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男高音基础发声训练分析

男高音基础发声训练分析

【摘要】从事声乐教学的老师们在经过若干年的教学工作后,彼此都会产生一种共识:那就是男高音教起来很费力气,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精力才能取得进步。男高音的训练内容有很多,文章将结合我近些年的教学心得,对男高音的基础发声训练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族声乐;男高音;发声训练

民族声乐有着灵动、纤细、质朴、柔美、清新等特点。当下,大家对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甜、脆、亮”等方面。所以,男学生的音色特点关乎他是否能够从事这个专业,或者说是否适合学习民族声乐。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这是学习民族声乐专业的必要前提。接下来,笔者从“提喉”“压、卡、后”“气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提喉问题

往往,笔者了解到新生通过较为简单的歌唱互动后,发现有部分男声出现“后头上移”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提喉”“喉头不稳定”等。针对男声歌唱“提喉”,笔者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是用“Mai”“Nai”“Nie”进行发声训练。其中“Mai”“Nai”的旋律音阶为13531。“Nie”的旋律音阶为123454321。拼音“M”和“N”都能够很好地将发声着力点送往鼻咽腔。再结合“ai”“ie”,可以很好地建立鼻咽腔的机能反应,使声音的走向清晰明了,并能达到声音集中的效果。当然,在唱“Nie”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声音完全憋进鼻腔,以至于发出鼻音的效果。要做到声音只是“挂”上鼻咽腔的位置,声音要相对自然,唱出相对的空间感。在这一点上,要求教师要有准确的听觉判断。以上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注意力转移”,当学生把思维集中到鼻咽腔的时候,必定会消减、分散原有只注意到喉头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建立起鼻咽腔的机能反应,忘却喉部力量,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稳定住喉头位置。当然,这项训练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坚持练习和教师准确的把控,才能达到效果。

二、“压、卡、后”问题

在男声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还会遇到学生中低声区“压、卡、后”的现象。笔者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对自然声区的演唱不负责,在自身可控和舒适的音区范围内任意发挥。出现这一现象,绝大部分的原因与学生在准备艺考加试前的集中训练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声音的辨别力还没有建立起来,基本处于模仿状态。凭着自己对演唱者的主观喜好,而一味地模仿某些歌者的声音,或过分追求声音浑厚所导致而成。声乐不能够抛开人的生理结构而谈,每个人的内部结构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声带的长、短、薄、厚,更是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位歌者都应该熟知自身结构条件,然后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出属于自己的共鸣音色。针对男声中低声区“压、卡、后”的现象,笔者经常提示学生四个字“提、打、挺、松”,相应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是用“Ga”“Mei”进行发声训练。其中“Ga”的旋律音阶为531。在进行此发声练习时,笔者要求学生适当加重音头“G”的发声力度。在演唱整条发声练习时,学生要充分打开口腔,并且做到下颚放松。有部分学生过分理解“充分打开口腔”,于是把上颚和下颚使劲地张开,从而导致下颚处于紧张,僵硬的状态。由此,笔者要求学生:以上下磨牙(俗称大牙)为基点去张开口腔,并注意张开口腔后,放松两排牙齿去歌唱。通过实践证明,“Ga”可以有效地将软腭抬起,训练软腭的机能反应,同时完成口腔的开合练习,进而实现训练“高位置歌唱”和放松下颚的作用。“Mei”的旋律音阶为123454321。“ei”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有难度的,往往学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压、卡、后”的现象。就此,笔者提示学生在发声时不要过分追求声音的洪亮,借助拼音“M”把声音走向送往鼻咽腔,保证声音的靠前意识。在唱“ei”时要完全放松下颚,切忌不能为了唱出“ei”而在下颚上着力。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判断学生在发声时是否放松了下颚?一方面,可以从听觉上判断。另一方面,可以尝试让学生左右放松,摆动下颚进行发声。在此状态下,若学生不能咬字清晰地进行“ei”母音发声,说明他的下颚处于紧张状态,有多余的力量作用在下颚上。此时,教师可以选用学生较为擅长的母音,进行左右放松摆动下颚延长音的训练,以此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完全放松下颚的歌唱状态。通过几年的教学验证,“ei”是训练男高音非常有益的母音。可以说,一位男高音若能在低、中、高三个音区将“ei”唱得状态统一,那么他在解决音域方面的问题时相对会容易得多。

三、气息问题

在男声教学过程中,笔者还经常遇到气息不好,甚至是用错气息的学生。通常,这类学生一部分是没有掌握气息的运用要领,还有一部分是把生活当中正常的气息供给直接用到歌唱中。“两者”都是对气息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不足,甚至是误解。笔者告诫学生,若想拥有好的气息流动,必须保持兴奋歌唱。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例思考,当人们开口大笑时,人们的笑声往往是明朗的,洪亮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的气息也必定是兴奋的。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在歌唱时若能保持大笑时一样的兴奋程度,气息则会变得积极,相应的气息流动性也会加大。针对气息问题,笔者首先会向学生对气息运用上的误解做出正确解析。用“气息下沉”来举例,到目前为止,还会有学生认为所谓的“气息下沉”就是把气息沉到肚子里。具体表现为,一开口唱歌就鼓肚子,尤其在唱高音或延长音时尤为严重。笔者试问大家,难道演唱时只要鼓起肚皮就是“气息下沉”了吗?正确的气息运用应是充分吸气,想象气息从横膈膜上吸起,两肋向四周张开,肋骨的最下端充分向四周扩张,保持横膈膜下降,腹部微收,而不只是人为鼓起肚皮。歌者在演唱每一个乐句的时候都要保持这样的状态,直到换气口再放松,重新吸气进行演唱。另外,大家应该明确横膈膜的弹性力度对于气息的运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气息的训练,笔者选择的发声练习主要为两种,一种是连音式发声练习,另一种是断音式发声练习。在母音的选择上,笔者通常会先选择学生比较擅长,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特点的母音。具体的音阶设计,可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而进行。参加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工作时至今日,笔者将自己的教学体会稍做初浅小结,与同行们交流探讨。以上所提及的相应解决办法,并不能够代表它是唯一解决途径,其他教师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振岭.关于民族声乐中男高音训练方法的探究[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02):6-7+14.

[2]丁爱华.民族声乐中的男高音训练[J].音乐创作,2008,(05):154-156.

作者:崔哲豪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