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第1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为适应证券市场改革开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基金管理公司规范、独立运作,保护全体股东利益,维护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一、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中应当至少有3名以上的董事符合下列条件:

(一)《公司法》规定的董事资格条件;

(二)不是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单位的任职人员;

(三)不是基金管理公司当前或以前(三年以内)的任职人员;

(四)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督察员、基金经理、财务负责人等没有利益关系;

(五)不在与基金管理公司存在业务联系或利益关系的机构任职;

(六)具有5年以上金融、法律或财务工作的经验,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董事职责;

(七)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规范和实践的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审议下列事项时,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董事同意方可生效:

(一)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的审计事务;

(二)基金管理公司的关联交易;

(三)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督察员和基金经理的任免;

(四)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及其他形式的报酬;

(五)基金管理公司租用基金专用交易席位;

(六)聘用销售、托管或注册登记机构及相关费率;

(七)基金管理公司聘请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八)基金管理公司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九)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规范和实践的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三、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中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董事的人数应多于公司最大股东委派的董事人数,且占董事会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

四、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董事侯选人拟被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聘任的,其应聘任职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应多于3个。

五、基金管理公司应在公司章程中对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董事的选举与任免程序、工作方式等作出具体规定。

六、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给予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董事一定的津贴,津贴的标准由董事会制定预案,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津贴水平应适当,不能因此影响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董事的独立性。

七、基金管理公司应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董事依法履行职责。其行使职责时,公司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不得干预其独立性。

八、基金管理公司的全体董事应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勤勉、忠实的原则,以公认的审慎和能力标准,保证董事会独立判断公司事务、决策公司经营,督促基金管理公司稳定、规范、独立运作,保护基金投资人权益。不在公司担任具体管理职务的董事,因履行职责到达公司现场的时间每年应当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九、已经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在本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修改公司章程等工作。

第2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10.299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我国事业单位受到政府指令计划调节,财政拨款为其主要经费来源,它承担着推动国家基础性工程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工作。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综合管理工作。但就目前情况看,财务管理相应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实际性问题的存在,从某些方面也抑制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所以说健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1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有赖于事业单位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转和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它们需要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机制还不是很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甚至部分单位根本没有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没有将预算与实际财务规划有效地结合,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效果的优与劣。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必然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就目前情况看,财务人员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计账、报销;对财务核算、监管、控制不到位,对涉及财务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条文认识不足,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日常财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1.3 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分离,内部控制责任不清晰,使得工作人员都会去做有利的事,没有利的事大家都不去管,使得问题无法解决,同时又造成资源浪费。

内部控制是通过控制事业单位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来有效地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内部缺乏控制理念。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层领导权力过于集中,这就造成了个人理念左右了单位财务的健康、正常发展,从而导致财务账簿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不强;第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目前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行业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对财务信息的审查不深入,审计应有的功能没有体现出怼

1.4 资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已经与市场经济基本相融合,但是由于体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事业单位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不完善;第二,部分国有资本没有完全市场化,仍需依靠政府管理。政府既作为市场的监督者,又作为管理者,这就容易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扰乱了市场秩序。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合理调配财务人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调配每一位工作人员,积极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财务人员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建立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应岗位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出纳人员、核算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设立专门人员负责,不能一人兼多职,并且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相互监督。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管理,可以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各个岗位相关的责任与义务。为了让财务人员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单位应该加强学习培训和业务相关的财务制度、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从而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财务账目真实有效,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和规范。

2.2 预算管理执行到位,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拟定预算、预算执行与监督、评估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它也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所在。

2.3 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流程。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应具有前瞻性,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对滞后性,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很不匹配。对此,可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仅要结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还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员、支出等不确定的因素;第二,在新的内控制度实施前进行试点运行应选择现金流量大、业务多、收支复杂、资金周转率较大的部门。要不断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坚决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

2.4 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体制

首先,实施监管的前提是分清国有资产的定位。对于竞争类的事业单位,要引入竞争机制,向全社会开放资本准入门槛,不设股权比例,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针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单位财务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除了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完善的监管体制外,还要有固定的、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和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才能使财务账簿真实有效,才能使财务档案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体制,分清财务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风险管理、考核分配、发展规划、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构建科学有效、全方位的财务管控体系。

3 结 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的财务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民主公正的单位领导、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是保证财务制度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保证单位财务账簿正确、有效的前提条件,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喜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相应对策[J].新经济,2013(23).

[2]毕林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

[3]范添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商,2015(35).

[4]徐慧莹.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15(15).

