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精选(九篇)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第1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型政府;基层公务员

一、公务员及依法行政能力概述

(一)公务员的定义

“公务员”一词是国外引进至我国的舶来品,公务员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据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①“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吐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②本文所说的基层公务员一般是指县级以下公务员。

(二)依法行政能力的涵义与构成

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关于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内容的规定,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是指理解法律并运用法律处理各种具体事务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公务员更是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主要由依法行政的认知力、决策力、执行能力三方面构成。依法行政的认知力,是指基层公务员具备学习并理解、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是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的决策力是指基层公务员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职能,并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法行政的执行能力是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核心,指的是基层公务员在进行行政活动的时候,具备将既定目标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二、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运用中的问题探析

(一)特权思想根深蒂固。目前,一部分公务员依旧存在“官本位”思想,对依法行政的理念缺少足够的认识,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让自己从特权思想中解放出来,无法认识到一切权力都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摆不正“权与法”的关系,缺少为民众服务的公仆意识。

(二)法律理解能力不足。由于基层公务员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法律知识的匮乏,或者知晓相关的法律知识,但不能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这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依法行政效果。且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认为依法行政就是依上级文件行政的错误思想。

(三)依法行政技能欠缺。行政技能是做好行政工作的重要要求,而且当前的社会环境处于复杂多变的时期,对行政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基层公务员自身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难以有效应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局面,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应变反应能力和性格的不同,会导致同一情况因处理人员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相对人对政府行为的评价。一旦没有处理好,那么公务员将面临极大的压力。

三、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法治观念淡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基层公务员队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法律意识更是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这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依法行政。与此同时,传统理念的惯性依旧影响着一部分公务员,在具体工作中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命令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许多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容易将行政管理活动当成是治民的活动,将民众看做是管理、统治的对象,产生身份的优越感,在行政活动中显现出“官本位”的思想。

(二)权责不对等。总体来看,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享有的权力比较固定,而相应的责任总是处在动态上升的过程之中,逐渐产生权责不对等的问题。相关的法律对公务员的权力、责任进行了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而不断发展,民众对公务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部环境给公务员施加了比较大的压力,而当环境给予的压力使他们在工作中无法自我满足时,一部分基层公务员难免产生抵触的情绪,容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消极对待任务,从而引起行政不作为或者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对公务员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确保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同时,监督本身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监督机制依旧不完善,一方面,行政监督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联动体系,监督力量比较分散,监督主体单一,缺乏必要的整合,就会使自身的监督功能弱化,引发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监督的具体形式也存在缺陷,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脱节,从而使得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受到影响,不利于监督工作的常态化。

四、提升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行政法治观念。树立符合现代法治的依法行政理念,是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推行依法行政的关键。为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公务员学习依法行政的理念,让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树立依法行政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公务员对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认识。

(二)加强依法行政技能培训。重视对公务员法律思想和道德的培养。让他们明白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强化法治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法律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纳入法制轨道,将依法行政的意识贯穿于行政管理的活动中,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重视对公务员的业务及法律的培训。业务水平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大对基层公务员的培训投入,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对基层公务员业务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也需要实现培训的常态化,确保依法执政能力的强化和持续提升。

(三)完善行政监督体系。首先,完善内部监督。对于行政部门而言,内部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充分调动人大、司法的宏观监督,又要发挥部门自身的具体监督,确保公务员的行为不偏离已发行政的目标,与此同时,要完善监督的种类,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一个都不能少。其次,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政务公开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方法,为此,一定要进一步深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和民众的监督,促进各项行政行为的透明性,确保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最后,加强舆论监督。近年来,新闻媒体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能力的逐渐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推进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的作用,传播正确有效的信息,对公务员的各项行为进行监督,实现有效的约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注解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Z]. 2006年1月1日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Z]. 2006年1月1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02) .

[2] 张恩韶,常桂祥.法治精神视野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讨[J].甘肃理论学刊,2013(03).

[3] 闫英.规范行政行为,深化依法行政理念[J].行政与法,2013(06).

[4] 杨红.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问题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05).

