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亲子共育下托幼衔接路径浅析

亲子共育下托幼衔接路径浅析

[摘要]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我国新时代0~3岁的婴幼儿教育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基于亲子共育理念下托幼衔接工作现状,幼儿园在与0~3岁的婴幼儿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托幼衔接的资源缺乏家、园、社区三方的整合和共育;托幼衔接的路径缺乏针对性、渗透性、选择性;托幼衔接的策略缺乏过渡、递进性。在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资源共享——构建托幼衔接共育平台;途径共融———探索托幼衔接特色路径;叠加共赢———优化托幼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共育;托幼衔接;路径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对我国新时代0~3岁的婴幼儿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人们对如何让0~3岁儿童的教养与幼儿教育相衔接的需求及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意味着托幼衔接的研究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积极而有价值的重要探索。《意见》中强调提出,“家庭为主,托育补充”“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等主要任务[1]。因此,以家庭为教育主体,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理念,强调亲子共育,是托幼衔接工作非常重要的理念和途径。目前,幼儿园开展的托幼衔接工作更多采用托班幼儿的家访,零星的入园前的亲子活动等,形式单一,流于表面,衔接效果显微。因此,基于亲子共育理念针对幼儿园托幼衔接工作的实施现状,需积极探索和构建托幼衔接教育的路径。

一、托幼衔接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托幼衔接的资源缺乏家、园、社区三方的整合和共育

进入21世纪,儿童基金会的西里尔·达莱斯:“现在必须更强调让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发展幼儿潜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通过有目的的组织,积极挖掘家庭、社会机构和幼儿园三方的特点,发挥三方的优势作用。婴幼儿出生后步入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尽最大努力帮助婴幼儿提前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对即将跨入的幼儿园有一定的预知。其次婴幼儿生活的社区也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机构和文化是幼儿园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庭、幼儿园、社区应搭建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为0~3岁婴幼儿教育与3~6岁幼儿教育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但幼儿园和社区的协同教育在观念认识、主体关系、资源利用、活动开展方面都存在相应的问题[2]。然而现阶段,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托幼衔接教育缺乏资源的整合。目前,社区工作人员会不定期开展一些针对0~3岁婴幼儿家庭“优生、优育、优教”的活动,但活动往往受到工作人员精力和专业的限制,造成社区在幼儿园互动方面主动性差,社区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整合,导致三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其次。家、园、社区间缺乏共育的理念,更缺乏共育的机制,三方的托幼衔接活动一般都设立在婴幼儿入园前1~2个月中,形式也往往局限在家长讲座、亲子活动、家长学校等为主,形式枯燥、内容单一、活动次数有限、合作的程度不深,缺乏衔接共育的机制[3]。

(二)托幼衔接的路径缺乏针对性、渗透性

围绕托幼衔接工作需要出现多种类型的教养途径,多元的可供家长选择的衔接路径才能更好地满足婴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应家长的不同需求。然而目前3岁以前的婴幼儿大多散居家中,由祖辈带养为主。在0~3岁早期教育阶段,家庭可选择的托幼衔接路径相对较少,内容乏味、家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更别说幼儿园、社区组织的有针对性、渗透性、可选择的托幼衔接活动,因此,远远满足不了0~3岁婴幼儿家庭的真正需要。

(三)托幼衔接的策略缺乏过渡性、递进性

加强对0~3岁儿童教育的研究是托幼衔接教育研究的重点。由于我国幼儿园的学制是以3岁作为教育的起始点,目前对3~6岁幼儿教育的研究相对深入和完善,而0~3岁托幼衔接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低龄婴幼儿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则更少。如在幼儿园的托班,以2~3岁孩子为主,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仍以20~30人的编班为主,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也是简单将婴幼儿班变成幼儿班的小型化、低龄化的教学策略,忽略了0~3岁婴儿独特的发展特征和需要,亲子教育和衔接的策略缺乏过渡和递进,出现了一些弊端。