第3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位类型,从事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因此,不断创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内控管理的概述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力度,以防止舞弊和等现象发生,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提供可靠保障。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出现挪用、私吞等情况,及时收集各种资源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辅助领导层人员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和长远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给以高度重视,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没有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整个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财务部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不能井然有序的进行。在财务管理中,收支项目使用不规范、人员责任不清的事例时有发生,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人员的考核制度,没有做到监督和监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不完善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严重的还会让单位出现财政漏洞和面临收支平衡失控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不完善

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经济迅速增长,国家政策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也受到一定影响。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但是,当前由于事业单位分类不够明晰,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使各部门不能得到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各部门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协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低

近年来,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次内部机制改革,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人员是重点考核对象,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受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不高的问题,许多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自身的职业素养等都较低,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使得财务人员不能将学到的现代财务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事业单位预算出现与实际不符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

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一)提高认识,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提高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内控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同时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和应用水平

(二)注重培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人是事业单位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必须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事业单位整体服务形象不断提升。尤其是针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着力提高他们会计工作理论水平和财务专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提升,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综合素质修养水平不断提高,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监督,创新内控管理机制

在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把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尤其是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例如: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得到可靠保障,同时,定期开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会议,实行责任到人制度,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考核,以促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才能发挥事业单位的真正工作职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单蕊丽.内控管理法优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81.

[2]赵兴英.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109.

第4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

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能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效果,但从更深层面以及改革的实质来看,在改革中仍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造成了限制。文章将对现阶段事业单位改革中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在思想理念方面没有形成统一

从深层的角度来看,思想理念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结合是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事业单位改革造成限制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国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所使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往往与行政单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利益分配方面的思想理念受到的极大的限制,尤其是以职位进行分配的思想理念往往也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打击,而事业单位尽管与国家政府挂钩,但其仍是企业其经营的主要目标仍是实现自身的盈利,而员工积极性的小事则阻碍的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同时,也有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受自身利益的驱使也会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有所排斥。

(二)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现阶段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及阻碍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原因。事业单位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应当有一套与单位的性质、经营内容等方面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然而,就从现实的层面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所用的仍是与机关和行政单位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而由于早期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使用的是中央集权的管理制度,国家对资源等有着直接支配的权利,且对于社会生产及相关生产活动的组织也能进行直接的控制,但这一统一的管理控制制度显然与经营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对事业单位员工积极性的激发有一定限制。

(三)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

缺少相关法律规定的支持也是对改革中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造成阻碍的重要因素。纵观我国的法律文献,其中仍缺乏针对事业单位相关人事管理制度实施的条款支持,而已有的法律条文中也没有对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的内容和细节权责的尽心明确,这也就导致我国在改革中的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实施方面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而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也往往会造成事业单位在其具体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方面不规范,也将造成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丧失其应有的公平性,而大大降低员工的归属感及满意度。

二、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策略

(一)强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理念

要切实推动事业单位中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就必须保证统一改革的思想理念,并对工作人员尤其是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自身的传统观念进行转变,以强化其意识中的改革理念。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对人事管理制度的理念进行宣传,并通过竞赛等方式强化并转变员工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认知,这一方式能有效消除事业单位员工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抵触情绪,并能对员工在改革中的参与度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要对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的理念进行转变,强化其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认识,既要让其在管理工作中正视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中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又要使其转变在员工任用中的传统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员工的技能和特长为基础来进行岗位的划分,以此来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以调动。

(二)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要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要对传统的与行政和机关单位相类似的人事管理方式进行转变,并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人事制度管理理念进行转变,进而实现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实现对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研究探索,明确在领导层员工任用方面的原则与标准,以切实推动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更加科学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全面探索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的新形式,以从根本上提高单位在认识管理方面的效率,进而从本质上对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转变。这也能有效对事业单位的平均分配制度实现打破,而根据员工的能力、技能等进行分配,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并切实促进员工技能个性化的发展。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能有效为事业单位中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这也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能以市场的实际情况为考量,而一次为依据为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撑,进而有效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在内的认识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往更加法制化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的事业单位也应当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充分考虑自身的战略与文化来有效对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改革。而要注意的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应当要从事业单位的类型等出发,为事业单位提供以单位特征为依据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空间。而对于国家所强制规定了关于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内容,在事业单位中则应当进行统一的法律制度明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全面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是切实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就必须针对其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也就要求我国的事业单位能针对其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存在的思想理念不统一和制度及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切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在功能和定位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不断转变发展思路,逐渐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为宗旨,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功能。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内控机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据财政部反映,预计将在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弥补原有的制度缺陷,初步建构起完整、严密、操作性强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使各项事业得以平稳运行。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含义及内涵

