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亲子课程论文范文

亲子课程论文全文(5篇)

亲子课程论文

第1篇:亲子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家校联动社会实践活动核心价值观

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

1.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实现实践活动的总体计划与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活动基地、活动任务、活动课时、活动评价等,进行科学管理。2.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分为必修活动和选修活动。学校主要负责必修活动的组织,家长主要负责选修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家校联动共同策划实施,打破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受教育环境。3.实践活动的组织单位明确分工。主要分为校级社会实践活动,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班级社会实践活动。校级社会实践活动由大队部组织,年级社会实践活动由政教处根据活动主题联系相关科室协助年级组长组织,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由家委会、班主任、家长志愿者共同协商组织。

二、家校联动途径多样化

学校努力改进家校联合模式,成立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组织,以及家长志愿者团队,拓宽家校联动的途径,让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教育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开放式教育格局。1.家长委员会促进校内实践活动的联动:学校每学期开学召开“三位一体会议”,让校级家长委员、社区负责人、校领导班子有机会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家长参与策划与实践校内实践活动。如一年级入学礼、亲子花博会、福娃闹春、民族运动会、模拟法庭、民族美食节等等,这些活动由家长、老师、学生共同策划、共同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渗透爱国、爱家、爱学习、爱劳动、勤俭、文明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2.家长志愿者助力学校与社会的联动:学校充分挖掘家长志愿者资源,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家长志愿者团队,利用家长志愿者的特长、职业特点等,开辟各类实践基地,并每年组织年级组必修社会实践活动,各班组织班级亲子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社会德育活动市场:一是有效利用社区资源,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参与社会实践,体会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竞争,接受社会考验。二是建立校外德育基地,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主要有烈士陵园祭扫英烈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活动、雷达部队体验活动、消防大队参观活动。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主题的亲子实践活动,植树体验、保护母亲河、体验节气文化———冬至包饺子、走在长征的路上等等,德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欢,让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些举措有效实现了校内外教育的联动,让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相融,从而实现校内外教育的和谐联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内化爱党、爱国、环保、法制、文明、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培育高尚品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与小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结合,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七大主题:爱国爱家、文明守法、生态环保、奉献有爱、尚美爱劳、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引导大队部、年级组、班级等组织单位选定主题,认真策划出以体验性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组织孩子们参观“金城博物馆”、烈士陵园祭扫英烈等实践活动落实爱国爱家教育;通过联合西固区法院开展学校模拟法庭,组织“小手拉大手,创建文明城”等实践活动,落实文明守法教育;通过“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小福娃宣讲团进万家”、“我为蓝天添一抹绿”、“小福娃办年货”、“特别的节日特别的爱———和福利院孩子一起过元宵”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实生态环保、奉献友爱、尚美爱劳、诚实守信、责任担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各种真实的实践中体验、感受、思考,潜移默化地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丰富的社会实践德育课程、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创新的家校联动途径,构建出一套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机制,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优质的条件,不仅推进学校德育课程的不断完善,也开辟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发展空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根植于孩子的内心、外化于孩子们的行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助力核心素养、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EB/OL].

[3]范秀全.论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J].教育与管理,2000,(08).

第2篇:亲子课程论文范文

1、我专业课程的构成主要包括公共课程(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公共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我专业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政治、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等学科课程的作用。在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时,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设置,把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纳入了考核体系,同时强调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2、学科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学和组织活动的科学方法,形成专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大一、大二侧重夯实学生的双基与艺术技能特长,如开设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环境布置和钢琴伴奏,视唱练耳,书法,儿童舞蹈,美术,手工等艺术技能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大三、大四侧重夯实学生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3、教育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专业实践课程除了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外,还构建了课程实训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模拟课程,让学生模拟幼儿教师,其它学生模拟幼儿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控场能力以及提升教态。

二、独立学院构建“研究应用”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1、独立学院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加强把握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真正实现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早教意识的渗透,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第一,近年来幼儿入园率提高了,不同层次和规格的私立、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类来。第二,亲子园、早教机构、不同类型的特长班的出现及发展。第三是家长的早教意识增强,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很多年轻夫妻急需幼儿营养、幼儿教育、亲子互动、婴幼儿智力开发等家庭教育指导项目,这些都给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形式和空间。因而,我专业应加强思考如何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2、独立学院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辅导合二为一,实现“课证合一”。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结合我专业学生需要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英语等级证,保育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地开设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幼儿教师口语,大学英语,早期教育等课程。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考证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取得必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获取就业优势。

