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基本素质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基本素质能力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成效。因此,打造高素质、能力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前提和重点。文章借鉴长期以来我党组织、人事工作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做好该项工作对从业者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素质;基本能力

所谓“一流之人乃识一流之善”。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是所有行业都必须重视的关键工作,涉及对应聘人员的把关、在职人员的考核及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评价,是组织、单位、集体赖以选人用人的依据来源。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水平,影响单位、团队工作绩效和长远发展。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称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做到知人善任,把人看清、选准、用好,应具备“三种意识”“三类知识”“三种能力”。

1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三种意识”

“德”为官魂,作为“管人的人”,甚至“管官的人”,具备“德”行尤为重要。德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就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而言,至少涵盖思想政治方面的态度、对行业及人力资源工作的态度、对考核及评价工作对象态度以及对个人荣辱及得失的态度等方面。在人的身上具体体现为“政治责任意识”“公道正派意识”“敬业奉献意识”。

1.1政治责任意识

一是忠诚、担当精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一个单位重要的管理部门,在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中,担任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深得领导层信任的干部,其中很多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忠于党、忠于国家是这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政治品格。而其中的党外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能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二是大局观。人力资源工作要服从政治大局、经济发展大局、社会稳定大局。在新形势下,讲大局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不断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紧密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意识。注意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考虑、从全局定位人力资源工作,在识人用人上要坚持政治标准,坚持有利于发展的标准。三是责任心。要有对组织、单位以及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有强烈的责任心。自觉从组织、单位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从事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人员培养、使用问题,而不仅仅把人力资源工作作为一般简单工作任务完成。

1.2公道正派意识

“公道正派”集中了人力资源管理者最重要的岗位职责和最必需的职业品质。一是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不同场合地强调“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衡量一个组织工作干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是否公道正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性质,要求从业者要自觉拓宽视野、提高境界、壮大气魄,以宽广的胸怀广开言路、广纳贤才,发现优秀人才,及时、合理地使用。二是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只有坚持原则才能客观评价干部,只有客观评价才能选出适合岗位的领导干部,只有选出得到群众公认和好评的领导干部才能体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价值、树立人力资源部门的形象。

1.3敬业奉献意识

一是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人力资源管理者要热爱人事、组工事业,热爱干部工作,爱岗敬业,以满腔的热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投入干部选聘、选拔、管理、培养工作中,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二是甘为人梯的胸怀。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单位、集体的长远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优化人员结构、优化干部队伍、选拔优秀干部、提高干部能力作为出发点,扎扎实实,任劳任怨,不谋私利,讲奉献,不嫉妒,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

2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三类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多层次、立体式的系统工作。在实际情况中,作为领导干部(或拟提拔人选),大多数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作为选人、用人的把关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识一般不能太过单一和浅薄。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努力使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眼界,才能拥有较强的洞察力,从而对选拔、考察对象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1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

一是较专的人事、干部工作理论知识。深入学习人事、干部理论知识,把握工作的历史沿革和时代背景,熟悉掌握国家人事、干部工作指导思想,把握人力资源工作的原则、宗旨,努力成为“内行”,避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盲目现象。二是较广的相关学科知识。要熟悉人事工作知识、劳动用工知识,还要清楚职称、人才工作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较宽的知识面,有助于科学地把握和分析问题,有助于在考察中准确把握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能力特点,从不同角度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三是较新的知识层次。包括新的业态发展趋势、新出现的人才市场景象,甚至对一些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及其代表人物都要有所了解。知识层次要跟得上形势需要,才能担当起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任。

2.2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一是把握人力资源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懂政策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求,执行政策、法规是贯穿组织、干部工作的基本原则,政策、法规执行能力是衡量人力资源管理者业务水平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及人力资源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机遇、新要求,努力成为人力资源工作“政策通”。二是对所在行业的纪律要求、职业道德要熟。自觉把党内纪律、组织工作纪律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要求管理对象严格遵守,在单位中营造一种守规矩、重品行的从业氛围。

2.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业务要求

一是原则要明。比如在党政机关和国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突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党内法规的学习,努力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领、原则,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标准要清。清楚工作的各项标准,“到位而不越位”,把分工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不过问超越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比如面试应聘人员、考察选拔对象时问话的口径、标准一定要清楚,不解答无关的问题,严格按照标准完成考察工作;三是程序要熟。人员队伍建设、班子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有严格规定的程序,每个环节有紧密内在联系,只有理解并熟练完成各个环节之间的转换和运转,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强化对新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强调工作程序、考察方式和关注重点,确保工作效果。在执行考察任务前,可安排临时培训会,突出对操作层面的技术指导,如提问的口径、数据的统计、考察材料的整理规范等。四是方法要活。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种方法,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对应聘者的基本情况、综合能力、适应能力、与应聘职位匹配性等进行准确评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

3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三种能力”

3.1分析鉴别能力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德、才、学、识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要不掺杂个人好恶,不搞亲、疏地评价干部。一是能理解、落实好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客观公正地评价人。二是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面试、考核中,初次获取的信息和材料通常比较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甄别,在全面、公正、客观的原则下,努力把握考核对象的真实情况,对其业绩充分评价,对其不足要审慎把握,把思想上的不足与工作方式的不足分开,把能力水平的不足与性格特点区别开。三是将选拔、考察对象放入其工作、事业广阔背景中考量,将其与上下左右的人对比分析,准确地认识考察对象的特长、潜能、价值,客观做好“适岗评价”,把政治可靠、能力较强、作风过硬、群众信赖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2表达沟通能力

一是文字功底。写好评价材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必备的基本功,所以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有一定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能用简约的文字准确勾勒出考察对象的形象,表现其能力、作风特点,用词要准确、文风要朴实、格式要规范。把自己对考察对象的认识和感受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二是沟通能力。人力资源工作是从事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共情”和谈话艺术,因地制宜、因才施策才能取得谈话对象的信任,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应聘和考核对象的人品、才能和特点。

3.3防腐拒变“免疫”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实权”部门,对整个单位从新进人员,到在职人员,到领导干部有着评价、考核、选拔及任免权,是单位工作系统中关键的一环。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是备受关注的群体,会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抵抗不正当风气的“免疫力”。树立正确地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加强廉政和保密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接触的人自觉回避,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

作者:黄弢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