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精神,结合本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学生特征及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面向就业的核心课程群研究,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和项目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目前来看,市场虽然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一直保持旺盛的需求,但近年来各大高校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从我校就业实训处反馈的信息: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只有不到一半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其中极少数从事软件开发类工作。而从学生入学初的调查显示,很大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最初都有做软件开发的意愿。但以目前数据来看,学生就业却难以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具体表现在缺乏软件开发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导致软件企业从高校招聘的人才必须经过几个月的职业岗位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工作。这说明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距,其根本原因是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软件市场发展所致。以往的教育模式偏重概念原理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致使学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这说明现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进行改革。针对企业“难招人”,毕业生“难就业”的尴尬局面,兄弟院校已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如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就提出将某知名计算机软件就业培训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现有培养方法进行融合,对实践教学和授课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半封闭式教学充分利用课余教学时间,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哈尔滨学院则是尝试采用“专业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实训、生产实习、就业上岗”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案。即两年半时间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半年时间由企业完成基础培训(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公司制度等)、技术培训(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及开发工具和环境)、项目实训(模拟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半年时间到软件企业进行软件工程实践(生产实习);半年时间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毕业设计(实际课题研发,完成毕业设计)和上岗就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的作用,合作办学。广东海洋大学在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则重视“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口径”,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作为驱动力;理论教学要以应用型人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其持续发展对基础理论的需求为驱动力;实践教学要以培养目标的要求为驱动力”。可见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应对软件人才与实际应用需求脱节的问题。而其做法大多强调实践,加大动手能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中企业一方的资源,也有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一些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大都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没有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没有重视课程群结构的合理配置。如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开设,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软件工程及相关计算机专业都往往会开设很多门程序设计或开发类课程,而由于时间关系或各种原因,每门课程都在基础理论结束后即结课考试,学生没有使用所学语言开发应用程序或实现某个现实中的具体应用。而之后开设的诸如数据库等课程,也是只讲授数据库相关理论及库、表、查询等内容的实践,并未结合之前所学课程进行项目开发。各课程间是离散的关系,各课程任课教师缺少沟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依然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将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实际应用。

2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通过对我校现开设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究,得出对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软件工程能力培养,鼓励与倡导学生获得工信部或者行业认证证书,形成“三个加强、二个接轨、一个结合”(加强基础、加强实践、加强外语教学;与企业接轨、与行业接轨;产学研相结合);强调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构成纵向层次化、横向模块化、以培养学生软件过程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面向市场和就业、以技术应用为主导、核心专业课程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核心语言类课程可开设2学期;强调课程间的关联性,以实际案例教学、课程资源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毕业实习前增设一门专业综合实训课,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该课程开发、设计和教学中,将企业项目引入到课堂,综合应用所学技能,使学生对前期课程有整体认识,通过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树立就业信心。同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引进软件企业工作室,实现实训平台,完成协同育人。

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面向企业需求,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让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对接企业需要。采用统计调查方法,对软件开发行业各类型、各层次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需求特征、职业领域岗位群从业标准,准确定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相关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制定合理的、以技术应用为主导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借鉴成功经验,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软件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定期的设计和优化。(2)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任项目经理,与学校教师一道共同设计、开发和教授实训课程,实现双师互补,将企业对人才要求与学校培养人才目标交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化产教融合,形成真正顺应市场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核心课程群建设要求与实施方案,采用教育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3)深化产教融合:引进软件企业工作室,实现实训平台,完成协同育人。目前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已经与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电子有限公司,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联合共建达内学院等企业实现校企共建工作室和实训平台。(4)改革教学方法:让教师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举办各种培训、讲座,比如进行BOPPPS教学设计、五星教学法、专创融合、“双创”教育等等的培训;借助各大教学平台和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课堂翻转,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解决了师生分离的现状,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效果。

4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教育突出了专业理论和素养教育,强化了核心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聘请来自多个知名企业的开发设计人员、项目经理以及有实践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指导实践教学,为社会提供了合适的软件设计、开发人才,同时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毕业生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近两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软件工程专业相关工作。另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完善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部分学生参加了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活动及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王建彬,陈建平,陈昌兴.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7):39-40.

[2]杨微,肖佳,朱晓风.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4):136-137+139.

[3]张慧敏,谢武,孙晋永,等.基于反馈的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6):131-132.

[4]李昕,刘益先,程维.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8(11):49-52.

作者:宋思华 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