第3篇:亲子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幼儿;足球;游戏

“足球必须从娃娃抓起”,2015年,提出:“振兴足球事业,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抓起。我国先后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我国幼儿园足球活动也逐步受到重视。乘着这股足球“春风”,德化县阳光幼儿园从建园开始,就积极探索如何将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培养幼儿足球热情、强化幼儿足球技能,增加幼儿足球涵养,对有效开展“足球游戏”系列活动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环境渲染,浸润无声,创设浓郁足球文化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随着《纲要》《指南》的贯彻落实、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认识到环境不仅是“绿化、美化、儿童化”的装饰,更是尊重幼儿需要,围绕促进幼儿社交、操作、探究和表现能力发展的目标,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才能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而文化环境氛围的创建是足球项目活动的基础性条件,我们可以将足球文化渗透在环境中,让环境和孩子互动起来,积极营造校园足球文化环境,真正意义上将作为社会文化足球运动引入校园,并真正成为孩子们进行足球游戏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创公共足球文化环境,点燃足球智慧灵光

在开展幼儿“足球游戏”活动中,营造教育环境要更加注重结合幼儿特点和本园实际突显园所特色,我们应当把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构建要素,将足球发展历史、规则、精神等以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渗透在环境中,让幼儿了解足球文化,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让这些“会说话”的环境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熏陶作用,让环境影响幼儿的心灵,在环境的影响下助力幼儿快乐成长。学园对园内外的环境进行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巧妙布置,有充裕的户外场地,设置了一个5人制标准的足球运动场地,地面铺设足球草地,在举行大型足球比赛活动时,周边用“充气围栏”,保证孩子安全。四周还创设有“足球小家”,让幼儿能够随时随地取放足球。同时在幼儿园操场上创设了“快乐足球园”文化氛围,制作了各种宣传版块,从足球明星、足球文化、足球竞赛、本周足球小将等;在幼儿园门厅悬挂孩子们利用阳光幼儿园的LOGO设计标志本园足球小将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环创;在楼梯转台处结合家乡本土资源陶瓷的瓷盘、瓷碗等陶瓷餐具和水墨来设计抽象的足球文化墙;每个班级的足球角,更使幼儿园整体充满了足球元素,无时无刻地映入幼儿的视线,与幼儿零距离互动,从知球、爱球、玩球、踢球中让幼儿对足球产生浓厚兴趣,人人争当足球小将。同时配备了统一的足球服装、运动鞋、标准的三号低弹足球、标志桶、标志碟、跨栏架等课程基本道具。

(二)创家庭足球环境熏陶,架设家园互动彩桥

创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经常利用家长开放日、运动节前、研学活动等,充分利用条件,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足球中来,与孩子们进行足球亲子游戏、活动等,如,开展小小足球对抗赛,亲子足球衫、足球扇子、足球宝贝亲子粘贴画、足球伞、足球帽、足球盘、足球灯笼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足球亲子活动,将幼儿园的足球理念、足球氛围扩大到家庭,激发家长、幼儿参与足球的兴趣,进而扩大足球的影响。

二、搭建平台,研训提升,盘活足球教学理念

共研共进共成长,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指南》《纲要》为准绳,根据体育教育、足球活动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研讨幼儿多彩足球游戏与健康领域活动有机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小班年段主要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了解足球、球场、规则等一些基本足球认知,并有意识地把体游融入简单的足球来开展。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巧妙地通过视频、摄像、录音、思维导图介绍等方式对这些过程进行记录并整理归纳,在园级教研中分享展示,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促使广大教师共同提升。采用师徒结对,以一人带动三人,三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凝聚一园人,以这种推广学习形式真正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足球游戏。另外通过制定“教师足球素养的个人成长计划”及“幼儿园阳光足球教师团队的培训培养计划”,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推进教师足球专业素养。幼儿园聘请专业的足球教练全程参与园本足球培训活动,让全员教师在园本培训足球活动中体验参与,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足球素养及专业技能。通过打造“阳光教师足球队”,在学习抢球、护球、团队配合等专业的足球技巧中,让教师成为足球比赛中的一员,爱上足球。教师在知球爱球后,再深入探讨研究专业足球技巧、足球游戏活动、教师足球教学能力、活动观摩、摄影留痕、足球案例分析研讨等方式全面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足球教学理念。