第2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立法治政府的新要求,以推进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为主线,以提高人口计生部门行政执法水平、促进执法人员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全力维护计划生育群众合法权益为宗旨,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效率高、服务优的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行政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切实增强,执法方式不断改进,执法形象明显提升,执法效能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建立有利于提升人口计生行政执法水平的长效机制,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活动步骤

“提升年”活动从2013年4月开始,到2014年2月结束。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动员阶段(4月下旬)

市人口计生委制定“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市人口计生委全面推进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政策法规处负责日常工作。召开会议,动员部署,统一思想,引导全体人员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正确认识,积极参与,有效推进。

(二)能力提升阶段(5月至12月上旬)

各地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开展“提升年”活动的具体方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提升年”活动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市人口计生委将结合全省“十二五”依法行政工作中期评估、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优秀案卷评比、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对各地“提升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12月中旬至2014年2月)

各地对本地区“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各辖市、区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于2013年12月20日之前将总结评估报告上报市人口计生委。市人口计生委对在“提升年”活动中表现突出、取得显著成效的辖市(区)人口计生局、镇(街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三、主要任务

(一)规范执法行为,在具体执法实践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1、准确理解和适用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国家和省人口计生法律法规规章及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大政策规定是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是行政执法水平提升的基础和关键。各地要加强学习,认真把握各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准确理解,保证具体执法中各实体性条款适用不出错、不走样。坚持具体执法中不能准确把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请示报告答复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修订和完善《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制度》。

2、规范执行和使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程序和文书。以再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生育服务联系单办理等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权力行使作为重点内容,严格按照省、市统一的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的步骤、方法和期限开展执法。规范使用执法文书,规范管理执法卷宗。完善行政执法案卷定期评查制度,坚持每季度集中案卷评查,积极探索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现场评查,将书面评查与网络检查相结合、与走访行政相对人相结合,提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质量和水平。今年,市人口计生委、辖市(区)人口计生局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比例分别不低于当年执法案卷的10%、40%,人口计生行政执法法律法规适用和程序正确率应达到100%。开展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优秀案卷评比工作,提升人口计生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水平。

3、推进合理行政和文明执法方式。认真落实市政府《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在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建立柔性执法工作制度的通知》,大力推进行政指导工作,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生育审批(登记)事项、企业不履行奖励政策等行为,通过行政监管劝勉、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警示、违法行为纠错、重大事项走(回)访等方式,全面推行柔性执法、文明执法,杜绝行政侵权行为,对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类的投诉举报数量较去年下降20%以上。运用说理式执法、行政指导等方式,充分告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使,提升执法的正面导向和效果。严格社会抚养费征收中自由裁量权行使,准确适用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基准。重视行政执法工作中对群众隐私权的保护,规范计划生育村(居)务和政(事)务公开和公示制度。坚决查处执法中的违法行为,纠正自由裁量运用不当显失公正行为。今年起,市人口计生将各地推行柔性执法、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纳入人口计生依法行政考核内容,50%以上的地区应使用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

4、推进行政调解工作。贯彻落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调解制度》和市行政调解工作要求,规范和推行人口计生行政调解工作。特别针对涉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管理以及其他人口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人口计生行政调解工作的研究和指导,逐步实现人口计生行政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今年,各辖市、区应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5、推进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再生育审批、公民证件一站式采集、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申报系统,实现与“三合一”平台的对接;加强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建立网上办事大厅,逐步实现再生育审批、计划生育相关证件的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兑现等数据的便民查询和实时监督。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全力推进“市出生人口生育属性动态监测系统”,大力实施未办理生育服务联系单对象核查工作,切实加强违法生育的查处。

(二)维护群众权益,在深化便民维权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6、简化计划生育证件办理。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全面落实《省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简化和规范计划生育证件办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的宣传,为群众办证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理、网上办事等便民维权措施,重点解决流动人口办证、“双独”家庭申请再生育审批、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等难点问题。群众对计划生育证件办理的投诉举报明显下降。

