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宿舍文化论文范文

宿舍文化论文全文(5篇)

宿舍文化论文

第1篇:宿舍文化论文范文

为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实际状况,明确具体问题,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119份,基本信息包括几下两点:

(1)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性别为男性的大学生53人,女性的大学生为66人;

(2)各年龄段中以大二(45.38%)、大三(31.09%)为主,以大一(7.56%)、大四(15.97%)为辅。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具体研究: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

宿舍氛围不和谐,室友关系难处理。据数据统计,在119位受调者中63.03%的人认为寝室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如睡懒觉)是寝室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素,而多数人同样认为卫生纪律不过关、沉溺上网、使用违章电器仍会影响寝室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见图2:大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相对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寝室的学习氛围较一般,花费于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55.46%的大学生表示平日较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公寓集体活动的开展对寝室关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但调查中发现50.42%的受调者表示只有部分寝室成员对公寓、班级等集体活动表现的积极,而不积极或没兴趣仍占据大部分人数。而此不利条件进而成为促进室友关系的障碍,62.18%的受调者认为室友关系较为融洽,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室友关系不太融洽。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聊天消遣、看书娱乐成为寝室轻松娱乐的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77.31%的受调者在上网中度过,58.82%的受调者在聊天或串门中度过,而寝室聊天中校园八卦占大部分内容,学习时事等较之较少。要放松方式

(二)寝室文化建设利弊分析

建设目标明晰,处理问题方式积极。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50.42%的受调者认为因做某事影响室友的休息时会立即停止。面对矛盾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会选择相互沟通或借助机会道歉并和好。数据显示,受调者认为寝室文化建设对增进感情、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气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普遍认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寝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理念的形成,帮助个人满足自尊心、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更具有对个人模式标准化的作用(见图6: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材的作用调查)。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特征的影响

作为群体文化一部分的宿舍文化,其创建的文化形态为师生共享,而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及思想理念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其所处的环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宿舍是多数高校生生活及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观因素的发展成为文化创建的决定性因素。性别不同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体表现的不同。相较于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明显比男生寝室爱学习,但一般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常常高于女生寝室;大一学生寝室成员因为刚认识,寝室成员之间会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矛盾;大四阶段,就业和准备毕业论文是寝室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经常不能全部成员聚在一起,个体因此变得更珍惜最后一年的相聚时间,矛盾反而减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宿舍分配、基本设施配置、维修等都与宿舍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挂钩。一般来说,寝室管理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寝室的物质文化,如寝室管理规定,如每个寝室的水电费,还直接影响寝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氛围,如作息时间等、每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文化则是高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拓展,高校宿舍规范管理依托高校文化创建的管理制度,而高校文化创建制度则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管理特色,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多方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2篇:宿舍文化论文范文

1.1民族院校宿舍文化构建的现状

民族院校目前宿舍文化的构建主要依托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开展,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学校团委、后勤产业集团每年都会举办宿舍文化节,各学院也有自己的宿舍文化节或文明宿舍评比。目前,全校的宿舍文化节已经形成很大规模,是我校学生活动中的精品活动。中央民族大学的宿舍文化节从2000年开始举办,今年已经是第14届,从最开始单一的后勤产业集团主办的文明宿舍评比,发展到今天由校团委、校学生处、后勤产业集团以及各院系共同举办的宿舍文化节,除了保留传统的宿舍环境卫生、安全检查之外,还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多种活动,例如2001年的宿舍文化报评比、2004年的“宿舍联谊活动”、“宿舍风情表演大赛”、2005年的“我型我show———宿舍大比拼”、2014年的“缘系寝室,幸福瞬间”主题摄影比赛、“家乡情、宿舍情、民族情”主题征文比赛。这些活动从各个方面彰显了宿舍个性文化,展示了文明宿舍风采,使同学们在展示、表演中,感受浓郁的宿舍文化。为了凸显民族院校的民族性,2007年文明宿舍的评比中还加入了“民族团结”宿舍的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树立同学们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

