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和方法

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和方法

一、货代企业的全程信用风险管理

传统的信用管理只是强调“事后催收”,而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强调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货代企业的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应是通过设置专门机构来指导和协调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制定信用政策、对客户资信的收集和评估、协议管理、单证维护、发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及对客户信用进行评定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管理来降低和规避信用风险。它的目的是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并促进货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内部审计要参与到全程信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活动中,首先应明确两者间的关系。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是公司合理保证其应收账款按时收回的动态管理过程。这些内部控制工作是各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而且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也是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内部审计所参与的内部控制活动,是在各经营部门所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再监督。

二、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完善全程信用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企业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监督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执行情况。因为信用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如营销部门为开拓市场往往会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对资信差的客户放宽付款期限,这种潜在的信用风险会在财务部门反映出来,最终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正因如此,企业对信用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由于各业务部门往往着眼于本部门利益,很难做到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信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由于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它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层采取措施控制信用风险。还有些企业尽管也有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但它属于管理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向总经理报告,不具有独立性,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管理当局的压力。如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对客户资信分析后发现风险太大不适合赊销,而总经理为实现业绩指标,往往会力促赊销的实施,这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内部审计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因此,内部审计涉足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企业环境因素和其本身因素使然。

2.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为了自身不断地发展,为了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十分重要的领域,货代企业管理层对信用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将会使内部审计在货代企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货代企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审计业务也将不再仅仅停留在会计财务领域,而会深入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这符合内部审计的发展潮流,现代内部审计已发展为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审计,可涉及组织机构和内部控制、经营和管理、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审计的重点也已转变为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风险控制,从中寻找疏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内部审计的“再控制”和“管理服务”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内部审计熟悉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熟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和缺陷,能通过检查内控系统是否有效贯彻,及时提出预防信用风险的建议,以达到推进企业规范化运作和管理,优化内控环境,有效控制和规避信用风险的目的。这几年,我们在内审工作中也通过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如2008年我们对南通分公司的审计,通过对未签协议客户的运费回收情况检查,发现客户“A公司”欠费大幅增加,且多次开具空头支票,虽然应收账款账龄只有60天,但根据职业判断,该客户存在巨大信用风险。我们要求南通分公司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催收运费,最终追回所有114万元欠费中的85.55万元。事后了解到“,A公司”也是货代企业,由于其客户发生了坏账,使其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供应商南通分公司运费。正是由于内部审计的及时发现,促使南通分公司及时催收,才避免了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又如,2008年我们对太仓分公司的审计,审计时发现一份客户“B公司”出具的律师函,称由于收货人两年前有一票货物未收到,要求赔偿货物价值10万元。太仓分公司管理层坚信货已送达,所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内部审计熟悉业务,提出了独立的不同意见,指出太仓分公司由于没有获得车队的“送货签收单”,无法证明货物被送达,且在收到律师函后继续接受客户的订舱并放货,之后产生的13.43万元应收运费很可能产生坏账风险。太仓分公司接受整改建议,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追回8.5万元。

三、内部审计参与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和方法

如上所述,这几年来我们针对货代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参与到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作了有益的尝试,并总结了一些方法和大家探讨。首先,以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审计是一种内部控制审计,它是通过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各个内部控制环节进行检查,测试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以评估、分析企业信用风险的审计模式。其次,以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审计是以信用风险为导向的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为一体的全过程审计。在审计前,内部审计通过对各领域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在审计中,对各内部控制关键点实施测试,并找出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给董事会和被审单位。在审计后,内部审计还要对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的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和调查,以确保审计建议得到落实。

(一)风险分析

1.在审计前,我们先获得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应收账款余额表等相关资料,对重要财务指标(如运费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等)进行分析性复核,重点关注两年内波动较大的指标。2.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否有账龄偏长(超信用期90天以上)的应收账款,总体评估被审计单位信用风险程度,并初步确定重点审计对象。由于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只是某一时点数据,不代表客户一贯付费情况,需要运用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天数(DaysSalesOutstanding)指标,简称DSO。如果计算结果显示平均回收天数偏长,说明客户付费情况一直不理想,存在较大信用风险。建议按月作为计算期间,再取全年平均数作为客户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天数。这样做虽然会加大工作量,但数据将更加准确。内部审计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自动完成统计分析,以提高审计效率。在建立各行业平均DSO信息数据库后,可以通过与之对比来进一步量化信用风险。3.内部审计应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中未显示有超60天以上的运费情况。因为一般情况下,总会有个别应收账款由于核销错误或漏收等原因使账龄偏长。如发现上述情况,说明被审计单位财务可能受企业管理层指使,人为调整应收账款坏账,这将使风险分析阶段工作无法进行,内部审计需要在就地审计时仔细检查应收账款贷方核销数的依据是否充分,并深入了解业务实质才可评价信用风险。

(二)检查组织机构设置

建立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首先应设置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独立机构或专人,以有效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级管理人员盲目决策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内部审计应检查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通过询问及查看岗位职责描述,检查运费管理各职能岗位职责分工是否明确,交易授权是否合理,是否有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检查信用政策的制定

公司管理层应根据市场情况及本企业经营方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内部审计应检查企业信用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了解授予信用期、信用额度标准,授信权力的分配与管理,重点检查授信是否是企业行为而非销售人员个人行为。