二、亲子共育理念下托幼衔接的实施路径

(一)资源共享———构建“托幼衔接”共育平台

1.拓宽资源共享式“托幼衔接”理论视野。幼儿园在开展托幼衔接工作时应确立婴幼儿家、园、社区三方亲子合作共育的观点和理念。因此,在理念建构过程中,幼儿园一方面可依托线下传统模式宣传亲子共育的理念,如以家园联系栏、亲子活动、家长沙龙、育儿分享会等形式开展家园理念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可借助线上新媒体开展积极的育儿理念宣传,如以微信育儿群、QQ群、公众号托幼衔接专栏等形式完善家园合作,拓宽家长的理论视野,树立和完善家庭、幼儿园、社区共育的养育理念。

2.开拓三方共育式“托幼衔接”合作平台。以幼儿园为中心,建构家庭、社区循环共育式合作平台,多形式助力家园共育工作。幼儿园在入园前可以协助2~3岁的婴幼儿家长了解入园前孩子心理、能力和物质等方面的准备事项以及入园后可能出现的状况,给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如让家长带孩子了解幼儿园的环境、作息制度、活动、人员等内容,当环境变得熟悉亲切的时候,离开父母的焦虑就会得到适当地降低[4]。合理利用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如挖掘社区中的图书馆、摄影店、烘焙店、街心公园、消防队等公共设施中的娱乐和教育双重功能。发挥幼儿园独特的引领作用,积极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建立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共育的托幼衔接模式,如邀请幼儿教师组织家长带上即将入园的婴幼儿前来参加类型多样的亲子游戏;邀请医院儿保等专业养护人员到现场对婴幼儿组织健康测评以及营养喂养等指导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渠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二)途径共融———探索“托幼衔接”特色路径

1.针对性的亲子课程———托幼衔接路径。幼儿园可以整合区域优势,联合社区,组织社区内2~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到幼儿园进行每月2~4次的亲子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婴幼儿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强调亲子共育。课程注重婴幼儿早期动作发展、早期依恋情感关系建立、早期认知和语言的开发和准备、早期社会性培养的衔接五大能区的发展和家长指导重点。课程流程包括问好环节———热身运动———亲子阅读环节———益智游戏———音乐游戏———创意制作———合作运动类游戏———告别再见等活动。活动中婴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积累丰富的情绪体验,激发婴幼儿潜能,逐步培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婴幼儿具备入园所应有的能力和学习品质。在课程中家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时调整,并得到正确的反馈。教师在课程中通过亲子互动、师幼互动观察亲子共育的问题,并将正确的育儿理念传递给家长,指导家长进行幼儿托幼衔接的准备工作,让家长掌握亲子游戏指导的要领和高质量的陪伴方法,从而将理念和实践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帮助2~3岁婴幼儿顺利完成托幼衔接工作。实践证明,幼儿园开展的托幼衔接亲子课程是优化托幼衔接直接有效、针对性强的路径。

2.渗透性的家庭教养指导活动。婴幼儿早期依恋情感关系建立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家长需要树立健康科学的教养观念,帮助婴幼儿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因此,幼儿园定期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以活动小组为中心,组织不同类型的家庭交流育儿经验,帮助年轻父母建立科学的教养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活动内容包括:(1)渗透式入户指导。以一对一、面对面的亲子教养现场为媒介进行指导;教师步入0~3岁婴幼儿家庭,针对家长入园准备方面的困惑,如“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孩子喜欢啃手指睡觉怎么办?如何将婴幼儿家庭中的作息制度与幼儿园生活作息制度相衔接?孩子独立性该怎么培养……”等个别化的教养问题进行沟通,尤其是一些特殊儿童的成长问题,入户指导能有针对性帮助家长排忧解难。(2)经验迁移式实践指导。建立资源库,每个家庭可以从已设计或提供的活动中,抽取并打包带回家操作,包括入园准备的生活类儿歌、游戏、故事、绘本等。(3)演绎式教养指导。利用家长资源,建立家长互动平台,请家长当老师,演绎成功的教养方法和案例,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如厕的方法、如何培养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爱上吃饭等,供有此类困惑的家长获得经验迁移习得实操性的方法等,从而树立家庭间教育“双向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观念等。

