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农保制度建构研究

新农保制度建构研究

本文作者:刘敏 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湄潭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企业或者工厂都为他们交纳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许多农民不知道自己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回到家乡又加入了新农村养老保险,造成重复参保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在县城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在外地已经缴纳了几年的职工养老保险,准备把养老保险关系转回来,县城这边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保障制度衔接不上,许多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者如何计算所缴纳的养老基金。

根据笔者对各村农民所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很多农民不愿参保是因为缴费年限太长,投资回报率太低。15年的缴费换来50-60元每月的养老金,远远满足不了以后的生活开支。根据现在的物价上涨水平,未来的养老金肯定是解决不了生活问题的。尽管政府承诺以后的养老金发放会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估计按照目前的消费价格指数,养老金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物价的上升水平。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是造成大量农民未参保的主要原因。

湄潭县在“十一五”规划下,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各项工作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参保率和参保档次都达到了国家给定的任务,但还是存在着以上的不足,笔者将提出一些紧供参考的建议。

目前总得参保率已经提上来了,关键是要提高16-45岁这类群体的参保人数。广大基层的社保工作者一定要把政策的精髓宣传到位。向16-45岁群体宣传在新农保政策实施后不交养老保险,到60岁是领不了养老金的。即使以后可以补交,也享受不到额外财政补贴,只能领取到基础养老金。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缴费在100元档次以上的农民,增加财政补助金额,确保每个档次拉开补助距离,形成政策引力,使得有经济能力的农民选择更高的参保档次,有力确保今后的养老生活。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统筹好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规范具体的衔接工作实施细则,使基层社保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顺利、平稳的为农民办理好养老保险的转移和衔接工作。当前,由于湄潭县茶产业的发展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务工,很多农民工需要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统筹好养老保险工作迫在眉睫。尽管当前碎片化的保障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经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顺应时代改革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时间战线长,保障水平低是制约着农民参保的最大障碍。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应该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发放金额,降低过长得缴费年限。解决好了这两大因素,农民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踊跃的要求参加养老保险。随着物价水平的飞涨,农民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再不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不仅未参保农民不愿参保,而且现有的参保农民也不会续保,甚至有退出新农保的想法。长此以往,新农保政策不能形成引力,估计很难办下去。

总之,养老保险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关系着中国最广大群体的根本利益,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湄潭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虽然存在问题,但正在朝着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将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保险中存在不足,建立真正让百姓得实惠的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