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探索多彩活动形式

如何让全体幼儿,尤其是女生全面投入到“足球游戏”活动中去,掌握相关足球技能技巧,享受“足球游戏”带来的乐趣,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足球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情绪,可适当借助“贴纸”“光荣排行榜加分”等形式来激励孩子的参与热情;在组织形式上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开展足球游戏,如:足球嘉年华、足球大闯关、游园游戏、运动节等等,摆脱无聊的技巧练习;对于仍然不感兴趣的幼儿可组建一支“班级啦啦队”,通过舞蹈、口号、欢呼等形式为场上的足球队员加油,这样一来既解决部分幼儿不参与的难题,也为足球队员带来更大的竞赛动力。针对小班幼儿躲闪跑跳弱,老师可以设计与足球有关舞蹈、体操以及各种好玩的游戏,如“我是红绿灯、停停停、运西瓜、给小动物喂食、爆米花、躲避球等让足球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中段幼儿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带球游戏,如绕障碍运球,脚掌内外侧挡球、带网颠球如球儿球儿快快跑、运球绕障碍、定点射门、萝卜跳、足球宝宝、传接游戏、运球射门等足球游戏。大班幼儿更注重游戏过程中幼儿团结、协作品质的培养以及幼儿竞赛性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参与如球队对抗赛。如脚底交叉拖拉球、停转球、目标射门、听口令迅速做出反应等。各年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探究适宜幼儿足球游戏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参与活动。

四、家园携手,共同合作,拓展足球活动外延

家园携手,幼儿园、社区、家长大力合作,形成了较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幼儿对足球产生浓厚兴趣,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足球运动,提供持之以恒的足球游戏和运动,幼儿的身心发生较大变化:身体协调性与灵敏性增强,运动能力提高,体质变好;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的良好个性品质得以有效激发。通过志愿报名班级推选脱颖而出“家长足球队”,参加每月两次的足球竞赛,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园推送的每月两次的亲子足球小视频,让家长与孩子共度亲子足球的快乐时光;邀请专业人士对家长进行专场讲座,提升家长专业意识;各班教师做好班级家教宣传足球专版,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在班里的表现及其它关于足球游戏的开展内容;同时还会有孩子足球小新闻小趣事等小视频在家长群里,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足球游戏中的快乐。想方设法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亲子足球活动中来,培养家长及幼儿的足球兴趣,相信幼儿园有了家长的通力合作,“足球游戏”的开展将会畅通无阻。

