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分析

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系统论原理以及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层次、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构建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三个层级结构模式,并搭建了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确立我国体育院校体育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体系,体育专业院校科学培养体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创新;创业;知识;能力

体育创新创业人才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适应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实施,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指导。2018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意见》呼吁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升级,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业。目前,我国的体育人才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更是比较紧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体育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与其它高等院校所积极进行的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相比,高等体育院系的创业教育显得尤为平寂,体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1]。一直以来,提到创新,就会联想到科技创新,认为科技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而体育只是作为文化现象在社会中呈现,当今一些大型的体育产业开创也是由商业领域的人创办,体育专业人才只在体育教育与训练中展示自己。这也是由于一直以来体育院系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承而忽略创新,注重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的获取而忽略体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长期以来体育院系培养的是传统的就业型人才,毕业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难以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开拓自己的事业。不是只有科技才有创新,各行各业都可以在其领域上进行创新。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的本质决定了体育创新不会像科技、工科类创新可以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水平,相对而言对社会的影响力更为低调。体育创新不一定具商业价值。但却是创新思维的开发和运用。比如:动作技术创新、训练方法创新等。在对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的研究上,首先应该清楚体育创新的特点,把体育创新和体育创业分开研究,这样才能让体育教育工作者根据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使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性更强,更清晰。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把体育创新和体育创业人才进行区分,针对体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各专业培养特点分析总结体育创新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出各专业的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研究体育创业人才的特点与其他创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共性,从而建立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本文根据体育的功能、特点及体育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体育创新和体育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界定。

1体育创新及体育创业人才界定

1.1体育创新人才:是指基于体育领域的动作技术创新、教学及训练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运动项目创新与开发以及服务与经营管理创新的人士。1.2体育创业人才:是指基于体育产业及相关领域而进行现代企业创业活动的人士。

2相关理论观点

2.1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2.从辩证的观点出发,知识与能力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差异是指两者涵义不同。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丰富,而能力则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形成、发展到衰退的变化过程。所谓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依赖于能力的发展,知识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知识与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反过来,掌握知识的过程又能有效的提高能力。当然,知识不等同于能力,有了知识不等于有了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源泉,丰富了知识有利于能力的提高,反过来,能力是知识的效应,提高了能力就能促进知识的掌握。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由此可见,知识和能力各有内涵,但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人类要获得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完成任务的品质,只有通过人的内化作用才能形成能力,拥有丰富知识的人,不一定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只能有机融合两者才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并使之成为有用之材。根据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人类要获得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需要对事物和发现的利用和再创造,特别是是对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创造。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1]。目前学者对创新的概念和理解众多,简单来说,创新是人类学习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创造,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因此可以说,学习是创新的第一步。2.2系统论的基本原理2.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原则。所谓系统观点也就是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及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该从课程结构中控制,从体育专业课程中去构建。依据以上理论基础,创新人才必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思维等内在形式才能在本专业上有所创新,也就是说,体育专业人才很难在科技领域有创新,因为没有坚实的科技知识为基础,专业基础知识也是影响人才创新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课程设置体系为保障,从课程设置中可区分和体现培养的人才标准,因此,研究现有的体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可给各专业培养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标准方向。

3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构建

3.1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结构图。本文在对体育创新创业人士和创业导师、专家调查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了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关情况,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具备的有关能力等情况。查阅了大量有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书籍和文献,了解到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素质要求以及人才的培养的方式,以及现有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在整理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指标设定科学性、系统优化、通用可比、实用性等原则,拟定了构建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总指标(即一级指标)内容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根据系统分解法把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和次次级指标(即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内容: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基础知识、主体知识、拓展知识三部分,能力结构应包括专业能力、基本能力两部分。三级指标是二级指标的细化,内容包括构建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各学科设置,以及组建体育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结构的各种能力。3.2体育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图。3.3构建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依据及原则。3.3.1系统论原理是构建知识能力结构的科学依据。《系统论》是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构建的理论基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结构直接决定着系统的质,即事物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结构控制。依据系统论的观点,知识能力的各个层次及层次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类型的人才具有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在其结构中的比例关系是不同的,这样构成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其特有的性质,是该类型人才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主要特征。因此知识能力结构必须按照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范围来设置。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相互转化,形成体育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活动的子系统。在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服务活动这个大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互相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为实现大系统的作用增效。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图:体育专业知识是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知识体系中的根基,决定了体育人才的专业能力;核心知识即创新创业基本知识,核心知识掌握的情况决定了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基本能力;辅助知识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帮助基本知识得以更好的发挥而储备的知识,对体育专业知识、辅助与拓展知识、创新创业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决定了体育创新创业专业能力高低。3.3.2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现状调查结果是设置指标重要依据。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应以指导实践为主要目的。通过对体育创新创业人士基本情况的调查及创新专家及导师的访谈,分析了构建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性,探索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应补充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以满足创新创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并围绕体育产业相关领域,综合分析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构建出培养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初步模式。3.3.3体育产业市场需求是设置指标的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培养目标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相关课程的设置。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影响我国健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体育创新创业人才根据体育产业市场的需要调整自身的素质,扩充自身的知识。因此,相关体育人才培养的部门要顺应时代需求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把体育产业市场需求与现有培养目标统一起来,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各种素质,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向前发展的步伐。

作者:李红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