7、创新和拓展计划生育办事形式。探索推行在计划生育有关事项办理中的近亲属委托办理、村级办理、主动上门办理和告知预约办理等形式,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推行网上办理,依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等,进一步扩大计划生育事项网上咨询、求助等服务事项范围,方便群众查询。

8、强化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完善“世代服务”体系中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全市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和群众维权窗口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管理,保证热线专线专用、线路畅通,加大热线接听情况的监督和通报。及时完善热线语音服务内容。深化诚信计生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促进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的巩固和加强,推动行政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

9、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规定。加大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的兑现力度,确保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的落实。完善企业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长效发放机制,逐步兑现2008年1月1日以后退休灵活就业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研究落实注销、破产、困难等特殊企业持证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金兑现办法,加强税务工作力度,确保退休人员合法权益。落实城镇非从业居民一次性奖励政策,实现计划生育家庭老年奖扶政策全人群的覆盖;出台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养老帮扶政策,关心关爱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等特殊人群的切身利益。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加强队伍建设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10、提升法制宣传实效。推进人口计生“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以提高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为重点,完善和落实学法、培训等各项制度,提高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工作人员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管理服务的能力。开展各类形式的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知识答题和竞赛活动,增强全社会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的知晓度,增强群众依法生育、依法维权的意识,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局面,创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法制环境。

11、提升队伍培训成效。加强对各级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窗口”服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办案评查、以案说法、能力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提高技术服务人员依法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特别加强对“窗口”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12、严格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禁止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对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但仍在从事执法工作的,必须调离行政执法岗位。严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和条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执业和服务。依法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尊重群众知情选择权,保障群众依法获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坚决杜绝违反群众意愿强迫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和其他技术服务的行为。

四、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提升年”活动是人口计生部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推进全市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上新水平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克服当前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中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平衡、能力跟不上、执行不坚决等问题的具体举措。对于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形象,提升效能,服务群众,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地要把“提升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层层抓好落实。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处室牵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实施目标管理、职责分解和责任追究,确保时间、任务、效果的落实。对“提升年”活动工作不落实、成效不明显、流于形式,甚至发生因执法不当引发重大或恶性案(事)件的,追究主要领导和具体人员的责任。

第3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论文关键词 新时期 公安管理 管理改革

自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公安机关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了能够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更好的保障社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国的公安队伍也一直在不断扩大,管理体制也一直在不断改革。虽然,在公安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公安队伍的办事效率和对犯罪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都有了明显提升,很好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但是,在实际上,一直以来的管理改革都是对存在问题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补充,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公安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就依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安的管理效率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公安管理效率,更好的保障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就需要在新时期下从根本上对公安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接下来,本文就以加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和解决当前公安管理问题为主要目的,对新时期公安管理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一、新时期公安管理改革的主要目的

(一)提升公安机关的治理能力

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之后,我国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已经能够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公安队伍的人员数量已经由最开始的不足百万发展到如今的二百多万。同时,在队伍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公安队伍的配置规格也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社会职能也在不断扩充,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一些省市还对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减少了公安机关队伍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层级,并对警力布局进行了全面优化,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改革效果。但是,即使如此,在当前的公安机关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安机关的管理效率,限制了其管理效率的提升。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一直以来的改革过程中,我国都没有从根本上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和创新,只是在对原有的管理体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安机关的管理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公安机关的社会职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提出了对公安行政管理的改革,在正视当前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提升公安机关的治理能力为主要目的,从根本上对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二)实现公安法治

坚持法治,是一个国家治国理政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我国同样如此,也应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现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法制性。在政府的众多组成部门中,公安机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整个政府职能的发挥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较为重要影响。公安机关的主要社会职能是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是政府行政执法的主要凭借,在政府工作中,公安机关一直走在刑事司法的最前端,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政府工作中,公安机关就是政府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最基本保证。但是,就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的管理情况而言,其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安机关职能的充分发挥。当前,公安机关的管理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安对于不作为、不敢为以及不勇为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充分发挥出公安机关的职能,无法对社会的稳定性以及和谐性进行有效维护。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在新时期对公安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就需要实现公安法治,为我国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供坚实后盾。