五、资源共建,交流互动,构建园本特色课程

第4篇:亲子课程论文范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应该是必备的素养。而一个人的儿童文学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记忆中,我的儿童文学阅读有两个时期。一是少年时期,启蒙于连环画。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连环画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以至于工作后,虽不再是读连环画的年龄,我依然乐衷于收藏上海美术出版社的经典作品。那时读过的书还有《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少年文艺》《小小说选刊》,特别是每月连载的郑渊洁先生的《童话大王》,让我至今对奇幻文学情有独钟。二是青年时期,我开始给一岁左右的儿子读儿歌、读故事,再一次踏入了儿童文学的世界,突然发现书店涌现了大量的中外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那是我儿童时期从未读过、遍寻不得的。我犹如一个饥饿已久的人扑在了面包上。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读遍了能接触到的绘本、童话、儿童小说、散文。正是源于儿童时期与青年时期的阅读积累,使我在成为阅读启蒙者后,有了更加想要提升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念头。源自心底的热爱和大量的阅读积累,我在班级建起了图书角,甄选书目、出版社、作者及译者成为我乐此不疲的事情,向学生推荐图书成为我的使命。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读什么至关重要,因为此时的他们心无旁骛,正对世界敞开着心扉。教师须具备丰富的儿童文学素养,有所积淀,才能给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目,这就要求教师要持续阅读学习。但光有适合的书目还不够,还需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品质成为我重点思考的问题。借着阅读教学,我发现,要教会学生高效阅读,教师先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策略。教师如果能熟练掌握各种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阅读策略,巧妙融合运用,去破解艰深的字词、探究文本的意义,必然会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于是,我寻向了阅读策略理论的书籍。我接触到专业的阅读策略理论,源于进行“基于提升阅读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需要。在文献研究阶段,为了了解与阅读策略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我向同仁请教、多方搜寻后,给自己列了一份书单:《中学生阅读策略》《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阅读理解策略操作手册》《问好问题》《问更好的问题》《儿童文学概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从此我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理论阅读之旅。阅读文学作品,对大部分的成人来说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但理论类的书籍就不同了。刚接触理论阅读时,不少书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书里生涩的专业术语、陌生的语境,常常令我困扰、疑惑,甚至一些时候导致阅读无法继续前行。那时的阅读,停停顿顿、磕磕绊绊,不少地方需要反复斟酌。无法领会的地方我强迫自己做笔记、写感受,实在不行的,就先原封不动地抄下来,待日后再琢磨。在这摸爬滚打式的阅读中,我如一竿翠竹般拔节生长。我啃的第一本书是《阅读理解策略操作手册》,它是台湾地区幸曼玲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那时,我和课题组的教师边读边结合本校六年级实验班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我们试图建立运用成熟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素养的单篇文本阅读教学模型。我和实验班教师从理论研读到教学实践,又从教学实践回到理论研读,反反复复,咀嚼反刍。渐渐地,理论不再艰深难懂,实践也变得有依有据。学生阅读的参与度、成就感明显增强,他们变得能主动地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评鉴,甚至主动参与文本的建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让我看到,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因为实践,我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书中深奥的观点,还能将其用于实际,及时验证了各种阅读策略对不同教学实际的可行性。由此我寻出登临“阅读策略理论之山峰”的第一条路———理论阅读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挑战自己的第二关是三本书的对比阅读。我选取了由美国作家萝拉•罗伯编写的《中学生阅读策略》,中国台湾地区幸曼玲、陆怡琮、辜玉旻教授编写的《阅读理解策略操作手册》,以及由香港大学谢锡金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合作编写的《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三本阅读策略研究专著,结合“预测、连结、摘要、找主旨、做笔记”五个阅读理解策略,进行对比阅读,试图发现它们在阅读策略教学上分别呈现一个怎样的系统,策略性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上还有怎样的秘诀。这一关的集中阅读过程整整历时了一个半月,是痛苦的,却也是刻骨铭心的。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不再害怕阅读理论性的书籍。后来,我无意中读到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解了阅读的四个层次理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才知道我的成长进步,来自于主题式的阅读。何为主题式的阅读呢?简单地说,就是阅读者要同时阅读两本以上书籍,并在阅读中列举出它们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或更进一步架构出一个原来的几本书中都没提到过的主题,进行研究。在做对比阅读时,我先是略读了这三本书,大致了解它们的架构和重点,接着找到与“阅读理解策略”相关的章节,寻找三本书里关于阅读理解策略教学上的共识和区别,由此设定出了一些问题,如阅读策略教学如何示范?阅读策略课程是以策略为单位独立开发还是整合开发?学生学了某个阅读策略后,是按阅读能力层级进行弹性分组、配对练习,还是不分级、不分组全班统一练习?之后,我再结合提出的问题和寻找到的答案,产生研究议题———《常用阅读理解策略对比与思考》。以此议题撰写的论文被汇编入教育部重点课题。我还在福建省第二届小语教研基地校第四次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收获良多。主题阅读虽然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但也是最主动、最有收获的一种阅读。因为在主题阅读中,我的思考始终处于比较、归纳、推理、评鉴甚至质疑、创新的高阶思维层面,对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大有帮助,同时还能丰厚我的理论储备,厘清阅读教学思路,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阅读指导实践。由此我寻出登临“阅读策略理论之山峰”的第二条路———让主题阅读之旅成为必经之路。2016年9月,我首次执教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阅读实践中做了大胆尝试———亲子策略性绘本阅读记录“微信群”分享活动。之前的阅读策略理论学习与积累,使我在活动中的指导更加得心应手。如为找到情节有趣、贴近低龄儿童生活经验、能激发阅读兴趣的绘本,我对自己长期收集的电子绘本逐一浏览,准确地进行了分类整理;为实现亲子阅读记录点评的专业性和通俗性,让更多的家长接受、支持,在第一次的全班亲子阅读公告中,我以《打破杯子的鼠小弟》为例,示范了运用预测策略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让家长既可明确阅读要求,又能直观地看到策略的运用过程。后来,我在和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黄国才老师交流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阅读指导时,谈及此次活动。黄老师特别感兴趣,希望我在教育部重点课题(编号:DHA140324)第四次研究成果汇报会上做个交流。在此动力下,零散的、纯以时间顺序排列的原始记录几经分类整理:或以同一篇绘本为单位、或以同一个阅读策略为单位、或以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个体为单位、或以家长的收获反思为单位,形成了一篇经验总结的雏形。之后,又经《福建教育》编辑的专业指导,我条分缕析,提炼出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基本方法和规律,活动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了《福建教育》上。同时,我以讲座的形式在福建省各地市及闽侯县一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培训会上与教师一同交流,继续在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广阔田野上传播种子。这些行动,将先前阅读学习的抽象理论转向了具体实践,变得具象化,让我看到了策略性阅读教学更为广袤的天地,我愿在此间继续深入挖掘更多有价值的阅读教学策略。由此我寻出登临“阅读策略理论之山峰”的第三条路———提炼总结,推广应用,走向阅读理论学习的归宿。

