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雕塑的审美艺术研究

传统雕塑的审美艺术研究

摘要:中国的雕像艺术自民族诞生以来就从未中断过,我国的雕像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史前的陶器至今,有无数的雕塑产生,这些雕塑尤其是传统的雕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其审美艺术对当今的雕塑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雕塑;审美艺术;雕像艺术

中国传统的雕像是实用性和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对其进行审美艺术分析的时候,不能忽视其整体的特征与其作用,我国传统雕塑的审美艺术主要表现在雕塑材质取自自然、表达含蓄注重意象美以及雕刻手法的多样灵活使的其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

一、取材于自然,蕴含自然美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支配之下,与自然界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人民依附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创造出一系列取材于自然的中国文化。因此,我国传统的雕像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无论雕像材料的选择还是雕像内容的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与西方以石雕为主的雕像艺术不同,我国的雕像则是以土、木、石、金属、竹等自然材料为主,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基础之上,我国人民对土的特点了如指掌,因此,土不断地被人民加工、淘洗、雕塑成型,与水混合,成为秦砖汉瓦的主要材料,同时也制成了许多精美的陶器,成就了辉煌灿烂的陶瓷时代。木制的雕塑在古代的雕塑中也最为常见,古代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木是“五行”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木制雕塑受到人们的欢迎,经久不衰。石材相比较土木较难雕凿,汉代以后大规模的进行雕凿,雕凿出许多的佛像,但后来逐渐被小型的石雕代替。金属的雕造艺术以青铜为代表,雕造出许多像《马踏飞燕》这样传神的作品。同时,传统雕像的内容大多是对自然物象的再现,体现出清新自然的自然美,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动物的雕造,从早期的陶器时代开始,到青铜时代以及后代各代帝王的建筑雕塑和居民的房屋建筑都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塑,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为这些器物房屋添上了诸多的灵气,使其更具有自然美,如雄狮、猛虎、烈马、飞龙、忠狗、以及各种奇异的灵兽等,这些雕塑是自然与人类的完美结合。

二、注重写意空间,具有含蓄美

中国美学向来注重“意象”的创设,这一审美理论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影响着雕像的雕凿,中国的雕像更加注重对想象空间以及象征艺术的处理,让观看者可以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如,《马踏匈奴》就是一件注重写意空间的大型石雕,用一整块巨石雕刻成人和马,马的胸部特别的宽大,肋骨的位置也不正常,马头也特别的大,但是四肢却是非常细小,马的其他的部位也只是近似于真实的马。但是,当我们站到这个巨大的雕塑前时,却不禁被其雄浑的气势所震撼着,巨大的马头似乎诉说着胜利者的威严,正好与马下缩成一团的匈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雕像看起来活灵活现,将一代英雄霍去病的英勇表现的恰到好处。再如盛唐时期的舞俑,这些人物雕塑或者有宽大的蝴蝶型翅膀的衣袖,或者有轻薄绚丽如霓虹一般的裙裾,她们衣袖有的翻飞有的舒展,裙裾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旋转有的摇曳,在这些形态各异的舞俑所着的衣袖间就仿佛看到了许多的舞者在眼前翩翩起舞。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极具含蓄美,使得雕像如诗如画。

三、多种手法并用,极具灵活美

我国传统的雕像艺术中注重多种手法的并用,极具审美价值与灵活美。其中与彩绘的结合,以及浮雕圆雕以及线刻等手法的并用更为雕像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审美魅力。与绘画的结合是以土质作为材料的雕像的典型特征,新石器时代辉煌的彩陶艺术就是两者的完美结合,陶器上绘有各种的花纹,有的还绘有人头像,五官和胡须栩栩如生,同时,影塑作品也是两者结合的完美体现,如北周时期的伎乐天雕塑就十分的典型,该雕像将其衣带用平面彩绘而成,而其头、手、足等露在外面的肉体部分却用浅浮塑的方法表现出来,微凸的肉体部分将飞动的立体感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另外,中国的许多大型石雕整体为圆形,但是在局部会有浮雕与线刻的部分,这种情形在一些石雕佛像中最为常见,人像的手和头这些部位是圆雕,但是,大部分的身躯则是以高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是依靠在岩石上的,而衣服和装饰部分使用极细的线条勾勒刻画出来的,同时还融合了镂空和镶嵌等雕刻手法,这些手法的多种运用不仅仅是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构思精巧的外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方式,具有丰富多样的审美艺术,对现代雕像的雕造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与意义。

总之,我国传统的雕像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与西方的雕像艺术有明显的区别,对我国传统雕像审美艺术的研究对于我国现代雕像的创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提高全人类的雕像艺术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代琳丽,刁秀国,卢瑶.中国传统雕塑审美意识对当代雕塑的影响———以巴蜀一带传统石雕为例[J].艺海,2012,08:92-93.

[2]王静.中国传统雕塑审美取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168.

[3]常慧.探究我国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艺术的审美变迁[J].大众文艺,2015,17:68.

[4]包玉荣.传统雕塑艺术审美及人文精神[J].内蒙古艺术,2014,02:74-76.

作者:王晓敏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