二、新时期促进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加快改革脚步,完善管理体制

一直以来,在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其改革方式主要就是对原有的公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但是,这种管理改革方式却存在一个明显问题,那就是在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后,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我国公安机关就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脚步,从根本上对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在不断对进行补充和完善,不断加强我国公安机关的治理能力,实现公安机关的法治管理,为实现我国政府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我国公安机关的社会职能。同时,也只有从根本上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够满足新时期对公安机关管理的需求,有效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

(二)加快法制建设,提高公安机关自身的管理意识

就当前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情况而言,从根本上对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在对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过程中,除了要对公安机关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后,还应该加快法制建设,尽快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不断提高公安机关自身的管理意识。首先,在推动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还应该对与公安机关管理和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在其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和法治力度。其次,在公安机关管理体制中,我国政府还应该对公安机关内部的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管理部门的职权,使其能够对整个公安机关进行有效管理,从根本上实现法治。

(三)实施大部门制,优化公安组织结构

在新时期,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当前的公安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而在新时期,对公安组织进行优化的最佳方式,就是实施大部门制。

比如,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机关在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就以“垂直管理、减少层次、整合机构、优化组合”的方式对公安基本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全面优化。在此过程中,大庆公安机关将原有的10个分局和70个派出所进行了重新整合,划分出了能够直接行使县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全部职权的新的20个分局。而在改革之后,经过实践证明,大庆公安机关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其不仅明显提升了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还赢得了良好的日碑,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公安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此次改革中,大庆市公安改革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行政层次进行了有效缩减、对警务实战进行了有效强化。因此,在其他省市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就要以大庆公安机关的体制改革为例,对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有效改革,进而达到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的目的。

在对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推动机关的瘦身,使公安机关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从公安部、省公安厅改起,按照大部门制要求,对一些部门警种进行整合,将警力集中整合到一线实战部门以及基层公安机关,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其次,就是对警力下沉进行有效强化,公安机关的根基主要在基层,在改革过程中,只有将基层做大做强,我国公安机关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只有实行大部门制整合,对警力下沉进行有效强化,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公安机关的实战能力,实现公安机关改革的高效性。

(四)不断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要想使新时期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更好的实现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能力的提升,就要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在公安机关管理工作中,作为公安机关的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公安机关本身的管理工作之外,还应该做好所有公安干警的管理工作,要不断提升公安干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使公安干警能够拥有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而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实战能力。

(五)贯彻落实公安机关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在新时期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公安机关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公安机关应该充分意识到加强对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所具有重要意义,对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有效落实。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本就是一个漫长的工作过程,在此期间,为了能够做好改革工作和对改革进行有效落实,公安机关还需要不断对管理人员和公安干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公安队伍的思想觉悟。因此,在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下级公安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执行上级决策,落实改革工作。同时,在改革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加强对管理体制的补充和完善,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实现高效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解决公安机关所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升其执法效率。

(六)加强对公安干警的培训

第4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实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法制环境。

以工作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依托,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着力破解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监督检查和法制培训为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行政执法公平、公正;以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为重点,依法、正确、全面地履行各项执法职能,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抓好制度建设。按照省、州政府相关规定,进一步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通过定期督查通报,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改革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办事效率。

2.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不定期的组织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把学习培训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评优依据之一,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

3.健全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全年学习计划,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行政执法人员自觉学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涉及城市管理领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1.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明确适用规则,及时向社会公布。围绕行政执法工作流程,研究制定执法基本要求和标准,并以案例评析、以案说法等多种方式,指导行政执法工作。

3.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积极对网上政务信息进行全面的清理,向社会公示城市管理业务办理内容、条件、程序和投诉渠道,公开的内容做到合法、完整、规范、具体、统一、有效;积极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减少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公开行政处罚依据、标准和程序,实行阳光执法、透明执法。

(三)规范队伍管理,提高综合素质

1.优化队伍结构。探究 “一员多能、一岗多职”的人才,大力调动执法队员和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