内控制度作为单位合法运营的保障,它是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确立的,经过反复论证和不断总结的一种制度,能实现单位资产管理的严密、完整,它是单位进行规模化经营和实现资本化的必然结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会计审核的完整、真实,是单位各项业务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在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主要是为会计信息的严密、准确奠定基础,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同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面临的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政府财政补贴,它是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者。事业单位的经济账目简单,需要进行核算的项目相对较少,也不以盈利为目的。就目前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由此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不利于会计信息的搜集整理,严重制约了政府资金安全、可靠。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进行内控机制改革刻不容缓。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强,企业环境有待改善。受传统计划经济形式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忽视了建立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由于缺乏重视,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时缺乏有力支持,所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内控意识相对薄弱,单位对建立内控制度缺乏良好的环境氛围。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效果。由于管理者自身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员工甚至不知内控制度为何物,由此不利于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目前,制度很多时候受制于权利,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对某些事业单位管理者来说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实际操作,除此之外,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监督和管制,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事业单位也缺乏有力的外部支撑对内控制度进行监管。目前,国家和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不力,缺乏实际制约力和监管力。

(三)对预算的控制力度不强。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合理控制是建立内控体系的关键,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事业单位对各项资源管理没有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能划分模糊,缺乏有效监督,对管理者的实际约束力不强。除此之外,针对预算以外的支出缺少管制,忽视了预算的重要意义。

(四)内控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事业单位缺乏有效借鉴,内控制度起步较其它国家晚,发展进程缓慢。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管理者自身意识的薄弱,对内控制度缺乏科学认识,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思路,积极寻求改进措施。

(五)财务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直接受制于财务内控的科学与否。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缺乏有效管理,财务内控存在众多不合理的地方,内部状况杂乱。

四、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机制。为了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必须不断改变思路,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机制,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进一步改善外部监督,对事业单位要随时进行监督管理,逐渐改变传统内控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二)建立健全内部审核的专门机构,并使之保持独立,实时监督事业单位的生产状况,杜绝因个人主观思想的偏差而造成的失误,不断完善和改进内控制度。

(二)转变思路,提升认识,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氛围。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的关键是加强内控意识。首先,对事业单位进行领导的管理者必须提升自身思想认识,转变思路,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其次,管理者要加大思想宣传,培养员工健康、合理、科学的内控意识,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内控制度建立的最新情况,实时进行指导,引导各部门明确自身分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事业单位在进行人才引荐时,要因人而异,确保将每一位人才安排到适合他的岗位,同时,还必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明确各个工种的权利和职责,建立健全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如,为了实现人才利用的最大化,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绩效评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引导员工自觉关注内控机制的实际执行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保证岗位的稳定性,确保内控机制始终处于健康稳定状态。

(四)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必须与企业内部的标准相适应,保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机制的建设时必须考虑到企业内部的各项标准,由于事业单位在生产要素和管理目标等方面与企业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必须确保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现实状况的制约,事业单位和企业也存在冲突的地方。排开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企业的相关政策,确保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适应企业的内部需求。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有利于加强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的运营效果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完善内控机制建设。事业单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就必须完善内控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伸毅.浅析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反对策Ⅱ.时代金融,2011(08).

第6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概述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COSO在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参照COSO报告来设计。

对于公司治理,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奥利弗・哈特将问题和合约的不完全性作为公司治理存在的条件和理论基础。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林・梅耶将公司治理解释为一种制度安排,他在《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一文中,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他的投资者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我国学者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公司治理概念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关系。公司治理的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以简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约束他们之间的交易,实现公司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二是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

现代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制就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方式,公司治理正是为解决人问题而设置的一种制度和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债权人、工会等各利益代表方之间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有赖于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保证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企业目标;同样,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二者密不可分,是有机的统一。

二、我国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现状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现状与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不仅仅表现在缺乏或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上的缺陷。例如,对于不相容职务,一般分为授权、核准、执行、记录、审查等步骤,这些步骤应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部门完成,以减少职工履行其职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需要企业管理当局的支持和遵守,但如果管理当局凌驾于行使具体控制职能的员工之上,越权管理,那是任何内部控制制度都无能为力的。