作者:范美芳 单位:福州实验小学

第5篇:亲子课程论文范文

20世纪80年代,AT&T公司副总经理ArchineMcgill创新的将美国网球教练TimothyGallway所创造的“教练”同企业管理相结合。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即教练技术诞生了。教练技术作为一种管理理念逐渐响彻西方,随着教练技术在心态、态度、人格、情绪、素质、技能、人际关系、亲子教育等个人成长及家庭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广泛传播,各大高校学校也逐渐认识到了教练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开启与其相关课程或讲座,部分学校如CapellaUniversity,UniversityofMinnesota,GeorgetownUniversity,OxfordBrookesUniversity等已将其纳入教学课程计划中,并给予这类课程相应的学分。英国剑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BrookesUniversity)则设立了“教练与导师实践硕士学位”。在国内,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也在不断开展相关培训、专题演讲,部分学校也开始逐步计划将教练技术作为教学课程纳入计划之中。[1]教练技术引入高校,被高校学者、教授等逐步认可,并不断的将其应用于高校管理、教育、就业以及各个专业之中。教练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

二、研究现状

教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开始被引入中国,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2000年)

20世纪90年代,教练技术被引入中国。教练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企业:一种是在华跨国企业将其在北美或者欧洲的教练技术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一种是外国管理咨询公司及其在华的子公司或者办事处在企业中推广教练技术。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教练技术凭借企业这一平台逐步为广大人士所认可,其中部分人士开始尝试将教练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家庭、个人、高校等领域。2001年,“21世纪企业教练发展论坛”在上海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教练技术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

(二)发展期(2001年至今)

随着教练技术理念在中国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教练技术的高效性,中国香港和大陆的一些咨询机构开始引进和提供教练技术课程,并颁发相应的证书。部分高校已开设教练技术相关课程。对于教练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加。据陈国海在《中国企业教练技术》一书中阐述:“迄今为止(2010年),在教练技术的研究方面,国内翻译出版有二三十多种书籍”,比如:Logan,David&King,John著,赵宏涛译的《教头革命》;佩里•佐斯,苏珊娜•斯基芬顿著,王莉等译的《人力资源训练工具箱》和《人力资源训练完全指南》;托马斯•G•克兰著,陈霜叶译的《企业教练法》等。国内研究著述的书籍也在不断的出版,比如陈国海的《企业心理教练》和《中国企业教练技术》;李中莹的《重塑心灵: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徐敬东的《唤醒沉睡的舞者/中国式NLP———灵性成长学》;胡谢骅的《把快乐还给自己Ⅱ:NLP创造开心的秘密》等等。相关论文献研究也在不断的发表出版,以CN-KI检索为依据,自2002年以来,共发表有关教练技术论文文献147篇,其中企业类教练技术论文有83篇,占总数量的56.46%,其内容主要是以介绍和引入国外企业教练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为主,内容涉及教练技术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实施教练技术的必要性、如何做好下属的教练、领导的教练职能等。比如:陈国海的“欧美企业引进教练技术的模式”,文章分别介绍了基于性格工具度反馈以及教练技能等三种引进企业教练技术的主要模式,并且运用具体案例对欧美企业引进教练技术的实际操作和成果进行了阐述。刘宗强的“教练技术在新员工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分析”,文中以教练技术为核心,分析了在新职工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范晓禹的“企业教练技术再认识”,文中通过科学再认识企业教练技术,引导中国企业对教练技术的定位从单纯的培训课程转向企业各级管理者必备的管理技能,使教练技术本土企业化,有效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高校类教练技术论文有28篇,占总数量的19.05%,其主要内容涉及高校管理、教学、人才培训、素质教育、就业、学科应用等方面。例如:何华宇的“企业教练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思考”,文章在对企业教练技术介绍的基础上,讨论在学校管理中应用教练技术的渊源,进而说明在学校管理中实施教练技术的步骤和途径,最后指出了运用教练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李慧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应用”,文章主要内容介绍了T-GROAS职业指导模型,教练技术的应用的五个阶段(营造良好关系,使彼此信任;明晰自身需求,厘清职业目标;正视现实问题,明晰可能影响;发散思维空间,创新可行路径;制定行动计划,实现理想愿景)进行研究。丁雯的“论教练技术在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中的应用”(2012年),文中论述了企业教练的理念和方法对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培训的影响;从目标制定与达成技术“心理教练技术”能力测评工具”激励方法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教练型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培训内容。刘素婷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潜能开发中的应用”(2013年),文中在分析教练技术的内涵、角色定位、核心原理、步骤与技巧的基础上,探索教练技术在大学生潜能开发中的应用,提出大学生潜能开发的具体策略,旨在通过支持大学的心态改变,促进大学生实现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类教练技术有6篇,分别是王富强,贾铭的“教练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2013年),文中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