3.选择性的社区特色衔接活动。现代家庭仍以独生子女居多,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同伴相处之道,缺乏同伴之间问题解决的方法,这可能导致他们入园后产生更多的分离焦虑,较难适应新环境。幼儿园联合社区开展选择性的特色衔接活动,为婴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平台促进婴幼儿早期社会性的培养。幼儿园可联合社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进行入园衔接社区化的探索,以家庭为单位,把散居的婴幼儿集中在社区亲子共育网络中来,定期在社区的业主群公布衔接活动目录,供0~3岁的婴幼儿家庭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时间进行选择。开展有趣、好玩的社区特色活动。(1)节日类社区活动。结合儿童节、母亲节、国庆节、端午节等节日,在社区中开展“快乐六一”“我爱妈妈”“我爱祖国”“划龙舟,迎端午”等亲子活动,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社区家庭间的互动,能很好地帮助婴幼儿认识居住环境、家乡、重大的节日等。(2)季节类社区活动。“生活即教育”,变幻的四季,奇妙的大自然,婴幼儿周边事物的变化,就是婴幼儿最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利用婴幼儿周边公园开展“春天在哪里;炎热的夏天;秋天的落叶;雪地里的趣事”等围绕四季的社区活动。(3)家长资源类社区活动。挖掘家长的职业、特长优势组织开展社区活动。如到消防队,请消防员爸爸展示消防车的神奇,让婴幼儿体验消防员日常的训练;到图书馆,请图书管理员妈妈讲述图书如何分类,如何爱护图书;到博物馆,请馆长爸爸介绍陶瓷的由来,体验陶泥的质地和制作;到烘焙工作室,请点心师妈妈展示面包的制作过程,感受亲子制作面包的乐趣和成就感;到幼儿园,请教师妈妈带领婴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环境,观看哥哥姐姐学习的状态,体验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等。

(三)叠加共赢———优化“托幼衔接”策略

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让0~3岁婴幼儿更好地发展早期动作、建立早期依恋情感关系、开发和准备早期认知和语言、培养早期社会性,在课程内容的推进过程中,采用叠加式的衔接方式,使婴幼儿在父母陪伴到间断分离的过程中,建设好心理,小步递进地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制度。

1.活动时长的叠加式衔接:短时———半日至一日活动。在入园方式上采用叠加式衔接,3岁之内婴幼儿采用亲子陪伴式活动,活动时长为45分钟,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动静交替的安排活动,帮助婴幼儿熟悉集体教学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等到3周岁后亲子活动改为独立进行集体活动,活动时长由四十五分钟过渡到一个半小时。入园后家长晚送、早接,第一周婴幼儿半天在幼儿园;第二周增加进餐环节,第三周增加午睡环节,第四周独立全天在幼儿园。这样叠加式的衔接过程强调0~3岁父母的陪伴教育、回应式照护,与婴幼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这为婴幼儿3岁后独立学习做好前期心理、生活、学习能力的准备。婴幼儿由亲子陪伴到独立上课,活动时长由短到长,能很好缓解分离焦虑,让幼儿循序渐进的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的全天学习和生活。

2.交往群体的递增式衔接:个体—小群体—大群体。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同伴群体一般在3~12户家庭之间,而幼儿园的学习交往群体达到20~30人左右。如果婴幼儿直接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会表现出交往的恐慌和不适应,因此在班额的调控上,采用交往群体从逐渐从家庭1户到10人左右的家庭小组再到20户家庭的大群体的衔接方式。第22期汤含倩亲子共育理念下托幼衔接路径探索三、结语幼儿园托幼衔接工作的目标和价值是: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重视0~3岁婴幼儿的健康发展与家庭科学养育,建立早期教育的优质开端;这需要开发和整合家、园、社区的优质资源,三方合作,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协调促进0~3岁、3~6岁学前教育的有机衔接。

作者:汤含倩 单位:嘉兴教育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