2.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动态管理,严格资格审查,强化日常监督。根据执法依据调整、执法职能改变、执法岗位变化情况,积极组织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及时更换执法证件。

3.加强廉政教育,纯洁执法队伍。结合党的廉政教育,强化城管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为民,公平公正等法治意识;加强执法队员廉政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坚决防止、以情代法、、等问题,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1.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局属执法单位进行日常督察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兑现奖惩的依据。

2.加强外部监督监管。主动接受市民、新闻媒体等监督,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执纪等进行监督。定期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力度。严格按照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意见进行查处。加大案件立案监督工作,保障案件质量。

4.加强行政执法错案追究的落实。对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违

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五)加强行政调解,做好涉法涉访涉诉工作

1.加强维稳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做好维稳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化解城市管理各类矛盾。

2.推进行政复议与行政调解衔接工作。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履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义务,合理运用和解、调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

(六)推广规范化管理,提升市容形象

1.继续进行沿街市容形象提升工程。通过猛洞河路的典范引路、以点带面,带动广告设置的整体提升。积极推行分类管理,选择一个严管路段,持续保持严管重罚态势,特别是溪州路、中心市场及新车站周边等重要地段要严密管控;加大对流动摊点的管理力度,不定时组织行专项整治,切实提升城市品味

2.继续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区分类别”的思路,突出重要,加大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确保环境卫生质量达标。继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力争实现主次干道签订率100%,责任到位100%。

3.加大建筑工地渣土的源头管理。采用控制源头,事前防范的主动管理模式,主动介入施工工地管理,对城区的所有施工工地进行调查摸底,对不符合文明施工规定的工地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时间整改到位,对运输车辆发放宣传单,要求其在运输渣土时采用覆盖等方法,避免抛洒滴漏污染路面。

(七)注重社会舆论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大力运用电视台、网站、各类宣讲刊物等的平台,做好信息宣传报道工作。要把握重点,服务大局,及时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重要工作动态及新措施、新经验、新做法进行宣传,扩大工作影响力,争取市民对城管工作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减少工作中的阻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5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一、围绕依法行政中心工作抓落实,完善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健全依法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明确决策范围、权限,把专家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积极推行“民主决策,法制先行”理念,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把聘请的律师作为部门依法行政的法律顾问用实用好,在对涉及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处置、涉嫌刑事移送、与有关部门之间执法协调等事项的处理中,法制机构应当提前介入,在部门集体审议时,法律顾问要列席会议。

(二)积极应对管理体制调整对法制工作的挑战。与质监部门工作相关、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很大一部分是近十年来依据垂管特色制定的。一旦管理体制调整到位,必然有一部分法律法规,特别是总局的规章、规范性文件需要废止、修改。法制工作要及时适应、掌握体制改革带来的法律法规的新变化,确保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服务。

(三)深入开展行政指导工作。行政指导是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局要结合行政执法回访制度的实施,通过建议、辅导、提醒、劝导、示范、信息披露等方式,着重抓好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等服务类行政指导和稽查建议等告诫类行政指导工作,注重由指导企业向指导行业转变,实现质监部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行政目的。

二、围绕依法行政重点工作抓落实,强化监督指导,规范执法行为

(一)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贯彻落实两法衔接、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执法监督相关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果。进一步完善、细化行政处罚案件审理程序、案审议事规则及案审委员职责等相关制度,切实发挥案审会最终把关作用。加强行政处罚的个案指导,提高对行政处罚监督的有效性,重点关注证据形式、两法衔接、处罚后处理、罚没物资管理等履职风险高发环节。通过召开行政执法案卷交叉检查、案卷评审等活动,加强对案卷制作、归档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二)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按州政府要求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做到行政权力事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行政监管实时到位。积极推动行政处罚案件依法公开。各局要配合当地政府完成行政权力清理工作,依法公开权利清单和运行程序,及时修改和完善行政权力数据库。

(三)加强行政许可规范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许可案卷基本规范》,加强对行政许可工作规范的宣传、指导,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工作监督机制,重点监督许可条件的一致性、文书送达、当事人知情权的保障、许可过程中技术行为监管、用印规范等突出问题。