1.遵循NLP前提假设,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教师进行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前提就是“学生是没有问题的”,教师应该作为协助者,帮助学生自己成长。相信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可以做得更好;

2.教师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和教育;

3.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和支持者。[9]王富强,贾铭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2013年),文章主要阐述了教练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刘向辉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课堂教学为例”(2014年),主要概述了教练技术的概念、起源以及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应用性;王富强,李玉祯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应用”(2014年),主要内容是教练式沟通、逻辑层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相结合的应用实践研究。王富强,申秀秀的“教练技术指导下教师如何实现教学主体性———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2014年),主要内容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练技术的指导下,通过问话式教学提高课堂掌控力,运用教练技术的逻辑层次理论解决教学困惑,运用三脑理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主体性。[12]王富强,李玉祯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应用”(2014年),文章主要内容是在教练技术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思维方式、学习心态等方面的改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迄今为止,大量教练技术相关书籍以及文献的研究出版,表示着教练技术在中国正以良好的趋势发展着。

三、文献研究特点

源于上世纪80年美国的教练技术,现如今已成为欧美企业家提高生产力的有效管理技术,其研究成果也颇丰,然而教练技术在中国还仅仅处于初步阶段。由上图表可总结得到,当前教练技术在中国的研究特点:

(一)教练技术在中国研究的领域特点

教练技术的研究重点虽然仍然在于教练技术与管理的研究,但是研究领域在不断的向外、向深处扩展。由图1数据可以看到,在CNKI中有关教练技术的论文总数为147,而其中有关管理方面的教练技术则占到了总数量的56.42%。也可以看到,整体上企业类相关论文一直高于其它类领域论文数量,教练技术的研究重点仍然集中于企业类的相关研究。从2002至2008年,教练技术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企业类和其它,高校类论文为零,但是自2009年开始,高校类的教练技术相关论文开始发表,占到了总数量的19.05%,并且整体呈上升趋势,教练技术的研究领域在不断的扩大。2013年,思政类教练技术相关研究也开始在不断的深入,论文数量占到高校总量的17.65%,而且研究还在继续发展。

(二)教练技术在中国研究的内容特点

目前,我国对于教练技术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性研究、理论研究和价值研究,理念研究相对较少。在具体的查阅论文之后发现,对于教练技术的研究方向一般是集中在教练技术的概念研究;教练技术的技能研究;教练技术与其他辅助技术的比较研究(教练与传统培训;教练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教练与指导辅导);教练技术的起源发展研究;教练技术的应用性研究等方面。目前,国内对于教练技术的理念研究相对较少。

(三)教练技术在中国研究的数量特点

教练技术相关文献总量不多,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上述曲线图表“总量”线可以看到,自2002年教练技术相关论文研究以来,每年都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发表,至今为止已发表有147篇论文文献,年平均量为约为12篇,虽然总数看起来不多,但是发展势头良好,而且总体上论文总量也是在不断的上升的。从此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教练技术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对教练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

四、发展趋势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