(四)检查资信管理

要加强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就必须要强化对客户的资信管理,一般应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客户资信状况(5C)的搜集,即客户的品质(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经济状况(Conditions);客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内部审计应询问市场开发人员对新客户的了解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对新开发客户进行了资信调查,并按以上要求进行信用评级、归档和后续跟踪记录,对与资信不良的客户仍进行赊销形式合作的应深入调查原因。

(五)检查协议管理

月结客户必须签订协议,否则违约无从谈起。但销售部门应在与客户签约前充分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并根据企业的信用政策与客户签订协议,协议应采用企业统一的范本格式,以规避法律风险。内部审计应检查协议签订的审批流程。根据应收账款账龄表中显示的超期30天以上的客户检查是否签约(超期30天以内,视同付款买单客户,无须签约),并统计协议签订率。检查是否根据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和协议范本与客户签约。应重点检查付款情况不理想而未签约的客户,了解未签约原因并督促签约。

(六)检查单证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会计电算化程度越来越高,业务系统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会直接对财务数据产生影响,如业务信息错误将使财务无法准确提供客户的欠费资料,间接影响运费回收。此外,单证质量好坏也会对客户满意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运费回收。内部审计应从业务系统中导出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查找差异并分析原因。重点分析业务系统数据大于财务数据的原因。

(七)检查发票管理

主要是发票开具和寄送的及时性。发票应妥善保管、存根联需连号归档、发票开具与作废都应做好纪录。内部审计应检查发票是否由非揽货人员负责开具,发票开具是否及时,是否有发票抬头与财务挂账客户名称不一致情况,发票的保管是否规范,存根联是否连续编号。重点检查是否有已开票未入账情况。

(八)检查财务账务处理情况

财务挂销账应遵循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以便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企业管理层提供信息。针对及时性,应检查挂账日和船舶开航日是否接近,是否有隔月挂账情况。针对真实性,内部审计应通过财务挂账追查业务原始资料,以确定真实性。检查财务账中是否存在大量调整分录,如有则说明挂账依据不充分。检查是否有大额冲减收入的情况,检查冲销凭证附件是否有总经理签字。重点检查应收账款贷方转账凭证,查看作账依据。针对完整性,应通过业务原始凭据追查财务挂账情况,检查是否漏挂。检查是否有应收账款贷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

(九)检查运费催收

企业应明确相关职能部门或专人负责向客户催收运费,如“谁揽货谁收运费”。催收部门应与财务定期对账,并做好催收记录。对于超信用期欠费,应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事后控制”,如采用商账催收、保理等方式。内部审计应检查被审计单位运费管理规定及相关会议纪要,检查是否记录财务人员通报疑似呆坏账运费,公司管理层是否指定相关责任人限时收回疑似呆坏账运费,并检查催收记录。对审计期间发现的疑似呆坏账应要求被审计单位书面说明客户基本情况、坏账产生原因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另外,内部审计还可以随机抽查几票业务,从接受订舱至运费收回的交易全过程进行穿行测试,分别测试单证维护的及时性,发票开具的及时性,财务挂销账的及时性,以及客户付款履约情况等。

(十)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客户信息应属于公司资源,而非个别销售人员。货代企业必须把客户信息汇总于企业数据库,对于新客户的信息可以从各个渠道入手,如网上信息、业务洽谈时观察了解或进行资信调查等。对于已合作过的客户,应对历史交易记录(如箱量、毛利及运费支付情况等)统计资信情况,汇总上述信息使之成为完整的客户信用档案,同时设专人对信息进行日常更新,使之成为公司宝贵的资源。内部审计检查是否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测试其准确性,重点检查新增客户维护情况。

(十一)信用评定

有效运用已有信息分析客户信用风险对企业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用评定采用的分析技术有很多,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是“特征分析技术”,它是一种对客户各方面的特征进行区分和描述,分别对所有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进行归纳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通过评定可将客户分成若干等级,量化信用风险,以供企业下一年度签约时参考。由于信用评定是日常业务管理的事后分析管理工作,且工作量较大,对专业知识要求也较高,往往容易被企业管理层所忽视,但这恰恰是货代企业综合分析客户,有效配置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步骤。内部审计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每年进行客户信用评定,如未进行评定,内部审计应说明其重要性并督促其实施。统计客户贡献情况(如箱量、利润、交易成本、付款情况等)并进行分析,以核对信用评定结果的准确性,检查被审计单位对于评定结果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存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及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评定差异偏大的客户,应分析原因。重点检查已有呆坏账风险客户的历史信用评定记录,以检测评定准确性。

(十二)审计后续工作

内部审计应将检查评价结果独立地和及时地报告董事会。同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内控的建设性意见,督促被审单位改进内控状况。对审计中发现的疑似呆坏账进行汇报及跟踪,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定期上报催收进展情况。五、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全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目前货代企业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还未普遍建立,有人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去进行内控检查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种认识忽视了内部审计有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其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其实,大多数货代企业都有内控制度,只是其完善程度不同和执行情况不同。虽然内控水平的提高要靠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但是,内部审计不能等待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完善之后再去审计,而检查评价本身就是在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其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提高内控水平。

本文作者:沈瑜 单位: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