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主题视觉为主导的书籍设计探究

主题视觉为主导的书籍设计探究

摘要:书籍是用来传达思想知识、表达情感的美学作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时代下,人们依赖于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获取知识、传播思想,纸质书籍越来越被忽视;视觉需求的更新,书籍设计也在寻求新的设计亮点,延展其生命价值。在种类繁多的书籍中,如何得到大众的认可与关注,不仅要从形式上美化书籍,更要以主题视觉为导向对语言和版式进行设计,以愉悦的方式满足读者的心理和情感多重需求。

关键词:书籍设计;主题呈现;视觉语言

通常,阅读者会通过“手”来翻阅纸质书籍,用“眼”来浏览,“心”去领会的传统阅读流程去进行体验,但仅是二维平面枯燥无味式的感官效果,并没有给予读者足够的愉悦感与新鲜感,无法刺激其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往往营造出冷落无情的氛围感。如何通过具有新鲜感的主题互动信息传达形式来悦取读者的兴趣并提高阅读体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书籍作为阅读的载体,是通过视觉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而这里的“设计”是通过信息视觉化进行传达信息的过程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设计也经历着制度文化的变迁,并不断推陈出新;新时代背景下,读者的感官体验将会变得更加多维度。“主题”,作为书籍要表达的内容,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视觉”,通过人眼的视觉生理感官反应,体验着不同的语言符号信息反馈。主题视觉呈现是建构书籍设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桥梁纽带,不但富有节奏感,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激情。

一、多维度的视觉感官“语言”呈现

视觉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由光感、色感、空间感等一系列功能组成,从视觉感官出发,是体验书籍设计不同感觉效果与逾越蜕变的有效途径。

(一)趣味互动的传达

“互”即相互、彼此、双方,“动”为动作、影响②,互动是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的动态过程,书籍设计的互动性是指在读者和书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无意识的参与其中。传统书籍中的互动,往往是读者被动地通过接收书中的图画或文字信息信号,从而转变成输出个人感受。这种互动方式容易让读者产生疏离感,缺少与作者和书籍自身的情感交流。书籍是有生命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图书有自己的“气场”,可以影响身边的周遭事物③。书也是有形的产品,不论从形态、颜色、材质还是功能等需求角度出发,都是在给读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与真实感受的互动体验媒介。趣味性的互动方式可以体现在书籍内部的折叠、裁剪、光影等手段,从静态的二维平面转到三维的立体形态,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与心理体验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流程互动。

(二)视觉“实感”空间的体验

二维平面通过人眼获得三维的视觉沉浸效果,能够创造出立体空间实感,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视错觉体验,仿佛可以触摸得到,给人以奇幻的虚拟视觉享受和心理震撼④,这种隐性空间需要读者阅读书中的图像文本信息后,才能产生空间实感的联想。真实空间感的营造体现在:打开书籍,页面上物像图形瞬间跟随站立起来,很有视觉冲击力。阅读者会下意识的伸手去触摸体验,通过视觉与触感深刻感知书中的信息,产生主题联想,并有所体会。

二、主题呈现的方法

中国古代诗人常用“象”来表达抽象的客观事物,通过比喻、拟人、象征、联想、打比方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自身的情感,并赋予其真实的客体存在⑤。书籍设计也可借用这种情感意识来烘托书籍中所要体现的主题思想,通过意象抽象表达的再造过程,构造书籍设计的主题视觉场景⑥。

(一)借物出新

通过借助熟悉的形态创造出新的意象,寻求感性形态上的相似性⑦。如果主题难以确定,可以模仿借用其他的形态意象来寻找灵感。比如书籍设计的主题为“爱情”,可以借鉴熟悉的电视、电影、小说等内容,借鉴别人的人、景、情,来挖掘自身的感性形态,塑造相仿的特征。这里以笔者的书籍设计主题“踪迹”为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对拍摄的图片进行梳理归纳,每个地点的感受不同,对人的对物的感受等等,也可表达自我内心,天气状况,囧事,幸运的,倒霉的……也可按照情节的发展高潮对主题进行节点式分割,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进行塑造,有机的将散乱的图片串联起来,从而进一步对主题润色。