1.2新时期下民族院校宿舍文化构建模式的思考

通过对民族院校宿舍文化现状的分析,目前宿舍文化构建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宿舍的主体性,彰显宿舍文化的途径也主要通过各种照片的展示,很多“新媒体”形式也没有充分利用。结合民族院校自身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新时期下民族院校宿舍文化构建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充分发挥学院、班级在宿舍文化构建中的关键作用。目前宿舍文化构建的载体———宿舍文化节主要由学校进行统筹组织,学院、班级往往只是被动参与,但宿舍大多由同学院同班级的成员构成,若能主动发挥学院、班级在宿舍文化构建中的作用,通过在全学院或全班树立文明宿舍的典范,可以给学院、班级的其他宿舍带来更好的引导作用。

(2)丰富宿舍文化表现的形式,充分尊重宿舍的主体地位。先有的宿舍文化的表现大多通过图片、表演等形式展现,冲击力、影响力不够,没有体现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

(3)利用民族院校民族性的特点,通过宿舍联谊等方式融入民族观教育的内容。民族院校最大的优势就是校园文化包括宿舍文化的民族性,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最好的民族观教材,他们能把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民族元素带入宿舍文化,通过各民族宿舍之间的联谊,让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区域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融合。

(4)利用“新媒体”手段,让宿舍文化更具有广泛性和时代性。在新形势下,“新媒体”是学生普遍使用并乐于接受的传播手段,在宿舍文化的宣传、评选方面都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等平台,扩大宿舍文化的影响力。综上所述,民族院校的宿舍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目前民族院校已充分认识到宿舍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宿舍文化节的载体展现宿舍文化,但应该在构建宿舍文化的同时,注重手段、方式以及与价值观教育的整合。

2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研究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一般说来,价值观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择业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等,本部分内容即是以民族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手段、内容等进行综合探讨。

2.1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民族院校是多民族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特征,基于此,民族院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1)政府和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影响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党和政府领导以及各高校负责人越来越认识到价值观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近期(2014年7月28日)由、教育部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校训精神研讨会正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会议指出要把弘扬校训精神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校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价值理念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民族院校,其校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校的价值观念。正如中央民族大学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即体现了其在多民族文化并存基础上的价值观念,旨在强调在欣赏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使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相应的,在价值观教育上就要求大学生们要本着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做到兼容并蓄、交叉融合和扬长避短。

(2)学校出台的方针政策促进价值观教育。同样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学校推出少数民族和汉族团结共建的“五院共建”政策,如信息工程学院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藏学院、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进行结对共建;教育学院和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法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院、体育学院结对共建;历史文化学院和理学院、文传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预科教育学院结对共建。结对院系本着“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如宿舍文化节、志愿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各学院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联系,对不同院系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民族大学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价值观教育突出以人为本。价值观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似乎并不是创新性的提法,但是要真正实现并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方式仍需我们大力推进。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往往通过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的往往是社会需要和工具价值,侧重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但这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受教育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同样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作为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民族院校,中央民族大学在价值观教育方面除却传统的课堂教育更注重从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课程设计,通过校风、学校政策、典型民族节日和民族活动等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同学们随时随地都在无形中接受教育,这种方式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4)价值观教育方式多样化。正如上文所提及,民族院校由于自身特殊的校情,其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样化的。除却如同一般高校开设的“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民族院校还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开设《中国民族理论》课、根据不同民族特点举办民族节日、邀请专家讲座、组织课外参观访问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同学们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

2.2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手段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的问题,2004年中央曾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强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动力和标准。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下文将以民族院校的代表中央民族大学为例,探讨民族院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手段。