(四)强化技术机构法制化建设。加强对技术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机构及其人员的法律意识。配合相关科室,针对法制建设的一般要求、检验报告质量、检验行为规范等内容,开展技术机构法制化工作专项监督检查和量化打分评比,推动技术机构建立岗位责任制,促进技术机构依法检验、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减少履职风险、预防职务犯罪、实现健康发展。

(五)贯彻落实“依法治省纲要”,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执行省“依法治省纲要”有关要求,狠抓落实“依法治省”中涉及质监工作的相关问题。结合省局、州政府在法治宣传、依法执法、依法行政方面的要求,细化和分解工作任务,完善领导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确保依法治省工作落实。

三、围绕依法行政基础工作抓落实,完善工作举措,提升法制效能

(一)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强面向企业、面向消费者、面向全社会的普法宣传,全面开展普法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做到法制宣传上电视、上报纸、上网络。加大“3·15”、“质量月”、“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社会普法力度,加强质量法律知识宣传活动,突出对监管服务对象,特别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重点产品企业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提升企业质量法制意识。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监督检查、档案管理等,将法制学习纳入单位绩效考核。

(二)搞好法制教育培训。要突出重点对象,开展对领导干部、一线执法人员和法制人员的培训活动,提高其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要突出重点内容,对领导干部要以宪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家用汽车三包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和质监业务知识为重点,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其法治理念和运用法治方式履职尽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制人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将常规培训与知识竞赛、岗位练兵、“传帮带”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典型案例研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和法制工作人员的证据意识、应变能力,提高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能力。继续开展“每月集中学法”、“中心组学法”等活动。

(三)加强执法证件管理。积极组织新招公务员和新调入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培训、考核,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州质监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加强对《行政执法证》的申请、初审、使用管理等工作。

(四)加强全系统法制人员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开门审案”、个案座谈活动,对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充分发挥法律法律顾问在宣传咨询、纠纷化解、风险防范、制度把关等法律事务中的作用。

四、围绕依法行政创新工作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增强法制工作活力

第6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经验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坚实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无法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孤立进行,它是建设新江苏、再上新台阶的系统性工程之一。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的率先发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基础,而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则为江苏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不断提供法治引领、制度规范和保障作用。数据显示,江苏GDP突破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达1/10。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法治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形成的良性互动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能力提升与文化建设为精神动力。法治政府的制度建设必须与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提升以及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方能取得成效。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其中,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养、法治能力至为重要,这就需要注重法治文化建设,使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法治惠民与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江苏始终坚持把法治惠民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推进法治实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省各地通过实施法治实事工程,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环境保护、教育经费、医疗卫生、劳动争议、公正规范执法、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征地拆迁等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努力维护群众利益,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据统计,全省公众安全感达95%,群众法治建设满意率达92%以上。

制度完善与机制优化为重要保障。江苏法治政府建设将制度构建和体制机制保障放在前提与基础位置。依照中央部署,遵循建设规律,结合省情实际,不断总结全省各地在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社互动的“太仓模式”、公职律师制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海安样本”等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很大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法治创建与实效考评为有力杠杆。法治创建和实效考评是推动全省各地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也是检验、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在江苏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开发创建了考评方面的量化指标体系并付诸应用,大大提升了省内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江苏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法治思维和办事能力尚需提升。部分领导干部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的关系上,在作出决策、处置重大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足,法治能力欠缺。因此,“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的提升,仍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公众参与和社会沟通尚待深化。有些地方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不高,有时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在组织、引导社会公众介入日常性参与活动方面的工作成效不显著,对公众意见尊重吸纳程度较差,公众参与的动力减弱,导致公众对政府作出的部分决策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制度建设和政策实施仍待强化。一是部分涉及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的建章立制工作轻重缓急把握有时不到位,部分重点领域的政府立法未能及时有效组织开展。二是部分制度建设存在应付上级要求、追求政绩色彩,在实际中难以有效实施或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评估清理不及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多元互动和良法善治有待提高。在社会治理领域,多元主体互动参与、良法善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尚未普遍形成。调研显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重控制轻商谈、重秩序轻权利、重结果轻程序、重经济效率轻社会公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监督问责和考核量化仍需加强。一是问责制度虽已普遍建立,但难以严格实施。二是立体化监督体系虽然形成,但及时监督乏力。三是政府内部监督不到位与规避外部监督时有存在。四是考评机制已经运行,但评价体系及具体标准的科学化程度尚需继续提升。五是考评结果运用尚不够规范,考核指引效应尚不明显。

