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攻坚战路径

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攻坚战路径

摘要:农村扶贫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贫税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但是由于贫困地区农民既是扶贫对象又是纳税主体,与扶贫政策存在冲突,因此协调农村税收和扶贫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对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地区;扶贫项目;税收政策

近年来,在对贫困农村区域开展扶贫工作中,我国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落后的发展水平,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加强投入,为促进农村贫困区域脱贫致富提供了便利。

1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的意义

农村扶贫税收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新时期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第一,税收收入在我国很多地区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大,成为区域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税收作为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具备固定性、无偿性及强制性的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形式相对单一的区域,发展支柱产业能力较低,经济水平提升受限,因此只能依靠税收扩大财政收入,如此税收也就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1]。第二,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体系,可以帮助区域对外吸引社会资本,从而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效果。由于贫困区域资源、资金等匮乏,很多企业考虑经济利益不愿意入驻。此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企业降低税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会将一部分生产环节投放到贫困区域,并且通过完善区域税收政策,更好地调动贫困区域群众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第三,通过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还可以实现农村区域自我转型,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大部分农村贫困区域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依靠当地自然环境,长此以往必然会对自然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和影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完善扶贫税收政策,进一步提升资源税征收标准,并且在高新技术、环保等方面实施优惠性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引导当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在提升经济水平的同时,可以实现区域自我转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要求[2]。

2农村扶贫税收政策运行效果

截至目前,我国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贫税收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有效促进了各地自然资源的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同时显著提升了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政策运行效果如下。第一,“四减免”是我国出台的一项农村扶贫税收政策,该政策的出台不仅减少了大部分农村贫困区域人口的经济支出,而且税负压力也有所减少,人们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有利于促使贫困区域农民脱贫致富。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但是其可以有效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对于促进区域经济水平提升有重大意义。第二,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在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方面也作了很大努力,这一扶贫重点转移所发挥出的效果相当明显,同时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应税收优惠政策,让社会中很多企业家和慈善家参与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实际的扶贫效果更加显著。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等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有效缓解了贫困区域落后的严峻形势,大幅度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为贫困区域农民脱贫致富以及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3当前农村扶贫税收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策运用过程存在矛盾点。在农村扶贫税收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到贫困农村区域经济落后的影响,当地居民法治意识、纳税意识等有待提升,所以很容易造成偷税漏税的严重问题,给区域脱贫致富造成影响。此外,对于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包括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这些工作虽然有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但是后续会有一部分通过征税方式回收,如此就导致建设企业在原本扶贫基础上增加了纳税压力,不仅增大了村级财政收入负担,同时使行政办理流程更加复杂、烦琐[3]。第二,西部区域效果不明显。虽然扶贫税收政策的优惠性在西部地区有所体现,但是实际作用效果不明显,缺乏对特困区域专项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特色产业扶持力度,这样的扶贫缺乏针对性,不仅对外无法吸引投资,而且内部也会逐渐丧失发展的动力。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尽管有鼓励产业按照15%进行企业所得税计算的优惠税收政策,但是在税前工资支出、个人所得税等方面却不存在优惠,这样不仅不会吸引外来人才,而且会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第三,对于一些公益性质的捐赠来说,存在税前扣除比较低问题,造成社会各界人士慈善公益性捐赠积极性不高。

4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的路径

4.1政策建议

4.1.1流转税方面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和营业税,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可以确保农村扶贫项目更好地开展,缓解贫困农村区域的税负压力,也可以显著改善区域居民生活品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在政策实施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增加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落实范围,减免扶贫项目中物资采购的增值税。

4.1.2所得税方面从政府角度来讲,建议出台更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目的是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入驻贫困区域,确保扶贫开发项目有序开展,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对于开展农村扶贫项目的企业,应当进一步降低所得税的税率,调动企业扶贫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能促进区域经济水平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贫困区域的人们不仅是扶贫对象,也是纳税人,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出台一些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农村个体商户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4.2法治创新

4.2.1加强对外资本吸引对于特困农村区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降低企业所得税比例,对于从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可以尽可能延长税收优惠期限,吸引更多外来企业的投资。由于我国公益性捐赠所得税前扣除比例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适当提升扣除比例,同时对于贫困区域科教文卫等事业进行捐助,实施全额扣除的税收政策,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扶贫建设中。

4.2.2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项目有序开展。部分贫困区域税收收入较低,可以合理划分贫困区域的中央和地方税收分成比例,尽可能确保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为其提供充足的可支配资金,为后续扶贫建设奠定经济基础。一些贫困农村可以发展符合区域特色的产品制造业、文化产业等,同时对这些产业实施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调动贫困群众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可降低区域基础产业的税负压力。在农村扶贫建设中,很多投入的资金会以税收的方式回收,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根据资金来源进行合理改善。对于公共事业,包括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这些项目不直接产生新税源,通过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解决资金变相回收问题。部分贫困区域在扶贫建设中存在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出台资源税的政策手段,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也可以有效提升区域政府的税收收入。

4.2.3简化纳税流程一些贫困地区的居民纳税意识不高,此时可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评估区域经济情况和产业出路,精准设计税收优惠政策,确保政策实施满足当地发展要求,真正发挥脱贫致富效果。此外,区域税务机关应简化传统的纳税流程和步骤,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升当地居民的纳税意识,从本质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2.4加强对非盈利组织的培育相比传统企业组织,非盈利组织的重点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助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建设,其中包括农村扶贫建设项目,所以税收优惠政策应当向非盈利组织倾斜,通过提升非盈利组织享受的免税比例,降低其各项工作运行成本,为加强农村扶贫建设创造条件。

5结束语

为了实现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在实际的农村扶贫建设中需要完善扶贫税收政策,通过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区域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降低当地税负压力,从而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梅玲.精准扶贫的行政法保障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2]刘天琦.我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与运行机制的优化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宁洋.农村扶贫开发中社会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作者:王海涛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