(1)开设“两课”和民族理论课。“两课”能够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观念、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虽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两课”是全面系统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其作用不可忽视。中国民族理论课是民族大学在价值观教育中所特有的课程,它是在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学习民族理论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结合学校特色,举办多彩民族节日等校园文化活动。民族大学是多民族学子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多姿多彩的各民族节日也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如古尔邦节,它是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举行,以举行会礼(穆斯林们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宰杀牛羊、聚餐为主要内容。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寺僧和俗人一样也欢庆新春佳节,较为重要的习俗为“古图”习俗和驱逐恶魔的习俗。再如三月三,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壮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也会在三月三当天根据各民族的风俗举行多彩的庆祝活动。各民族节日在民族院校是一大盛宴,同学们通过亲身参加这些特色活动,必然会增进其对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促进他们与少数民族同学和谐相处,这在无形之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3)注重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渗透作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财富,是使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是检验自身价值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因此,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你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民族院校的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的社会调查,让很多民族地区的学生对于本民族、本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别的民族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有更直观的认识,在实践活动当中,自然融入了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

2.3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和局限

2.3.1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民族院校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民族构成复杂,据国家民委统计,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学生总数的65%,且大多来自偏远民族地区,价值观教育面对群体的特殊性,使得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有以下特点:

(1)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民族地域特点产生各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民族区域,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心理特征,造成民族院校的学生之间在心理、行为表现、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成为价值观教育必须考虑的内容之一。

(2)民族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多都有民族宗教信仰,一些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都有较大的影响,并渗透到他们的行为和意识中。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民族宗教信仰的冲击,这种冲击是一把双刃剑,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3)民族观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院校有着多元民族文化的背后,民族的群体事件是最大问题之一,因此民族观教育是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了解才能理解。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民族理论课是学校一直坚持的思想政治课之一,让各民族的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从而更好的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3.2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纵观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和手段,在探索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民族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一些局限性:

(1)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当前大多数高校存在价值观教育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很多高校“两课”就是形式课,采取大课堂的授课方式,通过教师、教材以知识传授和考试的形式进行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毫无创新性,多年来几乎千篇一律,这种授课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作为价值观教育主要方式的德育课上,仍然是教师“我说你听,照本宣科”,学生“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因此这一方式收效甚微。根据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大学期间开设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不是很满意,普遍认为形式较为单一、效果不大且课时太多、耗时长。

(2)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其一,价值观教育的理念转变滞后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一直以来,价值观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价值观的教育也相对比较保守,因而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也就相对落后于教育界的改个实践,缺少大胆探索和创新的勇气。“甚至有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对主流话语应该随着社会变革而改变表示赞同与肯定,希望有更积极的观念与意识;另一方面又对价值观教育的改革表示怀疑与否定。”而新时代的大学生,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就使得价值观教育理念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相距愈来愈远。其二,价值观教育内容缺乏贴近现实的特征。当前价值观教育旨在树立崇高的价值理想,然而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在于符合人的本性,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利益。在我国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对人性的基本估计过高,对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好公民还是道德圣人选择不当,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分强调个人义务而忽视个人权利的问题,因此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和高校学生的实际。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是高校教育者的目标。虽然当前的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很多,从对价值观教育地位的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等,其中既有主观认识对策也有时间对策,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策略运用到实践中去,如何在现有对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这仍是教育者们应该深切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根据我们在中央民族大学各院系做的调查问卷来看,认为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单一,缺乏活力,是同学们的普遍共识,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为90后,对于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形式的价值观显形教育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反而通过多手段、多渠道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日常的隐形教育当中,可能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3宿舍文化建构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作用

在民族院校中,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但教育方式有自身的局限性,而宿舍文化又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两者恰好相互补充,发挥宿舍文化建构在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

3.1宿舍文化建构是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

每个大学生首先熟悉的环境就是宿舍,大学生活中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宿舍。充分利用宿舍作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的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3.2宿舍文化建构是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隐形手段

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主要显性教育手段,但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刻板的缺点,难以引起90后大学生的共鸣。如果把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宿舍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或以价值观教育为主体开展宿舍文化节活动,更能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宿舍文化建构能够丰富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宿舍文化本身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多样性等特点,能够依托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发挥宿舍每个成员的个性,同时又团结宿舍每一位成员的共性。而宿舍文化又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等功能,在宿舍内部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优点,丰富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3.4宿舍文化建构能使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更具有广泛性