(二)分解提取

“分解”顾名思义,就是拆散分开的意思,主题被分解成若干象,通过联想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再进行筛选提取最具特点、情感的关键点,通过关键点来释放或传达主题信息。比如“人”这一主题,可以分为男人、女人、女博士……又可根据他们的爱情、工作、生活进一步剖解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分析来展现他们的个性。一句话总结:确定主题关键词,联想与主题相关的若干词汇,然后再进行汇聚,分析其与主题的密切程度,进行筛选。类似于产品设计前期的头脑风暴“贴小纸条”展示,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有用的可进行造化的关键词。

(三)趣味关联

所谓趣味关联就是借助客观世界存在的物,选取进行联想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以“踪迹”为主题,我叫苗梦宇,非正式场合下通常喜欢把“苗”写成“喵”,发音与家乡的方言一致,也觉得好玩,“喵先生的踪迹”“喵Y鲜踪”等一系列有趣的名称也可以当作我的书名。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围绕主题中心思想进行关联性思考,将可感知的、富有趣味的元素融入设计中,给读者创造意境,使其感官体验寻味其中⑧。对于“喵”我们又可以联想到猫,给人一种好奇的心理,创造出有趣的阅读语境;这种上下波动游离式的趣味点要简洁明了,图像表达的意思明确,不能造成思维上的障碍去阻断读者继续思考的意识连贯性,简单的趣味点构建总会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四)确定基调

这里的基调是指主题符号语言。经过自己的意识加工,将主题进行提炼升华,强化一些符号语言创造出审美的情趣或某种意象。用一张图表现出作品的基调,或是整体的情感倾向,特别是书籍的封面设计,其本质就是在设定一种情绪,通过视觉最直观的呈现给读者;同时又体现在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例如“瑞士国际主义”“极简风”“欧美风”“斯堪的纳维亚风”“包豪斯”“中国风”“性冷淡风”“时尚”“潮流”“粗犷”“清新”“非主流”“高富帅”……一系列主题风格来实现。这又牵扯到书籍的版式设计,点、线、面的融合,视觉所要表达出不同的感受,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轻重感,层次感,密集还是疏散的,都能够营造出与主题相关的独特意境。

三、形式与内容“主题”的平衡

形式和内容作为书籍的一部分,要统筹主题与视觉材料的全局性,就像一根杠杆要保持两端的质量相当,才能达到平衡。在进行书籍设计之前,规划好文本信息的整体策划与视觉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由内向外传达的完整性;同时根据主题对前期准备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按照主旨思想题材、图片、文本信息归类,根据书籍结构和关注的文本进行交融塑造,避免文本信息过多或图像信息爆棚的头重脚轻的结构状态。四、结语本文主要从书籍设计主题视觉语言的呈现方式上作了简单探讨,只是将一些实用的方法引入到书籍设计实践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高度融通的设计理论,有待进一步具体实践考证。虽然相关研究实践并不完善,但简单明了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初学者对书籍设计进行准确定位,了解相关主题、图片、文本、版式在书籍设计中整体运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书籍设计是集形式、风格、版式、顺序、设计等内容于一体的整体艺术,是准确传达信息、思想、气质、理念的“干货”容器。好看的书籍是吸引你的理由,除了形式上能够刺激你视觉上的占有欲以外,更应该体现在易读的“好看”,如果书籍的“颜值”能够与内在的主题之美和谐共存,才是书籍设计真正美的追求。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数字媒体为主导的新时代下,书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要具有探索性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前卫的创新理念。书籍设计在满足形式与内容之美、主题和谐一致的情况下,受到了各种新型材料的冲击,按照现有趋势发展,可以借用新型材料推陈出新,创意性地运用材料包装设计书籍的结构;同时,在材料的选取上应遵循绿色低碳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根据读者和书籍的真实需求,合理地运用材料。

注释:

①吕敬人.美书,留住阅读[J].装饰,2017(02):12-19.

②江蓝生,等.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50.

③吕敬人.吕敬人:用设计留住阅读温和的回声[N].出版商务周报,2016-03-17.

④董嫣.视觉“触摸”:数字时代纸质书籍设计的多维阅读体验[J].装饰,2017(04):136-137.

⑤吴新林.取象仿生——象思维的设计表达[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08.

⑥李昱靓.仿象、离象、喻象、抽象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5(24):1-4+181.

⑦波德里亚•让.象征交换与死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⑧潜铁宇,王文.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象”与“意”[J].包装工程,2014,35(10):95-97.

作者:苗梦宇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