深入推进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思考

深化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方面的培训,重点培养领导干部的规则思维、权利思维与程序思维;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要求谙熟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实践中,在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逐步形成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强化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在建章立制过程中,主动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建议项目,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合理编制政府立法规划,制度建设兼顾前瞻性与可行性。重要行政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避免政府立法中部门利益的干扰。开展制度实施的成本收益分析等活动,注重制度实效的发挥;开展立法后评估等活动,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制度内容,提升制度建设质量。推进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等工作的常规化。

规范参与式行政程序建设。要拓宽参与渠道,丰富参与形式,提升参与效果。对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制定等方面的信息应充分公开,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前提条件。积极引导和规范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确保各类公众参与都能在制度渠道内妥当地进行。防止公众参与的表面化、形式化,完善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处理反馈机制,强化对未采纳公众意见说明理由方面的程序建设。将说理贯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全过程,加强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载体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对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研判,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积极培育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意愿与能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灵活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方式履行社会治理职能,提升行政机关在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

第7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提升效能为重点,效能监察为手段,积极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进一步提高各股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行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政府工作部门,促进统计建设和统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各股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各股室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四)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分为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完善提高3个步骤:

第一步:制定实施方案( 年4月)。由办公室牵头,业务股、法规股配合,制定局机关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报县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同时,组织开展好学习培训、宣传发动等工作,扩大知晓度和参与面。

第二步:组织实施( 年5月至11月)。各股室按照制定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时间要求逐项开展工作。

第三步:完善提高。对我局行政能力提升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于11月30日前报县政府自身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四、具体措施

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机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各股室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和各类学习培训。通过读书活动和学习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在学风上有新转变、观念上有新突破、能力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成效。

1、建立培训报备制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培训计划,科学选择培训专题,并于4月底前将年度培训计划表报县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县人事局。

2、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强化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年集中培训不得少于3个专题,每个专题不得少于3个学时,全年集中培训不得少于10个学时。

3、建立培训登记制度。对培训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形式、人员等情况进行登记,并留存备查;建立工作人员培训档案,对未完成培训计划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补课。

4、积极组织参加县组织人事部门、县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专题讲座,以股室、党支部为单位学习讨论,党员干部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建设学习型机关向纵深发展。11月30日前将年度培训总结及培训课件报县政府自身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县人事局。

(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是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机关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各股室要通过规范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三)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

按照《 县行政机关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方案》的要求,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从全局工作中选择2项重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1、确定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项目

填制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统计表,选取 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和 县季度gdp核算工作作为本单位实施目标倒逼管理的重点工作项目,形成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于4月底前报县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县人事局,经县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向社会公示、通报。

2、进行目标成果督查

上述重点工作承担股室每半年要进行不少于1次的自查工作,并报县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县人事局,年终形成年度自查报告,于11月30日前报送。

(四)推行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各股室要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

第8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教育常态化,夯实依法行政的队伍基础。各级干部职工是依法行政的主体,提升队伍素质是依法行政的基础。近年来,阳泉质监局以各级领导干部、一线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为重点对象,以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质监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采取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多角度、多手段、全方位开展培训教育工作。