第3篇:宿舍文化论文范文

1.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不够浓厚。长期以来,学生宿舍被普遍视为学生休息的场所,宿舍文化建设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2.宿舍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院内没有建立系统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党员和干部无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既定的宿舍管理实施细则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由于宿舍管理队伍缺乏建设,很多既定细则在执行时无法得到实施。

二、以新近先进典型促发展的管理模式引入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对宿舍文化建设起到引人瞩目的成就

1.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观先进典型作用,选取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指导宿舍文化建设,传授经验。首先,要实行党员学生值班制:每个楼层每个晚上有数名党员学生负责值班,让需要帮忙的学生随时可以到值班室寻求帮助。其次,实行党员学生责任制:每个学生党员都要负责一到两间宿舍的示范和管理工作。学生党员对指派到的宿舍要时时日日进行监督和管理。鼓励同意宿舍的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真诚相待,引导全体舍友弓箭和谐健康的宿舍氛围。学生党员对指派的宿舍中学习或经济困难的同学要进行及时的帮扶,学习上的困难及时辅导,经济上的困难及时反映,心理上的困难及时交流,帮助困难学生重新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学生党员还要对指派的宿舍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教会宿舍成员如何保持宿舍干净整洁,鼓励宿舍成员争创“文明宿舍”。

2.转变宿管学生干部的管理观念,本着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态度帮助每一位宿舍成员。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宿舍管理的核心在于为学生办实事。公园的模范带头作用的关键在于党员同学要本着为同学们服务的态度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并带领群众。做到以上方面,要首先做好学生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通过全体党员会议,支部会议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党员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党员们对此项工作有充分而深入的思想认识,并对工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在落实具体管理工作和分配任务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党员参与讨论,结合实际和自身特点定岗、定时间,共同促进宿舍文化的进展。

第4篇:宿舍文化论文范文

1.1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指以高校宿舍为载体,形成和体现文化现象为特征,根据大学生思想、性格和育人功能的融合,形成凝聚力的高校文化环境。高校宿舍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物质文化是宿舍文化建设存在基础和保障,是宿舍的外在物化形式与硬件设施。精神文化涉及宿舍活动各方面价值准则和理想信念,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基于共同观念形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宿舍中形成润雨细无声的影响力。行为文化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的措施和行为。制度文化指宿舍文化建设中的行为规范,宿舍规章制度是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主要部分,是宿舍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规范了大学生的学习和塑造了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1.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定位

1.2.1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服务对象定位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参与主体包括大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及宿舍管理人员。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这些参与主体既是受益者又是传承者,明确参与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增强学生与宿舍工作人员的交流,有利于宿舍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宿舍文化建设应树立学生的家园意识和营造宿舍的归宿感。辅导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密切联系学生,满足学生需求,关心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宿舍文化建设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专业技能,高校宿舍的运行应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文化空间。1.2.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受集体观念影响高校宿舍是学生公共生活环境,学生共同居住,各种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相互影响,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高校学生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宿舍,因此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应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宿舍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传播,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高校学生在宿舍群体中生活,容易接受集体文化,所以宿舍文化建设应满足群体性诉求,支持学生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

1.2.3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注重精神塑造

宿舍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向精神层次发展,提升文化品味。宿舍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发挥作用,学生个体无意中受到感染,形成自觉执行力。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通过精神塑造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宿舍文化建设应对大学生具有强大思想感染力,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应使学生收到启发。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塑造大学生品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对自我意识强烈的大学生可以起到环境育人效果和精神升华的作用。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育人功能面临困境

2.1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发挥不足和网络文化负面影响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目的是为了服务好学生,宿舍工作人员的刚性管理容易造成宿舍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宿舍管理人员以检查者和监督者身份出现,强制性处罚手段导致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能够充分发挥。在信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网络文化盛行正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精神极度空虚,人际关系冷淡。造成宿舍环境不整洁,学习氛围缺乏,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被大部分学生忽视。

