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一词最早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发展历史[1]。作为一项具备极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覆盖面广、创新性强。进入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学科与人工智能技术均获得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与行业都相应地加大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度,高校教育即是其中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正着力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运算工具及具备某些人类特性的智能化系统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明确自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融合。

1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要对一系列全新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并作出科学回应[2]。在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当属“如何使学生真正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而非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高校要想顺利地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明确自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人才培养目标。

1.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想培养出能够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就必须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发展的关注度并着力增进学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帮助他们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中把握主动权,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信息素养、学习能力、技术迁移应用能力等,促使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强大助力,而非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

1.2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将人才培养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专业知识体系和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并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人工智能系统对于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均胜过人类自身,因此,能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将成为衡量人才整体水平的重要依据,这是高校应加大关注的重要内容。

2高校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2.1树立“以生为本”人才培养理念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全方位推行“生本教育”,将学生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点与落脚点,切实提高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包括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及战略前瞻分析判断能力等,这些能力将成为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推行“生本教育”还需要高校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学生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理解,并在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方案,如职业生涯规划等。

2.2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完善专业课程教学

高校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环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必须通过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高校应通过以下措施来完善专业课程教学:第一,健全本校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区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着力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找准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处。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微信图像美化小程序“你我当年”的美化算法进行研究,并尝试通过使用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获得更好的图像美化效果;第二,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网络教学视频“微课”等,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转变过去以终结性考试评价学生的做法,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促使学生端正课程学习态度。

2.3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一方面,高校应与各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这些企业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走入专业相关企业,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相关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状况,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企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高校应与专门的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增进对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发展的了解,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为本校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自身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能力。高校还应邀请人工智能企业中的一线员工为学生举行讲座,切实增进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了解[4]。

2.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高校要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建设[5]。高校应推动本校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增强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促使他们配合各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积极实践全新教学方法,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意识地推动课程教学及作业设计与人工智能领域相结合。为此,高校一方面应面向本校现有教师队伍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主题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应大力引入兼具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专业背景和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活力,带来先进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助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高校唯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机遇并应对挑战,提高人才培养的速度与水平,真正培养出能够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此,高校应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步伐,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强化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树立“生本”人才培育理念,促使各专业完善课程教学,与此同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工作并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切实改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靖雯.人工智能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丝路视野,2017,(35):57.

[2]余丽红.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J].创新人才教育,2017,(04):87-88.

[3]许昊,陈怡斐,潘慧凡.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8,(01):59-60.

[4]刘恺琳,徐桐,张婉姝.人工智能趋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现代信息科技,2019,(07):180-182.

[5]张波,方祖华,叶宏.新工科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08):113-119.

作者:侯丽华 李含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