3、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制约管理者。现代企业存在多级关系,而公司法人治理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相互制衡的有效治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很多上市公司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实际上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监事会也只是受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内部控制完全失效,有如空中楼阁。受“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为了达到管理当局的目的和少数人的利益,就可能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信息并误导信息使用者。

4、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完整,内容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局限于某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与COSO报告相比,我国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会计领域,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的需要。由于缺乏全方位、高品质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难以协调一致,不能达到制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等利益相关权力机构的目的。

5、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级别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之一。建立约束机制就要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企业内所有员工都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尤其在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处理上,所有员工无论地位、级别,必须一视同仁。光有约束机制还远远不够,激励机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通过奖励、薪金、期权等激励措施,使管理层同企业的长远发展密切相连,使管理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自觉行为,有效降低管理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公司治理现状与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三方组成的管理与控制体系;而外部治理结构受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等影响。

1、内部治理结构现状与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关键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的责任、权利、利益,并形成各方利益之间的有效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保证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所有者缺位。由于长期“所有者缺位”,在国企和经理人员的委托-关系中,对经理人员的经营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问题,经营者就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为其自身利益而操纵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失效。

(2)内部人控制。委托-制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处于企业控制权的经营者对企业所有资源实施控制甚至垄断,形成“内部人控制”。由于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会导致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内部人控制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元凶,严重侵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主要体现在: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向委托人、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虚假信息,隐瞒其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以期获得私利;操纵企业会计,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物、掩盖非法经营、粉饰经营业绩等目的;经营行为短期化,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背离等。

(3)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在此种股权结构模式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操纵企业的工具,小股东甚至不参加股东大会,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成为一种摆设,严重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4)董事会作用弱化,不能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真正建立,往往是控股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均为同一主体,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其结果公司董事会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失去了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反过来,管理层甚至利用董事会侵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

(5)监事会形同虚设。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只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决策权,其成员大部分来自公司内部,且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对管理层进行监督。

2、外部治理结构现状与会计信息质量。公司外部治理结构是受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国家法律等影响而形成的对管理层行为进行制约的外部管理和控制体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约束,投资者十分分散,中小股东以投机为手段而非准备长期持股,一二级市场不衔接,股票价格完全偏离价值规律,根本不能反映投资价值。股票价格信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管理层经营活动绩效的评价;反过来讲,失真的价格掩盖了管理层的失职或失败的经营业绩,资本市场难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

三、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根源在于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建立合理的企业内控制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针对我国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任何环节出现缺陷都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只有完善内部控制的每一部分,才能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必须合理设置公司各岗位责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比如,授权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开;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开;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查该业务的职务分开;财产保管与记录财产的职务分开等。

2、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内部控制由谁负责是关系到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对股东负有受托管理责任,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若由总经理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对于总经理之下的部门和员工来讲,总经理是委托人,可以有效防止员工舞弊,但对于股东来讲,由于缺乏对管理层的约束,管理层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内部控制失效。因此,将内部控制交给董事会负责,可以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效,解决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利用内部控制的漏洞进行财务舞弊和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

3、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针对目前企业的委托-关系,约束与激励并重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措施,一方面委托人可以监督和控制人,有效降低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人的守法意识和道德规范;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使人的经营活动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科学的激励机制尤其是长期激励机制(如股票期权等),应体现与管理者的绩效相挂钩的原则,并建立在所有者与管理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只有约束与激励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系统。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并取得良好成效,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合理评价。完善并建立内部和外部监督、评价体系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完善并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使内部审计部门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防错纠弊转移到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完善上来。

(二)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是否有效,关键看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能否实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债权人、工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制衡,以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行为进行制约的有效程度。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国资委监管的范围和深度。鉴于长期“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国有资产出资人没有到位,对公司管理层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管理层架空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只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代表国有出资人的国资委切实行使其“所有者”职责,加大对管理层的监督,企业管理层才能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且流通股比例偏低,这样的股权结构使得“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公司股价难以对大股东、管理层形成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中小股东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受到侵害,因此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为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做出制度上的安排,推动资本市场良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问题。目前,市场对股改反映积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上市公司将进入全流通时代,将有更多的中小股东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

第7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管理制度 问题 现状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存在不够健全、不够规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上,由于管理的不合理,各个环节无法得到兼顾,导致了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有的单位还未有正规的财会部门,相关出纳、会计以及审核等工作,均由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工作人员负责,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事业单位会计稽核、财务清算、成本核算以及财务收支等相关的管理制度残缺不全,制度的存在也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实际工作上未得到真正的落实。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力越来越激烈,部分单位也已经认识到会计管理工作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但仅仅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以及个别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无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必须把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作为一项系统的全面的重大工作来完成。以下,笔者首先从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意义入手,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制度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求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措施。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意义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具体体现。其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会计准则的基本前提