2.2高校宿舍是学生矛盾集中发生区

宿舍是学生重要生活和学习场所,学生在宿舍的表现最真实和最自然,宿舍也是矛盾集中发生区。社会转型期,学生价值观念迷失,行动落实不足。高校学生生活自理存在问题,同学关系不和谐,集体观念弱,责任感缺失,偷盗问题、恋爱观扭曲,男女交往随意、学生穿着奇异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在宿舍里面容易发现。

2.3高校宿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各部门合作意识不高的状态

宿舍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外聘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养不高,管理水平欠缺,很难实现对学生教育功能的发挥。宿舍不单纯是为学生提供休息场所,而且还是重要的育人场所。宿管人员对宿管工作教育功能发挥认识不足,把学生宿舍看成是后勤服务区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不能单靠某一职能部门或某个学生工作组织来完成,它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各部门的群策群力,相互增强合作意识。当前学生宿舍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社会化管理体制转型,学校宿舍管理的硬件设施一般由后勤部门负责,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宿舍管理人员负责和二级学院配合,容易造成各部门共抓不管的状态。

3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发挥育人功能的建议

3.1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人文关怀

宿舍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以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宿舍管理以制度引导学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以无私奉献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宿舍管理中受到人文关怀。宿舍管理人员应向父母一样把学生冷暖挂在心头,了解学生情况,满足学生需求,尊重关心学生。以真情服务的宗旨,把关爱互助的风气影响到每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宿舍的个体与群体之间和谐共处,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员关系,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宿舍的整体优势得到发挥。宿舍管理的育人功能在硬件设施中融入人文内涵,用积极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宿舍文化环境建设涉及改善学生住宿状况、美化生活环境和以科技开发为内容的宿舍文化活动,赋予了高校建设的人文内涵。

3.2高校宿舍文化制度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相互促进

高校宿舍管理没有制度保障会造成生活环境混乱,就不会有文化的存在。建立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规范性管理逐步转化为内在自觉行动,营造有序安定的生活环境。刚性规章制度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感,达不到管理效果,体现不出文化的氛围。例如宿舍内务检查如果仅通过简单评比的方法,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会降低,如果定期评比出文明宿舍,增加学生文化内涵,会激发出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宿舍管理难度,学生主动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服务质量。整洁的宿舍环境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前提。例如干净宿舍会让学生自觉爱护宿舍环境,使其不敢做出影响宿舍和谐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效应,使学生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宿舍文化建设的初期,必须建立规范制度,通过外在有序引导,转化为内在自觉行动。营造安定有序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宿舍文化制度建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既定目标的指导下,明文规定的制度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同步进行,促成宿舍的文化繁荣。宿舍文化建设应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轨道,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文化氛围。

3.3加强高校宿舍管理中的队伍建设

第5篇:宿舍文化论文范文

良好的宿舍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宿舍文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增加学生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4)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5)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统筹安排,实行科学和规范管理,制定富有特色、便于操作的长远的宿舍文化建设目标。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因此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基础建设的投入,除开必要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之外,注重如风景园林、造景公园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增加学生对宿舍是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宿舍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从而达到以“硬”促“软”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紧紧抓住宿舍社会化改革的机会,采取多种方法途径来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加大宿舍文化活动的投入,学校通过建立学习室、报刊阅览室、社团活动中心,举办宿舍文化月等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文化内涵环境。

(三)加强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是搞好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一方面是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纪律要求,控制约束行为,自觉维护宿舍秩序,保证学生住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是帮助督促管理人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和管理人员相互监督。制度要为大多数学生接受并能长期坚持下去,并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可以集思广益地调整修改,加入新的内容。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优秀寝室等活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加强制度建设能从整体上影响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能真正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学生宿舍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宿舍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选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群体参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在活动内容上注意层次和品位,体现宿舍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使学生在宿舍文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使宿舍文化建设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由学生宿舍管理干部和政治辅导员组成的骨干队伍,加强对学生宿舍舍长的选拔、培养和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职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氛围,使宿舍成员能融洽相处。

三、小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