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探讨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些年提出来的建设新农村的口号,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植,我国新农村建设逐步完善,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对我国农村污染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农村污染产生的原因,列举污染企业,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污染;生态农业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古人通过农田的耕种来获取粮食、繁衍后代等,因此农业是我国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从古至今,农业就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农业技术的普及,我国农业产量大增,相比较于古代而言,产粮率大大提升,单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肥料的施用。但是,化学肥料滥用不加节制的严重后果就是土地肥力下降,盐碱度升高,土壤板结、沙化等,给后续的农作物种植造成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已成“面源污染最广泛的行业”

1.1国外现状

国外的工业化进程比较早,比如欧洲和美国,正因为其工业化发达,也率先将农业运用到工业模式中,产量高,收割技术先进,同时在农业一条龙产业化上技术十分先进。但是,工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大量应用使得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水污染、空气污染及大量的土地被化学肥料损害,丧失了种植能力,对欧洲国家造成了空前的损失。到这个时候,西方人们才逐渐有意识地对农业污染源进行控制,随后又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

1.2国内现状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口众多,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并且不同的地区资源分布十分不均,东部地区土壤肥沃,平原地带适宜大面积种植谷类、玉米等作物,但是西部多山且海拔较高,农产品产量十分有限。这就是我国农业种植范围不合理的根源所在。为了提供足够的粮食,人们片面追求产量,大量运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调查显示,我国的肥料施用情况比国际平均标准高出2倍。正是因为肥料的无节制使用,使土壤性质发生改变,板结、沙化现象严重,营养成分流失,农作物的出产率降低,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作物的可持续生长,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由于农药等化学物品的超量使用,我国市面上的多种蔬菜都是农药含量超标,这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仅如此,农村灌溉用水经检测也存在农药超标的现象。

2需关注农业污染的本质问题

2.1庸俗化的市场经济造成农业污染

市场经济的庸俗化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大肆吞并农田用地使得种植用地大面积缩减,农田水污染严重,同时大肆开采地下水也使得农田资源大大减少,农业状况不容乐观,最终使得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恶性循环[1]。

2.2规模化大型现代种植业造成农业污染

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速度总体来说很快,从口号提出到如今已经逐渐建立了很多农村实验大棚和农村实验工场。这些企业享受国家优惠补贴,在经济创收方面业绩很不错,但是他们却陷入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恶性循环,追求大规模、试验化的产量。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使得试验田周围的水源、土壤甚至空气等都受到了严重污染,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反思

发展需要不断反思和纠正,只有不断纠正错误的道路,才能在新道路的探索上走得更远。当前,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圆满完成了国家的目标,使得一系列农村政策、法规和新兴战略得以实施,但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此,应不断反思,研究如何才能走生态化道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大力恢复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状态,将科学发展观与农村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底。

3新农村建设应突出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

3.1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建设点

加强农业科技的深入研发,在技术上领先一筹就可以有效避免目光短浅的投资行为,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学制剂而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损失,将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危害降至最小化[2]。

3.2环保农村的建设方式

按照科学发展、循环经济、高效经济的概念进行环保农村的建设,从环境治理、废物利用、生态能源、生态种植和养殖等方面进行建设。通过铺设乡村油路改善道路环境,并对道路两侧进行树木种植。

4利用生态建筑,推行环保农村理念

随着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进行房屋的翻建,这时房屋的建设应按照农村的实际,建设生态建筑。房屋建筑的材料尽量选取可回收的建材等。

5结语

在我国遵循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通过对农村生态进行治理,利用循环经济、高效经济,实现农村地区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生态农业、环保农村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生态农业、环保农村”的环保理念,严格履行环保职责,使农村真正实现生态化、环保化。

参考文献

[1]覃源.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科技视界,2012(16):127-128.

[2]玉素甫江•如素力,李兰海,哈丽旦•司地克,等.基于面向对象决策树的农作物分类识别方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5-32.

作者:崔强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