随着我国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的建立,成为大势所需。由于一些连续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受到自身固有概括性、可选择性以及抽象性等特征的约束,为适应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其主要规范内容跨度大,使得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应用相关的会计政策时,选择性比较大,进而造成会计人员行为普遍存在随意性的现象。因而,事业单位必须在具体会计准则出台后,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建立符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管理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规范化进行。

(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制度的需要

我国为了规范会计工作,连续一系列的会计法律、法规,这是进行会计预算、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这些法律法规仅仅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而对于以会计为主体的行业财务制度其也只能是对不同行业行使调控手段的体现,难以解决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问题。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相关会计法律在不同单位的具体化,能使国家有关的会计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主要的保障。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了解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家长制管理的现象,忽视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未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对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存要在认识误区。认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仅仅是以大量的文件、手册以及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是对单位成本、员工安全性以及企业领导的权限的一种控制;认为开展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增设岗位,会造成成本上升,资金浪费。总体上,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的控制弱化。

(二)财务会计的处理程序不规范

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已作出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这要涉及到以下几点:(1)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以及传递程序。(2)会计科目的设置及使用。(3)会计账簿的管理及使用。(4)会计核算预算方法。(5)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及要求。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决策权非常集中,这种管理模式必将对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单位部门的权责不清晰,财务管理混乱无序等,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严重受阻。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扩大化

据调查发现,目前,多数有经营权的事业单位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并未真实地体现单位的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财务情况。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虚构经济业务等现象,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可以掩盖一些潜在的危险,对利润指标和会计数据以及关联方交易、置换资产等方法随意调节,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化扩大化,不利于落实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转贴于

四、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措施探讨

(一)加强对事业单位制度的建立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体现,我国的事业单位要切实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要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成为单位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会计信息必须是对事业单位决策的反映。第二点,事业单位必须为社会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就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来看,多数事业单位都未做好。究其原因在于,单位领导的认识度不高,对相关的财经纪律不了解或者是刻意淡化,从更深次分析,主要归结到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问题。因而,事业单位必须通过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国情的事业单位制度,使事业单位的产权清晰明确,权责清楚明了,管理科学规范,引导事业单位领导者以及决策者的行为。

(二)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管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非常广泛,使用者类型复杂,因此,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监管以及对制假造假的信息使用者的惩罚,仅仅依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需要依靠政府以及社会一同监督。首先,从政府方面来看,必须要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政府的监督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工作。我国应建立以财政监督为主体,以审计、金融的监督作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明确每种监督主体的权责,定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审查会议,以审查事业单位方面的会计管理工作是否完善到位,会计人员的会行为是否规范,会计内部的监控是否建立健全等等,总体上,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要强化社会对会计的监督,主要强化会计事务所的审核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体制上提倡会计行业以“诚信”为核心,展开会计管理工作。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外的会计监管

事业单位要加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就要强化对内部、外部的会计监督。首先,从内部监督来看,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就要加强内部的会计工作监督的检查制度,以此增强会计工作的质量。事业单位可以从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入手,明确事业单位各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权责权限、纪律要求以及工作规程保证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意志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有所体现,按照各项会计事物的办理规则、程序进行,严格控制违法行为的发生,进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其次,从外部监督来看,要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就要加强利用外部监督的手段,对单位施加适当的压力,使事业单位能够在外部压力下自行转换为发展动力,促进事业单位完善内部会计管制度。

(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养,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职务分离与适时的轮换工作岗位,这些措施能使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但是重视会计人员的素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各事业单位可采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来促使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会计人员是执行会计管理工作的主体,会计业务人员只有具备精湛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充电及更新,进而更好的投身会计工作中,有利于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完善我国会计管理制度,必须在充分认识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措施,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世坤.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财经论坛,2010,(8)

[2]张萍.对会计管理体制新模式和发展规律的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 , 2009,(8)

第8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信息化建设 探讨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在全面落实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以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就需要给予人才以充分重视,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之凸显。面对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所提出的高要求,传统人事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要想进一步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则就需要积极的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人事管理平台的完善搭建。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1.现有管理模式滞后。当前,事业单位在全面落实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基于管理理念的更新,相应管理模式需要实现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但是,由于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完成,因此,现有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随着相应管理政策的不断优化,相应管理制度体系也随之需要得到完善,但是,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致使现有管理制度完善步伐落后。在此过程中,相应管理模式难以得到创新性的完善,在实际落实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应管理内容等的变化致使现有管理软件的更新问题凸显,无法适应当前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