宣传特色化,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依法行政的客观需要,强化普法宣传是依法行政的关键。结合质监工作实际,阳泉局将普法工作与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突出质监特色,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服务;结合“质量安全年”、“质量提升活动”,在《阳泉日报》开辟了“产品质量安全评析”专栏,对区域性和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评析,曝光违法行为,宣传法律法规;与地方主要报刊联合举办“万人百题”知识竞赛,向社会普及质监法律知识;实行企业免费培训制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共计对各类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和作业人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管理人员等进行了近万人的法律法规培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制度体系化,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保障。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质监执法体系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阳泉局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大力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行政执法协调,实施了《行政执法工作协调制度》,较好地解决了交叉执法、多头执法、执法空缺等问题;围绕规范自由裁量权,制定了《阳泉市质监局行政处罚裁量规则(试行)》,避免行政处罚的随意性;围绕规范执法程序,制定实施了《阳泉市质监系统质监行政案件办理工作规则》,对立案、调查、取证、审理、处罚的各个环节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程序要求,确保责任到人。制度之间环环紧扣、拉紧链条、不留缝隙,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第9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范文

一、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打造一流城管队伍

按照半军事化管理标准管理城管队伍,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才能,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言行举止,努力打造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严格督查,对不作为、乱作为、效能低下、损害城管执法形象的人员坚决予以处理。优化队伍结构,探究“一员多能、一岗多职”的人才,大力调动执法队员和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队伍廉政教育,增强全局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反腐倡廉意识,努力形成“以廉为荣”良好风尚。

二、推进规范化建设,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一要严格执法程序和行政案件审查程序。对行政处罚案件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要求,严格程序。并按照《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及标准》,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高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要进一步健全与公安、法院等沟通协作机制。努力解决行政处罚执行难的问题。三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证件管理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做好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确保执法人员100%持证上岗。

三、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制

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制度,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同时按照《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乱作为和不作为等问题的发生。

四、落实监督制度,促进和谐稳定

一是落实执法监督。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并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深入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通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发现并解决行政处罚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严格执行城管行政执法回访工作制度,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把行政管理引发的纠纷和矛盾及时引导到法定的渠道上来解决。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并积极做好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使我局各项行政行为更好地纳入依法运行的轨道。

五、开展“六五”普法,增强社会城管意识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围绕提升市容环卫、户外广告、城市道路、工地容貌等管理水平,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乡规划法》等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开展城管执法为民服务、城管“六进”活动,增强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引导相对人遵纪守法、依法参与城市管理。

六、推广规范化管理,提升市容市貌

一是按照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继续进行沿街市容形象提升工程。通过齐云大道的典范引路、以点带面,带动广告设置的整体提升。积极推行分类管理,选择一个严管路段,持续保持严管重罚态势,特别是工商城、菜市场及陪郭头周边、辅堂巷路口、齐云大道等重要地段要严密管控;加大对流动摊点的管理力度,不定时组织行专项整治,切实提升城市品味

二是继续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区分类别”的思路,突出重要,加大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确保环境卫生质量达标。继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力争实现主次干道签订率100%,责任到位100%。

三是加大建筑工地渣土的源头管理。采用控制源头,事前防范的主动管理模式,主动介入施工工地管理,对城区的所有施工工地进行调查摸底,对不符合文明施工规定的工地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时间整改到位,对运输车辆发放宣传单,要求其在运输渣土时采用覆盖等方法,避免抛洒滴漏污染路面。

七、加大违法建设查处,确保城市建设秩序

一是加大打击违法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法、守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建立联动联动机制,密切配合相关部门,遏制违法建设发生;三是继续加大巡查和依法拆除力度,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迅速处置,确保拆得掉、拆得快、拆得稳,有效维护城市建设发展秩序。

八、扎实进行政指导,有效维护执法权限的延伸

随着行政执法权向乡镇的延伸及乡镇行政执法队伍的组建,乡镇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局将继续在法定职责与职能范围内对其实施行政指导。指导其在合法权限范围内正确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效优化乡镇发展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帮助乡镇搞好综合治理和违法建设的管控。实现长效监管与科学监管的统一。

九、注重社会舆论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大力运用电视台、网站、各类宣讲刊物等的平台,做好信息宣传报道工作。要把握重点,服务大局,及时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重要工作动态及新措施、新经验、新做法进行宣传,扩大工作影响力,争取市民对城管工作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减少工作中的阻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