术形式进行再现,也可以通过艺术宣传品的形式进行积极的推广,目的是为了扩大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力。二是要打造地方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和“民族旅游”产业。当前,随着我国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民族艺术形式被加以推广和更新,并与当地的旅游文化进行补充和融合,逐步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为一体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新思路[9]。三是要加强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艺术工作,选派一些有经验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专家深入村寨,指导基层村寨的文化艺术工作。同时,推行“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将一些当下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输送到村寨,在对少数民族进行优秀文化艺术的洗礼时,也为自身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四是要壮大和激活民族地区的群众文艺。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要保障文化基础设施置的建设和正常运行,鼓励和带领群众在生活中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使少数民族艺术更加日常化和平民化。社会相关机构对地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当地幼儿能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少数民族艺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总之,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关机构相互协调、通力合作。首先,幼儿园要将多种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纳入课程的安排中,即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使其成为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坚实基础。此外,要发挥每个少数民族家庭中父母的教育优势,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机构在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中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顺利实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孙天胜,李永乐.关注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J].中国民族,2006(9):67—68.

[2]宋桂生.民族艺术传承主体的当代变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1):80—82.

[3]腾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魏建培.学前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昆明:云南大学,2010.

[8]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EB/OL].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040418.

[9]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N].人民政协报,20150824.

作者:方娟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