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思考

企业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思考

[摘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基于品牌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过程。结合企业文化涵盖的表面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分层描述,从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企业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效应;生命周期;激励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营销学家麦肯锡提出著名的4Ps市场营销理论,即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对手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不将4Ps组合策略发挥到极致。对中国零售业来说,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零售业面临着改革重组的历史抉择。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实体零售业冲击巨大,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8.04%,且增长态势明显;另一方面,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零售业需要回归零售本质,拓宽延伸渠道,构建新型购销关系,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分享市场。本文侧重分析品牌效应,从企业文化视角研究对品牌效应的激励,另辟蹊径,以期对零售业加强竞争提供参鉴。

1相关概念综述

“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斯堪的那维亚语brandr,原指生产者燃烧印章烙印到产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一般认为品牌是使消费者或消费群体能区分或识别的不同竞争对手之间所提供产品(服务)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术语、符号或设计及其组合表征。品牌蕴含着丰富的市场信息,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优秀品牌是优秀产品、优质服务、优越管理、优异资本链和优化网络的代表。

1.1品牌效应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品牌效应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的延续。目前学术界对品牌效应没有统一的定义,品牌效应是品牌在产品上使用,为品牌使用者所带来效益的影响(王征,2013);品牌效应指产品(服务)或企业成为品牌后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后影响,是品牌因满足社会需要而获得的经济效果,是品牌的信誉、声望产生的影响力(曹子烨,2013)。品牌效应一般涵盖两个集合,一是归结于用户的效应,通过持续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被消费者认可接受;二是品牌自身价值的延伸,通过挖掘附加价值,以品牌效应促品牌建设,持续完善产品(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品牌效应体现在顾客忠诚度的强化、顾客购买转移成本的变大、企业效益目标值动态增大等,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品牌效应能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注册之后的品牌,成为企业特有的资产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企业或个人不得仿制,发现假冒产品(服务),可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并进行索赔。如果没有形成品牌,其权益不受法律保护,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损失。第二,品牌效应是无形的推销员。杜邦定律告诉我们,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通过品牌效应的渗透,有利于消费者在无穷的选择中迅速缩小目标,激发购买愿望,并相互介绍,从而促进消费。第三,品牌效应能使消费者有效识别和选择商品。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不可能都经过尝试后再购买,大多根据自身对品牌的了解而选购。品牌效应是在产品的宣传中产生的,效应好的品牌即使消费者从未使用,也会因为其强大的品牌效应而购买。第四,品牌效应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品牌效应的发酵过程伴随着品牌被消费者接受消化,每当提起某品牌,品牌所涵盖的名称、特征、性能、用途、产地等相关信息迅速导出,加大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感,从而树立企业形象。

1.2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探讨,研究发现,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杰克?韦尔奇曾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源”。当前,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实践界的共识。“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就是企业文化”(TomasPeter,1982)。具体来讲,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群体精神、文化素质、文化行为、人际关系等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也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成熟完备的企业文化包含表面层、中间层和核心层三个层次。表面层一般称为物质文化,包括厂容、厂貌、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价格等;中间层为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核心层为精神文化,也称为企业软竞争力,包括价值观念、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

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品牌强弱,企业文化伴随着企业、品牌的组建与发展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到促进企业、品牌健康发展。经历着由陌生到相识、由感性到理性、由被动到主动、由依附到主导的演变过程,也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类似,企业文化也经历着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过程。

2.1初创期

企业处于初创期时,工作环境处于起步阶段,员工晋升空间大,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资金的快速周转。此时,囿于个体文化的差异性,文化间冲突、交流与融合是主旋律,企业尚未建立主流文化,企业文化呈现多元性。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难度大,边际效用是上升的,多元性文化通过不断冲突与磨合,部分文化凸显出一定的可塑性,企业文化初步形成。

2.2成长期

站稳脚跟的企业开始考虑利润源泉的拓宽拓深,强调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也初具模样,此时的特点是兼容并蓄。经过初创期的不断冲突与磨合,部分主导性强的文化占据上风,并在磨合过程中得到提升强化,辩证的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企业及员工的认可。成长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从而确立形成企业的主流文化。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该阶段能否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成熟期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协同效应凸显,业已形成围绕企业共同使命的核心价值观。此时,企业经营、管理走上正轨,甚至处于发展的巅峰,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的协同发展也臻于郅治。同时,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处于临界点的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2.4衰退期

如果处理不好成熟期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协同,无法适应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不能与时俱进,企业转瞬进入衰退期的快车道。此时,企业交易成本上升、效率低下,企业文化逐步被怀疑、被挑战,呈现出负效应。企业面临生死转折,需要对企业进行重组,重铸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否则将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

3企业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求,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总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支配地位,且对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企业文化无论是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强大的凝聚力会将企业核心的共同价值观发挥到极致,使每名员工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及其劳动的价值,为企业贡献自己,为品牌奉献全部,这种观念将会对品牌效应形成强大的激励。结合上述对企业文化的分层描述,从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来叙述企业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3.1企业物质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企业物质文化一般包括厂容、厂貌、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价格等,对品牌效应的激励是直观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厂容、厂貌、设备等是硬实力的展示,是对品牌的直接诠释,是消费的保证,是信心的源泉;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价格等方面具有的独特性是区分与其他竞争对手,让消费者在选择时能从众多候选对象中将其抉择出来,进而产生购买、消费动机及愿望。

3.2企业制度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企业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其具体操作流程及管理方式一般不为消费者所知,消费者大多通过企业布告牌、网站、新闻或者道听途说了解,进而影响其对品牌的抉择。稳定的领导团队、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掌舵人、有序规范的晋升空间及途径、周期性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良好氛围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赏罚分明的各项规章制度均是对品牌效应激励的保障。

3.3企业精神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属于显性文化,能直接被消费者所感知,企业精神文化更能展示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包括价值观念、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品牌效应的激励是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是巨大的。于管理层体现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于员工层体现的是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物质和制度文化激励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精神文化的激励会更持续、更强大。激励企业品牌效应离不开强大的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物流支撑和宣传,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效应的激励不同于上述参数,其差别是不是瞬间投入就产生效果,需要在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中不断升华,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曹子烨,蔡桂荣.关于当前零售业消费群体的品牌效应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6):36-37.

[2]王征.论企业品牌效应与企业发展[J].中国外资,2013(1):4-7.

[3]尹训红.浅议企业文化的构建路径:从企业文化的本质谈[J].人民论坛,2010(32):248-249.

[4]何劲.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3):55-57.

[5]张燕,苏廷云.对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商情,2013(52):136-137.

作者:刘洋 潘经强 单位:许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