2.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理念落后。在当前的事业单位中,其在实际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强化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对于人事管理这一具体化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尚未给予充分重视。基于理念的滞后性,致使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只能够满足日常管理工作之需,相应的投入力度不足,难以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这一根本目标服务。

3.缺乏高能力素质软件开发维护人才。要想实现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则就需要以完善的人事管理信息软件的开发为基础,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并科学落实软件更新升级与维护工作。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该方面现有人才的现状看,并为针对该项工作内容进行人才的有效引进,进而致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一直以来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缺乏专业维护人才的支撑,导致信息化管理下的投入力度偏高,且因使用不当亦或是使用不科学,致使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对策

1.更新理念,强化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求要以更新理念为基础,给予该项管理工作内容以充分重视,在全面落实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切实留住人才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就需要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完善搭建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发展趋势。在不断完善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内容的全面搜集与整理,进而实现相应数据库的完善搭建,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应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信息的动态搜集与管理,以服务于科学人事决策信息的制定。

2.提高硬件建设水平。面对当前人事管理信息共享程度低的现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针对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整体需求格局,实现网络化的建设与计算机的完善配置。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构建完善网络的基础,实现对分散职能部门的整合,进而通过统一信息平台的搭建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进而为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以配备完善硬件装置。

3.实现软件系统的完善开发并科学落实相应升级维护工作。这一方面是当前事业单位在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极为欠缺的内容,也是导致信息化管理品平台难以实现经济高效运行的一大阻力。因此,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针对软件开发之需实现相应人才队伍的打造,以从信息化建设利益的全局角度出发,为从根本上提升该项工作的综合效益奠定基础。同时,针对软件升级与维护工作,要求要以完善制度的落实为基础,加大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以将人为性操作失误而引发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与规避,在此基础上,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实现软件加密与病毒防御措施的落实,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从根本上发挥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综上,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落实的步伐,则就需要在更新理念、强化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库与联网系统,并完善软硬件建设、加大维护管理力度,为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岚.刍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2014(4):300,302

[2]杨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5(30):319

第9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是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由功能型向服务型、绩效型、管理型转变的重要阶段,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更有意义。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的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建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我国不断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显得更为迫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新的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遏制腐败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以及传统观念等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创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太完善,这就导致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以及制约,多数单位资金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事后核算的阶段,只注重账面上的收支平衡,而忽略了对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定,这就使得财务信息失真。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盈利性单位,故而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没有明确的会计规范与制度,收支业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等,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二)预算管理意识与水平不高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还是单位资产以及经费管理的重要方式。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也离不开有效的预算管理。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预算管理意识却相对比较淡薄,没有财务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财务工作当中预算编制过于随意,内容不太完善,预算执行不够严肃与规范,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相差甚远,并且对于预算的监管缺失,监管力度不足。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却相对较低,严重阻碍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提高。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太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方向,另一方面,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关制度及规范,缺乏系统性、无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只具备财务知识,而不具备信息化知识。

(四)资金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缺位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遏制单位财务腐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内部控制的缺位是滋生财务腐败的重要源头,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以及单位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少内部控制有关知识,没有在单位内部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资金的管理上比较混乱,漏洞百出,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不明,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资产控制与管理不严谨,审核不严格,给单位运营带来了诸多风险,给财务腐败、贪污受贿提供了温床。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及途径

面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结合上述诸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一)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对于不符合单位发展的旧的制度予以废除,并建立与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强化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机制,在制度出台以后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一是要强化预算编制,制定预算编制的有关标准与准则,保障预算编制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准确性;二是要强化预算执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预算执行落到实处,提高预算管理效率;三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制度,要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预算绩效等各个环节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

(三)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要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二是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购置相配套的硬件、软件设施,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积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信息化建设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与技能。此外,还要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四)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从源头上杜绝行政事业单位,保护国有资产,提高政府行政活动效率的重要举措。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强化对单位资金的管理。一方面,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使人人都有内部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与落实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查,监管人员和经办人员要严格分离,对会计原始凭证要严格审查,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传统观念以及单位自身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意识与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资金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缺位等诸多问题。为了应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扫清障碍,为我国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立以及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做好保障。

财参考文献:

[1]李纯.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04.

[2]李慧.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与新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5):152.

[3]樊颖丹.新常态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4):139.

[4]高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