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探究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探究

【摘要】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为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提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是:在开展情境教学中提到人文素养,在关注学生体验中提升人文素养,在构建发展评价中提升人文素养,在激发艺术想象中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阅读;人文素养

“对于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其发展的最本质源泉,也是源源不断的最持久动力,更是生命发展的最核心潜能。”真正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是一项促进心智发展的综合性活动,既有形式上的“工具性”教学,又有内涵式上的“人文性”教育,是“两性合一、和谐相生”的有机结合体。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为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小学语文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突出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

1.在开展情境教学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但如此,刘勰通过《文心雕龙•知音》还强调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优秀文学作品除了语言文字的美妙,更重要的是情感魅力在发挥作用。凡是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都能从不同层面展示自身的独特见解和个体智慧。所有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那么,究竟如何“沿波讨源”呢?情境化教学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为例。笔者借助自制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了一些自然客观现象,如“太阳与树影”“北极星指北”“树叶稠南稀北”和“积雪兆南北”等,让小学生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与学习、感悟与体验,以此教育他们“要是在野外迷了路,千万别慌张”,只要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就可在寻得精神力量的同时克服这些困难。再以《小英雄雨来》教学为例。笔者当堂播放《小兵张嘎》《鸡毛信》等赞颂“小英雄”的精彩影视片段,为小学生树立了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的先进榜样。此外,还有“亲情伦理”“睿智哲思”等人文教育元素,只要认真挖掘,便可信手拈来、加以利用。

2.在关注学生体验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我听了也就忘了,我看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也就懂了。意在强调“学与做”“知与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着实质性的异曲同工之妙。人文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种设想或理论,只有与情感思想和行为实践进行直接碰撞,才能在学用结合和知行结合中逐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否则,它就会在“镜花水月”“无源无本”中辄尝浅止甚至抛散殆尽。换言之,要想让人文教育在学生心目中落地生根,必须切实关注他们的情感实践和感悟体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以《晏子使楚》教学为例。为了让小学生充分体悟主人公的思辨技巧和语言艺术,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晏子在“刚进城门时”“初见楚王时”“酒宴进行中”等三个时段分别所遭遇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思考、探究和体验。然后进入教材文本阅读阶段,让学生通过自我对照来切实感悟晏子的所说所为。最后,通过师生的深入浅出和良好互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孰轻孰重,以及主人公那“不辱使命”的聪慧力量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从而为学生留下了深刻持久的体验。

3.在构建发展评价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遗传、生长环境、心智发育和后天发展等方面各不相同,学生群体之间无可避免地有着个体化差异,因此他们对待事物的反应和评判自然也就不尽相同。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的客观基础,而且是构建发展性评价的巨幅潜能所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以《狼和小羊》教学为例。本则寓言讲述一只狼在理屈词穷之下,依然蛮不讲理“扑上”小羊,充分显现了狼族的凶残本性。就在教学总结的最后环节,有的学生为狼“抱打不平”:“在电视《人与自然》栏目中,狼是一种生存本领很强的动物,而且它们很团结,这难道不是狼的优点吗?”经此一启发,许多学生说了狼聪明、爱护狼崽等优点。有鉴于此,笔者首先给予上述学生“知识丰富、善于思考”的肯定性评价,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狼和人类一样,有优点的同时也有缺点,关键是要看它们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无论对于人还是事物,有优点要表扬,有缺点就要批评……”这种发展性评价,非常有利于学生逐步地形成辩证思维和良好品质。

4.在激发艺术想象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学校教育是一项智慧与艺术和谐相长的综合性实践工程。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际教学中,基础教材以及课外读物的许多作品或多或少地蕴藏着“空白”知识点,它不但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填补”意识,而且能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挖掘并善于利用这些丰富多元的“空白”资源,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深入思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他们的情感意识和人文精神。还是以《狼和小羊》一课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进一步启发:“学完了这一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倍感兴奋和鼓舞,有学生提问:“小羊有没有可能最后逃得性命呢?”还有学生提问:“狼既然那么想吃掉小羊,它又为什么找了那么多借口而不是直接扑上去呢?”笔者非常高兴:“能够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而且很会动脑子思考……这些问题还是由你们来讨论解决吧!”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纷纷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由此打开了他们的想象大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的发展性过程。教师只要善于利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并且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就会取得令人期待的教学效果。

作者:叶佳梅 单位:长泰县岩溪中心小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